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314

一、单选题

1.

《论语》记载,孔子针对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行为,主张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孟子答弟子桃应 舜为天子,瞽瞍(舜父)杀人,舜如之何 时说: 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这表明先秦儒者(  )

A.注重血缘伦理B.蔑视法律权威C.主张礼法并用D.维护宗法制度

2.

图1是初唐时期的莫高窟壁画(局部),其榜题书作 前汉中宗既获金人(匈奴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佛名号时 ,但据史书记载,中宗是汉宣帝的庙号,宣帝时张骞已然离世。由此推断,这一壁画 (  )

图1 《张骞出使西域图》(局部)

A.反映了汉代边疆治理的成效B.印证了东汉时佛学交流频繁C.说明时代因素影响史料价值D.体现初唐风俗画的宗教取向

3.

宋代科举制 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无论士、农、工、商,只要被认为是稍具文墨的优秀子弟,皆可应举入仕,从而扩大了取仕范围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统治基础的扩大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C.传统门第观念的淡化D.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4.

明清时期,文人创作了许多英雄传奇小说。明代熊大木的《杨家将传》、清代钱彩编次的《说岳全传》,以宋代史事为题材,虚实结合,大胆虚构和夸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有血有肉的爱国英雄形象。此类小说(  )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开启了文学创作的全新潮流C.体现了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D.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

5.

1873年7月,李鸿章委托唐廷枢为轮船招商局重订 局规 局规 规定:股票及取息手折均需编号,填写持股者姓名籍贯, 以杜洋人借名 ;股东出让股票,必须到局注册, 不准让与洋人 。这项规定(  )

A.有利于招商局的自办性B.体现了实业救国的特点C.解决了军事企业的困难D.阻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6.

有学者指出, 人们难于想象,如果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仍然匍匐在孔孟脚下,沉溺于汉宋之学,我们的国家会是什么局面! 这种观点认为(  )

A.辛亥革命涤荡了儒家思想的残余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C.传统文化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D.新文化运动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7.

学者金冲及将解放战争定性为 人心向背的较量 ,解放军在各方面都得到民众的极大支持,而国民党军队一闯入解放区,就消息不灵,情况不明,时时遭受袭击,进退失据。这反映出(  )

A.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B.土地改革凝聚革命力量C.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胀D.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8.

1985年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在全中国,即使是很小的工厂也在寻找外国合资者,以帮助他们实现企业现代化。中国人现在比5年前要有组织得多,消息也灵通得多。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互动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9.

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人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殖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对于希腊人来说,殖民等同于一次地理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希腊世界的范围。这说明古希腊的殖民活动(  )

A.建立了版图广阔的殖民帝国B.加速了大河文明的区域性扩张C.开启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D.客观上促进了地域文化的拓展

10.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一个重要关切是纠正基督教和阿拉伯注疏者对古典文献的错误注释。为了要纠正这些错误,人文主义者需要在同一论著的不同版本之间做出甄别,而甄别的理性根据常常是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来获得的。由此可知文艺复兴(  )

A.强调个性发展反对人性禁锢B.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促进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D.动摇了基督神学统治地位

11.

据表1可知,这一时期英格兰(  )

表1 英格兰1600—1801年城市人口估计(千人)

地区               年代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伦敦人口

200

475

575

675

960

其他城市人口

135

205

275

540

1420

城市人口总数

335

680

850

1215

2380

A.工业化冲击了原有的城市化进程B.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C.伦敦逐渐丧失城市化水平的优势D.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确立并完善

12.

20世纪六十年代,罗马尼亚同西方贸易从占其全部贸易的20%上升到33%,民主德国与西欧国家的贸易占比超过75%;与此相对应的是文化领域中的缓和与放宽,比如缔结文化协定、出版报刊书籍等。这表明冷战格局下(  )

A.社会主义阵营已彻底瓦解B.东西方交流与对抗并存C.马歇尔计划 成效显现D.美苏关系得以全面缓和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33年1月10日,苏区中央局《关于巩固党的组织与领导的决议》指出: 一切工作要推动支部去进行,建立起中心和模范支部,务使支部成为工厂作坊乡村街道群众中和其周围一切群众政权武装组织中强有力的领导者。 同年3月,苏区中央局组织部召开闽、赣两省组织工作会议,重点介绍和推广了模范党支部——兴国县高圩区黄岑乡党支部的经验。党支部在土地革命斗争和苏区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领导乡苏维埃,乡工会和乡贫农团的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运动。

