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8 浏览数:258

一、单选题

1.

西周国家管理可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每个单元中基本上都有国、野两类政治区域,且这两类政治区域各自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社会职能。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国、野渐趋一体化至无界限之分。这一变化(  )

A.反映社会等级趋向平等B.说明中央集权日渐加强C.导致战争频发社会动荡D.源自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2.

下表为《左传》的相关记载。该表体现出当时(  )

言论

出处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左传·桓公六年》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A.王权借助神权统治B.国家治理蕴含理性色彩C.宗教迷信思想盛行D.以民为本思想成为主流

3.

西汉初年 大侯不过万户,上者五六百家 。到文景时代, 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这一现象说明西汉初期(  )

A.经济政策适应了现实需要B.人地矛盾开始出现C.大一统思想促进社会稳定D.中央集权面临挑战

4.

东晋、南朝的正统艺术以空灵、平淡为尚,文人书法表现为洒脱、阴柔气象,而北朝疆域天真质朴、雄强大气的石刻文字……魏碑成了后人反正统书法的范式;自隋至唐,极重法度的楷书在有唐一代达到高潮,温柔敦厚、法度森严的颜体楷书是唐代书艺的标志。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变化(  )

A.深受儒学思想境遇起伏的影响B.反映民众审美观念趋向一致C.取决于统治阶级的偏好与推崇D.体现了书写者不受礼法约束

5.

辽朝的汉文国号,主要针对汉人及部分汉化程度较深的契丹人,称 大契丹 大辽 ,或两者并用。而辽朝的契丹文国号则是针对契丹人及其他北方民族,始终称 哈喇契丹 。汉文国号与契丹文国号的歧异表明,辽朝(  )

A.重视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频繁C.力图遏制地方豪强势力膨胀D.兼有游牧社会与农耕社会

6.

抽解 即缴纳进口税制度。《宋会要辑稿》记载: 抽解旧法十五取一,其后十取其一,又其后择其良者谓如犀象十分抽二分……舶户惧买抽买数多,所贩止是粗色杂货。 这表明宋代(  )

A.政府政策影响商品交易B.商业经营环境较为宽松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发展D.对外贸易税收系统混乱

7.

元仁宗时有官员上书: 远方蛮夷顽犷难制,必任土人,可以集事。今或阙员,宜从本俗,职权以行。 基于此,元朝创立了 蒙夷参治 之法,实行土官制度,并把土官正式纳入了国家统一官吏体系加以管理,对土官的承袭、升迁、惩处等作出明确规定。这些举措(  )

A.折射出当时行省地位下降B.完善了地方监察制度C.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D.解决了边疆分裂隐患

8.

下表是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

A.赋税的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B.商税已成为政府的主要税源C.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D.明清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9.

19世纪70年代,清朝政府内部的一班御史文官和翰林学士,标榜风节, 严义利之分 ,内恤民愿,外争国权,以经世匡时为己任,屡上封事,弹劾大臣,一时遂有 清流党 之称。 清流党 (  )

A.并不全面否定洋务事业B.在当时清廷中居主导地位C.主导了清廷的内政外交D.遏制了晚清王朝吏治的腐败

10.

据记载,1891年1月,福建福州建宁有人购买机器,建立了一个机器制茶厂,其机器 租与建宁府种茶之家 ,受到茶农欢迎,制茶厂 头一年对前来求焙制的人无收费,以后收费亦将远比手工收费为低 。该做法(  )

A.推动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B.顺应了经济近代化的发展潮流C.增强了中国制茶业的国际竞争力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11.

1906年,清政府宜布 预备仿行宪政 ,初步仿行了 利君 利民 而独 不利百官 之君主立宪政体,还动用政府资源以 开民智 的形式对民众进行宪政、自治及行使民主权力等系统训练,进而达到制衡官僚集团的目的。清政府此举(  )

A.维护了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B.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尖锐矛盾C.本质上仍是中体西用思想延续D.有利于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进步

12.

下列为1926年《北华捷报》(上海租界内英文报纸)投书人的言论交锋,这反映了当时(  )

把洋人拉到和不受保护的中国人一样的境地,对可怜的人民丝毫没有用处!

——署Ajax的读者,19261127日《北华捷报》

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才是正义和平等的象征……那些压迫百姓的军阀并未骚扰享有特权地位的洋人。我以为,这将会使农民们更加憎恨洋人,而洋人显然是和这些军阀结为同盟的。

——署名FDZ读者的回应,1926124日《北华捷报》

A.反帝反军阀战争取得完全胜利B.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力扩大C.农民成为当时革命战争的主力D.租界居民积极支持北伐战争

13.

下表所示为1928年和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由此可知,当时的关税改革(  )

年份

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

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

1928

4.1%

5.5%

1934

28.9%

15.7%

A.源于民众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B.降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成本C.为官僚资本的膨胀提供了便利D.体现了政府回收主权的成果

14.

1937年12月,中共创办《群众》周刊,并严格遵守国民政府的报刊送审制度,积极宣传孙中山的革命精神,维护蒋介石的抗战领袖地位,揭露和批判不利于团结的妥协投降行为,同时还对敏感政治事件保持适度的缄默。中共这些举措(  )

A.增强了国民党全面抗战的决心B.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的需要C.加速了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到来D.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壮大

15.

