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范晔《后汉书》中记载:
“西部都尉广汉郑纯为政清絮,化行夷貂(少数民族),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
”,任延在东汉初年担任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朵交阻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成曰
‘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
’多名子为
‘任
’。于是做外蛮夷夜郎等幕义保塞。
”
——摘编自许殿才《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基本上摒弃了封建王朝
“内华夏、外夷狄
”的陈腐观念,传统
“尊夏贱夷
”,
“首崇满洲
”的意识也有所改变。国民政府曾提出改正少数民族称谓,颁布《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表》,禁止再用歧视和侮辱性的字样。由于边疆危机严重,一些有识之士还得出如下认识:
“从前我国民漠视边疆,以为建设中国,应先内地而后边疆。经过(九一八事变)之惨痛教训,当知建设边疆较之内地更为重要。
”一些人深切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教有文化水平,摆脱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同时,尊崇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在当时的中国也极为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政府以西方传来的人类学,社会学方法为指南,从上至下组织了大规模的边疆民族状况调查,以重新认识边疆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需求。此外,国民政府还在西南各省先后设置一些边政管理机构,制定和推行了一些旨在增强边疆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
——摘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材料三
时间
|
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程(部分)
|
1923年
|
李大钊曾在《平民主义》一文中把少数民族的解放问题提到与民主革命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
|
1945年
|
蒙、回民族民众自己选举区、乡长,管理自治区、乡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
1952年
|
毛泽东同志在接见西藏代表团时指出:“如果共产党不能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那共产党就没有什么用处。”
|
1984年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启了民族立法工作的新局面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时期治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民族政策进步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政策。(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