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
“黄籍
”。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
“白籍
”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
“土断
”,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在古代中国,宗族组织不仅是封建伦理秩序的维护者,而且是国家政权维护基层治安秩序的重要辅助力量。近代以来,宗族组织在西法东渐之下逐渐开始瓦解,成建制的国家法律体系触动了宗法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土地改革、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社会再组织过程,宗族权威丧失了合法性,国家权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程度实现了对乡村社会发展的主导。
——摘编自潘振华、李小波《古代宗族组织在基层乡村治安控制中的作用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晋后期与前期相比
“白籍
”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基层治理的主导力量并分析其演化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