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广东省湛江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0+2)【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2 浏览数:385

一、单选题

1.

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发展的基础。图1是对其中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遗存是(  )

图1

A.仰韶文B.红山文化C.良渚文化D.龙山文化

2.

商鞅变法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即 制土分民 ,并下令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为秦国兵源提供有利保障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D.加强中央对地方严格控制

3.

秦朝建立后,除全国推广郡县制外,还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秦朝的上述举措(  )

A.扩大了统一国家的规模B.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C.缓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D.加强了社会基层的管理

4.

汉武帝在位期间采纳桑弘羊的提议,先后颁布了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即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征收资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有产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此举(  )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削弱了豪强大族势力C.降低了百姓的生活成本D.完善了市场监督立法

5.

图2、图3分别来自于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六号墓和十二号墓出土的壁画砖,这可用来印证(  )

A.南北对峙B.华夏认同C.民族交融D.休养生息

6.

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字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 书圣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是(  )

A.《多宝塔感应碑》B.《自叙帖》C.《金刚经碑》D.《姨母贴》

7.

唐初,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据此可知,政事堂设立的意图是(  )

A.创新中央决策机构B.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中枢行政效率D.分割宰相权力

8.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唐朝中后期的人民不再受到土地束缚,他们可以用钱代替实物去缴纳地租,从而开始摆脱奴隶佃农地位。以上的观点最有可能基于以下哪个前提(  )

A.两税法的实施B.雇佣劳动已经普及C.藩镇势力削弱D.均田制进一步发展

9.

有学者认为,宋代大量出身庶族的百姓家庭,通过家族成员的个人奋斗而不是凭借门阀血缘关系取得政治地位和权力,逐渐成为新型的官宦家族。这反映出宋代(  )

A.门第等级观念消失B.平民入仕欲望强烈C.官僚队伍逐渐稳定D.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10.

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的组织。在猛安谋克内,军事首领和士卒间,尊卑不严,上至大元帅,下至百户,住食穿戴没有特殊差别。国有大事,适野环坐,画灰而论。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

A.具有军事民主精神B.保留了契丹民族的游牧传统C.维护了金朝的统治D.完全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11.

明太祖曾赋诗一首,向官员诉苦: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与上述内容直接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设立内阁B.设立军机处C.废除宰相D.设参知政事

12.

《清稗类抄·狱讼类八》记载世宗(雍正帝)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 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 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A.文字狱的常态化B.君主专制的强化C.文化市场的混乱D.社会风气的破坏

13.

根据《南京条约》及随后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清政府随后设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各口岸的海关设立一个外国税务司。这说明(  )

A.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B.中国扭转了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C.中国贸易体制逐步走向近代化D.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14.

1896年清政府开始派13名留学生赴日本。时人认为到日留学较为便利, 路近省费,可多遣……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洋人已删节而酌改之。 此后留日学生人数增多,在1904年达到8000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民主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15.

图4为 打鬼烧书图 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的宣传画。上联:猪精邪叫自洋传,欺天地,灭祖宗,万箭千刀难抵罪;下联:狗屁妖书如粪臭,谤圣贤,毁仙佛,九州四海切同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图4

A.该运动使洋教彻底退出了中国B.形象地揭示了运动爆发的原因C.深刻揭示了中西文明水火不容D.这种行为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16.

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判断 列强之与中国最有关系者六焉:美法二国,则当表同情革命者也;德俄二国,则当反对革命者也;日本则民间表同情而其政府反对者也,英国则民间同情而其政府未定者也 。这一判断(  )

A.认识到列强在华的势力消长B.抓住了划分敌友的战略先机C.与列强的对华态度基本相符D.忽视了列强的帝国主义特征

17.

1912年1月,孙中山指出: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同年4月,袁世凯重申: 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 。这表明当时(  )

A.民族统一备受关注B.政治分歧逐渐消除C.人民主权得到保障D.民族平等得以实现

18.

表1是1916年华商、外商煤矿数量占比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年产量万吨

100

10—99

1—9

1

外商(%)

100

885

415

0

华商(%)

0

115

585

100

表1

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B.华商难以抵制外商排挤C.矿产资源遭到破坏D.自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

19.

五四运动后,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这些活动(  )

A.表明工人成为了办报的主体B.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C.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建D.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20.

中国家庭结构的明显变化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根据调查显示,尽管一些富裕之家仍然保持一个家长主持下多代同堂的复合式大家庭,但是4—6口之家的小家庭在北洋政府时期已较为普遍。上述家庭结构的变化(  )

A.标志着封建宗法制家庭消亡B.促进了人权和个性的解放C.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普遍民意D.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21.

1927年初,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 糟得很 ”。该报告反映出当时毛泽东(  )

A.积极应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B.意识到转变工作重心的必要性C.主张通过改良解决农民问题D.认识到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22.

南昌起义爆发后,按照原定计划,起义军离开南昌南下。10月初,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到国民党重兵围攻而失败。南昌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照搬俄国城市暴动的方式B.中共违背了共产国际的指示C.广东的革命力量受挫处于低潮D.起义军缺乏严格的军事素养

23.

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开办 青年训练所 培养为日本效忠的伪职人员;设立 东文书院 教授中日语言, 以融洽两国青年之感情为宗旨 。这些行径意在(  )

A.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B.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C.推行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D.破坏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

24.

图5是民国27年张乐平先生创作的漫画《唯有军民合作》。该漫画(  )

图5

A.彰显了全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B.歌颂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团结精神C.反映了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5.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 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 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要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 。这一主张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  )

A.未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B.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C.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期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26.

据统计,1949年至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比达92%;广告主身份以私营企业为主。1956年后,则多是工业产品广告,且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广告主身份也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D.大跃进 运动的开展

27.

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 一边倒 外交战略;1973年2月,毛泽东提出 一条线 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这一变化说明(  )

A.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新中国外交开始走向成熟D.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分裂

28.

1962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1961年已经精简职工800多万人的基础上,1962年和1963年两年内再精简职工1000万人以上。这一决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B.国家调整政策以恢复经济C.国家发动上山下乡运动D.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29.

据统计,1992—1997年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5.8%、309.1%和180.6%,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私营企业。这反映了(  )

A.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B.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C.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0.

表2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节选)

时间

事件

1984

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带口粮在城镇落户。

1985

公安部出台《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实行暂住制度。

1997

开始放松小城镇的落户限制,人口流迁的许可放松与证件管理模式共存。

1998

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等。

表2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

A.解决了城乡差距问题B.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C.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D.顺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材料阅读

31.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平等交往的历史,对建设21世纪的 海上丝绸之路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中外海上交通有了重大发展。从广州出发,沿马来半岛,经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巴格达的海上中西航线已初步形成。这条被誉为 海上丝绸之路 的航线,有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水陆交通、商贸、文化交流都超越了前代,并为以后隋唐时期中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 江海求利,以资国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明朝洪武三年(1370)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商船出海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郑和下西洋以后,海禁屡开屡禁。总的来看,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越来越保守。不过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形成一些新的航路,如通过马尼拉至拉丁美洲的航线便是这个时期由西班牙开辟的。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 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外方面,明清政府的政策和同时期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4分)

32.

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关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

材料二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造成人心惶惶。国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后被称为 统购统销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材料一中的 白色政权 和第一个 红色政权的区域 分别是什么?红色政权能长期存在的 独特 原因有哪些?(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 统购统销 政策的必要性。(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前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的意义。(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