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2022—2023学年度天津市和平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3)【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8
浏览数:233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从秦汉到明清地方体制中,一级、二级地方政府体制多有更迭,但县制作为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其数目、职权变动不大。县制如此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县制设置沿袭传统
B.县小易于中央直辖
C.百姓对县制的推崇
D.县制有效治理地方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在表面上看,今天的英国政治和中世纪的没有什么两样,仍然有国王、贵族和议会,某些古老的仪式依然存在,它没有美国和法国那样的
“
国庆
”
或
“
解放日
”
。这主要表明了英国( )
A.现代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性
B.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
C.民主政治具有不彻底性
D.近代政治发展的渐进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格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上述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皇帝用人制度完善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法国民法典》借鉴了罗马法中契约自由原则,规定只要契约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
“
公序良俗
”
,就可以包括任何内容。《德国民法典》也借鉴罗马法中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原则,规定
“
物之所有人,在不违反法律或第三人权利的范围内,可自由处置该物
”
。这反映了( )
A.法院根据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
B.罗马私法原则对后世立法的影响
C.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根本动力
D.大陆法系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 )
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1648年通过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正式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并首次确立了国际会议制度;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了
“
大国—致"原则。这说明( )
A.世界各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尊重
B.国际法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有限
C.世界集体安全机制的不断完善
D.限制和制止国际战争有了法律依据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
A.中央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B.农民徭役负担逐渐加重
C.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D.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这样报道:
“
失业者的日子并不好过,但他们确实还能设法比一些有工作的最穷邻居拿回较多的钱……就业后的收入要纳税, 但从失业救济金中得来的收入却不需纳税。
”
材料意在强调( )
A.英国税收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B.失业救济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
C.社会保障制度要兼顾公平公正
D.福利制度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使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B.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
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D.主要在于水利工程兴修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 )
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都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
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从2016年10月1日起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除欧元、美元、英镑、日元之外第五种货币。据此说明( )
A.中国改革成就突出,成为经济主导
B.人民币和欧元等结盟对抗美元
C.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加快
D.新国际货币体系仍以美元为主导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1801—1850年,英国住房压力巨大。1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 )
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B.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
C.加速建设福利国家
D.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文中
“
两国
”
指的是( )
A.西班牙、摩洛哥
B.新加坡、马来西亚
C.法国、英国
D.埃及、巴拿马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在1918年的大流感中,人们开始意识到,无论贫富还是体质强弱,没有人可以对大流感免疫,归根结底,流病(感)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这一认识( )
A.有利于全民保健体系的建立
B.刺激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D.促进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自古以来,
“
刑德
”
就被视为经世治民之
“
二柄
”
,以刑法和刑罚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与制度的重要载体。
从法律上看,除战国时代和秦朝曾经由法家思想指导法制建设外,其他各朝的法律制度,大到立法的基本原则,宏观的法律政策,小到某一项具体的规定,都可能是受儒家理论和价值观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中国古代法的伦理特性,所谓的
“
礼法结合
”
,都是与儒家学说密切相关的。
——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韩非子的
“
法治观
”
。
(2)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法制的特点。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它展示了机械牵引的优越性,也带动了英国的筑路热潮。私人铁路公司以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运营,依托银行和股市迅速扩张。随着大型路网优势的逐步显现,铁路公司的兼并运动愈演愈烈。为解决路网连结问题,议会于1846年立法规定铁路公司必须采用标准铁轨。
1847年,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成为
“
铁路时间
”
,并逐渐成为通用标准。铁路遍及城郊后,政府要求铁路公司上线票价低廉的工薪族火车,铁路通勤人数大量增长。不断延伸的铁路线推动了
“
地区性和全国性组织的形成
”
及
“
本地和国际文化使者的往来
”
。
材料二
随着公路、航空运输的兴起,20世纪中后期铁路运营在英国等发达国家每况愈下。进入21世纪,在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再度将铁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英国铁路通过国有化得以重振。中国则开启以高铁运输、研发、贸易为核心的
“
高铁时代
”
;在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推动下,中国高铁开始对外出口。
——据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铁路兴衰的历史启示。(8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蔗糖原产地在亚洲,8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将制糖技术传入欧洲。由于甘蔗种植需要强烈的阳光、肥沃的土地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03年,西班牙第一座糖厂在美洲开张,之后西欧国家相继在加勒比海建立甘蔗园,先前居住的加勒比人几乎全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从非洲贩运来的黑奴。16世纪末,糖在英国是贵重的药品,只有贵族和富人才能食用。17世纪初,茶叶传入英国,喝加糖红茶更是身份高贵的象征。伴随着茶叶税减少和印度茶叶的大量种植,蔗糖消费也迅速提升,至1800年,英国的糖消费在150年的时间里大概增长了近25倍。19世纪中期,自由主义贸易风潮在英国风起云涌,蔗糖价格大幅度下跌,糖成为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多吃几口糖,就能少吃很多饭,欧洲尤其是英国的穷人们很快变得比贵族更加嗜糖。高强度的工作压缩工人的用餐时间,生活的压力迫使女性走进工厂,无暇准备饭菜,一杯加了糖的热茶、一块抹了奶油跟糖的面包,既能立时提神,又能迅速补充热量,最终成为产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工人的象征,糖成为餐桌上的必需品。
——摘编自【美】西敏司《甜与权力》等
问题:
结合蔗糖从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的过程,说明蔗糖的发展史既是一部
“
经济史
”
,也是一部
“
舌尖上的血泪史
”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