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8 浏览数:550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 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

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

2.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

文献记述

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C.大一统 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3.

宋初《百家姓》以 赵钱孙李 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 张王李赵 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4.

2022.6·浙江高考·7)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顾炎武说:“《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由此可知,其 学术旨趣 在于(  )

A.无为而治B.经世致用C.再续《春秋》D.中体西用

5.

《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 所见亦有暗合者 真可谓海外同志 ;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 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 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

A.有了 开眼看世界 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 师夷长技 的社会运动

6.

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共中央把全国划分为一线(沿海)、二线(中部)和三线(西南西北),重点建设三线战略后方,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这一战略旨在(  )

A.完善计划经济体制B.适应外交形势变化C.平衡全国工业布局D.巩固经济调整成果

7.

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可以反映出 (  )

A.所有制结构调整目标实现B.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8.

西方有 条条大路通罗马 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 家家有路透长安 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D.长安和罗马都曾是帝国交通网络中心

9.

1251年,在英国某郡的王室自营地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庄园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  )

A.中古西欧王权的分散和软弱性B.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D.英国普通民众自治能力的增强

10.

《共产党宣言》提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反映了(  )

A.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是夺取政权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使命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

11.

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直流电机,首次把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此后,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电梯、电气火车等相继由西门子公司最先研发并投入市场。材料主要说明(  )

A.德国成为科技革命发源地B.英国丧失工业优势地位C.科技创新与生产紧密结合D.技术进步推动科学产生

12.

有学者就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B.否认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 新经济政策 推行的历史背景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13.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进入70至80年代,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贸易上矛盾尤为尖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与西欧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B.欧元的启用加剧了欧美间的贸易战
C.赤字 问题是矛盾加深的根本原因D.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国内贸易

二、最佳题

14.

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 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 康学 ,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 ,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对陈宝箴所为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表明与康观点不尽相同C.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湖南守旧势力气焰高涨

15.

近年来美国退出的国际组织情况表(节选)
这在深层次上说明(  )

A.冷战 局面再度出现B.美国成为逆全球化推手C.美国大行极端利己主义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三、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明史·郑和传》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事迹: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送)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
材料二
1936年,在云南玉溪县郑和十七世孙郑绍明家里发现了《郑和家谱》,记载了郑和出使事迹: 和才负经纬,文通孔孟,特选皇廷 敕奉差诸官员共二万七千四百一十一员,又拨宝船六十三只,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所至诸国名:占城国、爪哇国、暹罗国……”; 于诸番国并海外,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祗顺(恭敬)”; 又乃称和公之德而扬和公之行,可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
材料三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阅读材料一、二,比较两则史料关于郑和下西洋记载的异同。(8分)
(2)结合史料类型,说明一、二两则史料的价值。(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8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 图斯双圆 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不外是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资本主义势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说是 无远弗届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谈谈你对文明交往形式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列强实现其势力 无远弗届 的手段及其所造成的结果。分析指出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 横向发展 过程中 难以解救的矛盾 。(8分)

四、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

——红军指战员钟士灯致父母(1937年4月)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 有恒七分,达观三分 ,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旅菲华侨王雨亭致儿子(1939年6月)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缅甸),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将军致妻子(1942年3月)

二月间我们全处在反扫荡中……敌人的残酷依然如故,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因为毒伤,老百姓死了一些人,伤到很多。女县长刘湘屏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皮肤掉了三分之二。

——八路军左权将军致妻子(1942年4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抗战家书与抗战历史 的认识。(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