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具的进步促进农业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造价低廉,并且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修理,也就更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同样一把锄头,可用来翻地、开沟、起垄、中耕、收获,同样一把镰刀可以用来收割各种作物,南方的耕犁既可下水田,也可以上山耕梯田。由于通用性广,一个地区的农具种类虽然为数不多,却可以完成各种作物的多种作业。
——摘编自陈文华《试论我国传统农业工具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动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朝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 “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农具的特点,并列举两种古代的灌溉工具。(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的影响。(6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