2022—2023学年度福建省漳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580

一、单选题

1.

《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问政于箕子(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建议他除了 谋及卿士 谋及卜筮 外,还要 谋及庶人 。武王十分钦佩。这反映了当时(  )

A.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力B.重大事务需要集体决策C.商朝的残余势力仍然强大D.神权政治占据主导地位

2.

表1为东汉时期部分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这些史实可用来说明东汉时期(  )

表1东汉时期部分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

姓名

乡论事迹

入仕途径

赵宣

乡邑称孝

州郡数礼请之

张霸

年数岁而知孝让

举孝廉光禄主事

朱儁

以孝养致名

为县门下书佐

A.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B.察举制度得到了完善C.乡论成为选官主要依据D.社会阶层间流动频繁

3.

公元216年,曹操要求内迁的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对其称臣,并将其留于邺城(曹魏都城)。此后,曹魏又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分居于六郡, 部立其中贵者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 。由此得出曹魏安置南匈奴(  )

A.阻断了少数民族的内迁B.助力于改土归流的实施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北方边境的稳定

4.

从西北出土的唐前期户籍残卷来看,唐代的户籍不仅完整记录了户主及其家人的身份信息,还附上了详细的授田情况,且管理十分严格,对于不觉脱漏(户口)者,轻则笞,重则徒。这表明唐朝前期的户籍制度(  )

A.适应了国家赋税制度实际需要B.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以普遍推广C.持久性地维护了封建小农经济D.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

5.

朱熹在《小学》中说: 小未有知。常示以正事。不宜示以欺诳。 这一著作表明(  )

A.宋朝理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小学》是教化乡里范本C.朱熹关注幼童的行为规范D.理学思想开始带有强制力

6.

清朝国家礼制中的一个重要祭祀内容是四海祭祀,分设西海(陆地)、北海(陆地)、东海和南海四海坛庙,用国家吉礼中最高级的天地配祀。国家祭祀四海意在(  )

A.宣扬天人合一B.巩固国家统一C.增强海权意识D.推进礼制教化

7.

1898年颁布的《定国是诏》提到: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由此可知戊戌变法(  )

A.激励人才向上之心B.尝试君主立宪制度C.承袭中体西用框架D.掀起救亡图存浪潮

8.

图1为刊载于1913年12月27日《新闻报》的漫画《一意进行》。读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政党政治遭到破坏B.党派展开激烈竞争C.军阀割据混乱不堪D.共和政体土崩瓦解

9.

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到: 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B.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C.促进了国民革命的顺利发展D.巩固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

10.

1950 年我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4个亚洲国家,以及瑞典、丹麦、瑞士和芬兰等4个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说明(  )

A.当时国际局势趋于缓和B.充分落实了不结盟政策C.新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D.外交理念更加理性务实

11.

2021年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吴英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西藏自治区成立7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321.5倍,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西藏的繁荣发展主要得益于(  )

A.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实施B.区域自治制度的最早确立C.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D.高度自治治藏方略的采用

12.

罗马元老院作为国家的智囊机构,拥有对国事的发言权。元老院完全由贵族组成,没有任何行政权力,却可在国内外政策、财政和宗教诸方面向当选的官员提出建议。由此可见,罗马元老院(  )

A.掌控官员任免的权力B.能够影响国家的决策C.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行使参政议政的职能

13.

中世纪的基督教认为人虽有原罪,但人人都有来世,作恶的人会坠入地狱而善良的人会升入天堂。这说明基督教(  )

A.发挥了教化信徒的功能B.维护了封建王权的统治C.迎合了宗教改革的需要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发展

14.

法王路易十一(1461~1483年在位)被称为 法兰西国土的凑合者 。他在建立起一支由八千名骑兵 大方阵 联队和各教区提供的一万名 自由弓手 组成的常备军之后,设置固定税,要求教会公开其所有财产,否则全部没收。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

A.提升国王权威B.构建民族国家C.加强军事力量D.废除教会特权

15.

英国确立文官制度后,政府以法律形式禁止文官从事政治活动,要求文官在政治起落中严守 中立 立场。据此,英国的文官皆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不随政党竞争的胜负和政府的变更而进退。这一规定(  )

A.削弱了政党对国家的控制力B.确保了文官群体的优良素质C.规范了政府官员的选用程序D.推动了政府工作的稳定开展

16.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的社区治理往往引入企业管理方法,英国也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交给相关公司承担。这些现象(  )

A.反映社区权力单一化组织化B.是代议制民主制在基层的缩影C.体现社区治理的市场化趋势D.是三权分立模式在基层的体现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不同时期的货币折射出特定的时代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进特点并说明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重塑联邦政府时未对司法分支进行足够的讨论。联邦党人提出可参照12世纪的英国设联邦法院,分出多个小合议庭进行全国巡回审判。最终《司法法》规定:将全国分为3个巡回区设巡回法院,由2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与地方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巡回审判。受案范围涵括国家最重要案件,包括高争议金额的一审案件和地方的二审案件。大法官在履职中常挑选个案向民众说明新联邦政府的法律组织架构,由此成为新政府的代言人。大法官和地区法官间的持续交流,减少了地区法院间的差异。

——摘编自姜川《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巡回审判的历史与借鉴》

材料二
1982 年3月颁布的《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派出法庭巡回审理,就地办案。 此后,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农民不必再到县城人民法院上诉,人民群众能够不误工,不影响生产或工作,也可以使民事纠纷就地得到解决。如1983年福建龙海县角美人民法庭办结各类民事案件129件,做到办结一件,执行一件,回访一件,因此历年积案大幅减少。在巡回就审过程中,法庭还及时对群众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了生产队群众。

——摘编自张卫平《改革开放40年法律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美国设立巡回法院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巡回审判与我国20世纪80年代巡回就审的不同特点,并简述当时中国施行巡回就审的作用。(10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美两国 巡回审判 制度的历史启示。(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表2国际秩序发展史

时间

大事件

1648

欧洲三十年战争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

1651

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发动英荷战争。

1882

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此后4次续订并增补条款。

1928

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945

英、美、中、苏等50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宪章》。

1947

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70

25届联大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进《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 国际秩序 自拟论题,运用世界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清末以来,学堂乐歌逐渐传唱于新式学堂。1902年,由留日学生沈心工作词的《男儿第一志气高》(又名《体操一兵操》 ),被广泛认为是近代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1903年,清政府颁布《重订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规定》,规定 乐歌 即音乐为必修课程。

——摘编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设置乐歌课程的目的。(6分)
(2)假设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召集你参与讨论《男儿第一志气高》是否适合在学校传唱的问题,请写出你的意见及理由。(6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