——摘编自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

材料二
1939年 1 月,晋察冀边区发出《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村选的指示信》,根据这一指示,县、区两级成立村选促进会,村成立村选筹备会。通过村选,大批农民当选公职。据统计,在 1940 年的选举中,冀中地区的村代表中地主富农代表占 8.1%。到了 1941 年和1942 年,按 三三制 改造过的村政权中,各阶层所占比例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如太行五分区 281 名村代表中,地主富农占了 21.1%。1942 年 9 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关系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党委具有领导该地区党政军民所有工作的职权,一切乡村政治力量和社会组织都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活动。

——摘编自许福海《试论抗战时期根据地乡村治理模式的建构(1937—194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央苏区相比,抗日根据地基层治理的新变化。(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党在根据地基层治理的启示?(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史书编撰的体裁与体例类型多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表2 中国古代各具特色的史书编撰体裁与体例(节选)

史书

体裁与体例

内容

《春秋》

编年体:按照年、月、日顺序逐条记载史事

以鲁国史为主,但不限于鲁国史的范围,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722—前481的春秋时期史事

《国语》

国别体: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顺序分国别叙述

内容基本上是春秋时期史事。

编撰体裁虽是国别体,但以编年记事的方式叙述对各诸侯国的史事

《史记》

纪传体通史: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通典》

典制史: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以制度分门立目

记事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的历代制度史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

注:体裁是史书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典制体、纪事本末体、学案、评论等,体例则是史书的内部结构。
请你以一名史官的身份,就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或某一阶段编撰一部史书,说明你的史书撰写体裁与体例,并概述史书的内容。(要求:书名明确,准确说明体例与体裁,内容表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世纪70年代,明治政府在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后,随即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初步确立日本近代土地私有制度。随着政府财政支出的扩大以及 殖产兴业 政策的推行,封建贡租制已无法满足形势需要,加之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促使政府决心改革地税。1873年7月,政府颁布地税改革法,其要点是:废除封建实物地租,核定地价,按地价统一缴纳现金;纳税者由过去土地的实际耕种者改为土地所有者,根据 一地一主 原则缴税,无法完纳者,村集体不再负 连带责任 。1881年,全国范围内的地税改革基本结束,日本建立起稳定统一的近代税收体制。但改革维护寄生地主利益,未承认佃农权利,佃农在农村只靠农业无法生活,有的便进入城市,成为雇佣劳动者。

——摘编自吴廷璆《日本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地税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地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改革的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一战 爆发前夕,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预想的是 短暂的风暴 ;英国外交大臣爱得华·格雷向下院保证: 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 20世纪初,大国间的外交冲突和危机严重且频繁,而可供应对的策略并不多,似乎只有战争这一种解决模式,缺乏妥协缓冲机制和中止终战的可能——没有国联的外交控诉平台,没有联合国五大国协调的机制,也没有国际危机管控的成功经验和范例可供参照,国际治理机制还是一个空白。而战争一旦引爆,则 天然 地具有世界性,爆烈度前所未有。只有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战,以及延续20世纪后五十年的冷战之后,痛定思痛,乱而后治,国际社会才会深刻认识到国际治理和危机管控的必要,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利己主义、强权外交至上,才能走向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摘编自李杰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 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一战 爆发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一战 具有世界性 爆烈度前所未有 的理解。(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国学教育在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贯穿于中国近代大学,其与胡适所倡导的 整理国故 思潮密不可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胡适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旗帜,积极尝试用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进行国学教育变革,分析和整理中国传统学术,积极谋求中国近代大学学科的建构。他别出心裁地提出 国学 新概念,热心为留美学生开具国学书目,并率先垂范,通过对《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创编和《红楼梦》的考证来传播自己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的科学方法,开启了中国近代学术研究新范式。胡适这些国学研究、国学教育思想和实践成为 再造文明 的思想武器,为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代表的近代大学国学教育提供了新的价值引领,影响延及香港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经学教育走向。

——摘编自黄明喜,周郅壹《胡适与近代大学国学教育的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国学教育变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国学教育变革的特点,并指出胡适在这一变革中体现出的学术精神。(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