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厂制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02—1881年英国《工厂法》关于童工教育的简表
名称
|
工作限制
|
教育条款
|
执行效果
|
1802年
工厂法
|
每天工作不超过12个小时
|
工作日的一部分时间用来教育童工阅读、写字和算术
|
一纸空文
|
1833年
工厂法
|
9—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
8小时(或每周48小时)
|
9—13岁儿童每天上学两小时
|
中央任命一名
视察员
|
1844年
工厂法
|
8—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
6小时半或7小时
|
8—13岁的儿童每天上学3小时
|
议会未设享受工资的监督官员
|
1860年
工厂法
|
同1844年工厂法
|
1862年才实行
|
1881年
工厂法
|
5—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
下院通过
|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11年,汉阳铁厂按照英国轨道的制式,由洋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轨道生产规范《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详尽阐述了中国轨道的规格、标准、图样、验轨章程,按照
“利交通、昭整齐、法至善
”的原则,以制度化的方式奠定了中国轨道交通的早期工业标准和生产规范,对钢铁工业生产流程形成了制度性约束。
——摘编自史斌《洋员与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变迁的研究——以汉阳铁厂为例》
材料三
近代工厂制作为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变革的产物。1765年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同时也是大工厂制快速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艾什顿夸赞:
“如果18世纪的工人在工作时拒绝服从统一管理,那么不会有工厂制,不会出现生产增长,实际上也不会出现19世纪那样的生活水平
”。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概述表格中关于童工条款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工厂法中
“教育条款
”出现的时代因素。(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
“制度化的方式
”引入中国后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并结合所学,举一例与汉阳铁厂同一性质的近代企业。(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对材料三中艾什顿关于工厂制的观点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8分,逻辑清晰,表达成文,120字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