1952年某农业生产合作社试行短期包工制,先逐步实行临时包工,即在某一件农事活动上,定出每亩地所需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标准,将全社土地分给各生产组按此标准完成。这一举措意在(  )

A.深化土地改革的成果B.推动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C.扩大农民经营自主权D.探索集体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16.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 家庭作业 ……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 三分天下 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目的是为改革开放营造环境C.国家利益影响外交政策调整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基本一致

17.

据下图可知,我国90年代末以后 (  )

1978—2014年我国四大区域人均GDP增长率(%)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国家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C.中西部经济总量已超过东部D.业已形成合理区域经济格局

18.

古罗马法学家特里封宁曾举例说,某人在别人那里寄存了一笔钱,事后因重罪被流放,但他仍按照契约拥有索回的权利。特里封宁同时又认为,从维护整个法律秩序的本质来看,应该没收该笔钱财。这表明罗马法(  )

A.注重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B.遵守诚实信用原则C.强调忠实契约须符合正义D.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19.

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年)撰写的《佛罗伦萨史》,放弃了从上帝创世开始写作历史的手法,而是从佛罗伦萨建城开始,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代的、现世的生活,力求从人以及个人的品德、性格中去挖掘历史运动的缘由。据此可知(  )

A.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城市发展B.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神学的统治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D.欧洲已经出现了人文主义叙史方式

20.

1538年,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运用数学原理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地图投影方法——墨卡托投影。它对船舰在航行中定位、确定航向具有重要意义,给航海者带来很大方便。墨卡托投影法地图问世后不久,大批地图集开始出版。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海上探险活动(  )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B.得益于人类对地球认识的新飞跃C.植根于近代数学的不断进步D.为荷兰垄断海上贸易奠定了基础

21.

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使之有利于内阁。这反映出英国(  )

A.行政权呈扩大的趋势B.国家权力中心发生了变化C.内阁权力的过度膨胀D.权力之间失去了制约平衡

22.

1921年8月8日,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关于修订收归市有的房产名单》,责成公用事业处在两个月内列出面积不大、不适合公用事业和国家需要的房屋名单,从应该保留和妥善管理的意义出发,转交给个人或者集体。这一指示(  )

A.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巩固了苏维埃新生政权C.重置了国家资源分配方式D.有意识地限制私有房产

23.

1947年初,法国政府制定 莫内计划 ,对煤、电、钢铁、水泥、农机及运输六种主要工业部门规定了为期四年的生产指标,并计划大量进口原料和机械。法国此举旨在(  )

A.应对来自两极格局的挑战B.促进经济复苏与发展C.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24.

有学者指出,近几年来,欧盟政治面临分裂的风险,不断累积的难民问题和移民问题等加剧了欧洲社会矛盾和欧盟治理难度。欧盟的政治分裂和重心转移给欧洲未来发展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使欧洲各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少、社会矛盾增加,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该学者旨在说明欧洲(  )

A.国家贫富差距日益的凸显B.政治危机引发深层次反思C.人口问题威胁全球化发展D.传统治理模式遭受新挑战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 祖制 家法 ,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 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 君权神授 政教合一 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 万流归宗 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的母题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清朝时期加强 王权 的措施及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王权地位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变化原因及其历史意义。(7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部分)

/

——据《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材料二
1859年,美国钻出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标志着近代石油产业的开端。1861年,一船煤油从美国抵达英国伦敦,打开了石油贸易的大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汽车、飞机等新产业兴起,欧美各国在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石油产业,极大带动了石油业的成长。1900年,世界石油必产量为2100万吨,到1940年猛增至3亿吨。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众多石油公司涌出来,迅速扩张规模,垄断了炼油工业与销售市场。1920年至1945年,美国16个州发现油田,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南美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也得到开发,并形成剧烈竞争。

——摘编自王才良《世界石油工业14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世界石油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原因。(8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一文,提出: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少年中国 这一文化意象或者类似隐喻得到广泛传播。1908年出版的小说《新纪元》,描绘了1999年的中国,称 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 。1917年,李大钊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提出,少年的责任 不在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而在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 ,呼吁中华少年为 中华民族更生再造 而奋斗。

——摘编自朱俊瑞、吴秋华《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等

材料二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 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 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 复兴中华民族 的旗号,如: 新生活运动 本位文化建设运动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 民族复兴 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摘编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少年中国说 产生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进行解释。(6分)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共同之处。(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中期

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56,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60年以来

拉美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拉丁美洲经济体制等。

20世纪60年代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

1968年以来

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先后实行了石油部门的国有化,几乎所有拉美的矿业生产国也在其他矿业部门实行了国有化。

1970年为止

重工业在整个拉丁美洲制造业的比重已占到52.3

20世纪70年代

印度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7.4%,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4.3%,国民收入每年平均增长3.6%。

1971

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印度趁机出兵,孟加拉国独立。

1980年年底

巴西外债540亿美元,石油进口费用和外债还本付息占全年出口外汇收入的75%。拉美人口中10%的富裕阶层的收入占全地区收入的30%~60%。

20世纪末

8090代,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被称为四小虎

21世纪初

2001年成立非洲联盟。

——摘编自新华网

结合材料信息,围绕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 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