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湖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30+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3 浏览数:275

一、单选题

1.

它地处钱塘江流域,毗邻杭州,还有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人工建筑基址,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出土的各式璀璨生辉的玉器。 这一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红山文化B.大汶口文化C.龙山文化D.良渚文化

2.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其中,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  )

A.老子B.墨子C.孔子D.韩非子

3.

苏轼曾言:昔汉武帝以财力匮竭,用贾人桑弘羊之说,买贱卖贵,于时商贾不行,盗贼滋炽,几至于乱。他批评的政策应该是(  )

A.郡国并行B.任用酷吏C.独尊儒术D.均输平准

4.

下图是《天工开物》对某一技术制作流程的图例,分别 斩竹漂塘 荡料入帘 。这一技术是(  )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火药制造D.制作指南针

5.

《资治通鉴》载:609年至610年,隋炀帝在洛阳举行大会。 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自昏达旦,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胡客或过酒食店,醉饱而散,不取其直,曰: 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 胡客皆惊叹。 这一记载能用以佐证隋朝(  )

A.盛极一时,但短命而亡B.短暂统一,但影响深远C.制度创新,但民不聊生D.劳役繁重,但泽被历代

6.

以下是汉唐选官制度的变革历程,从表中可看出科举制的实行(  )

时间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制度名称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拔标准

德行、才能

家世、道德、才能

考试

组织者

地方官

中央委任中正官

中央官员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使官员人数不断膨胀C.确立了儒学独尊D.使知识分子醉心功名

7.

在舟楫通行的农耕文明时代,桥梁建设在技术上受制于石块的大小长短。因革新桥梁技术而使赵州蛟河实现 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 的桥梁专家是(  )

A.祖冲之B.李春C.僧一行D.郭守敬

8.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下图所示四个时期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④①②③

9.

在宋代,为分割相权,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但又与禁军管理机构 三衙 分权。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构想的是(  )

A.崇文抑武,强干弱枝B.不收为兵,则恐为盗C.削夺其权,收起精兵D.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10.

北宋时期,苏州人范仲淹、(江西)抚州人王安石、泉州人曾公亮都是著名的政治家。有人研究发现,从唐朝后期开始,(江苏)润、苏、常三州进士及第的人数大幅增加,及第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湖南。这从侧面反映出(  )

A.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B.科举制度面向全社会开放C.文学素养在科举中优势明显D.江南经济开发和重心的南移

11.

南宋某思想家指出: 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 这说明他主张(  )

A.为政以德B.尊崇儒术C.心即理也D.知行合一

12.

元朝的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此时形成的新民族是(  )

A.匈奴B.契丹C.女真D.回回

13.

明朝的民族政策以抚为主,辅之以军事手段,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定。下列关于明朝的民族政策表述正确的是(  )

序号

地区

措施

东北地区

设立奴儿干都司

西北地区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西藏地区

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东南地区

设立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A.①B.②C.③D.④

14.

时人形容乾隆年间的政治气氛为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 。清朝为强化君主专制采取的措施是(  )

A.设中朝B.设三省六部C.设内阁D.设立军机处

15.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  )
①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②自由雇佣劳动出现
③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④纸币开始发行流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6.

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在奉教人士和开明大儒的积极倡导下,积极引进的西方先进科学仪器和科学方法,打开了中国一部分先进人士的眼界。著作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农政全书》B.《永乐大典》C.《本草纲目》D.《几何原本》

1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获取大量在华特权,其中包括(  )

A.划分势力范围B.领事裁判权C.划定 使馆界 D.在通商口岸设厂

18.

某著作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历史变迁、风土人情,被誉为 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该著作是(  )

19.

20世纪初中外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帝国主义列强又发动了(  )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

1922年,松江景贤女子中学国文教师胡山源说: 我在学校教国文时,用的课本完全是新型的国文读本,里面没有一篇文言文,尽是白话论文、诗歌和小说。 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应是(  )

A.洋务运动发展B.维新运动拉开序幕C.辛亥革命的胜利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1.

从巴黎和会的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这次 民族觉醒 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中共一大召开D.南昌起义

22.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下列相关事件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皇姑屯事件 ②二次北伐 ③宁汉合流 ④东北易帜

A.③②①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

23.

下图是日军某次侵华事变形势图,该事变是(  )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4.

“(上午)十时许,周又来见余妻……余谓周曰:若尔等以后不再破坏统一,且听命中央,完全受余之统一指挥,则余不但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周答曰:红军必受蒋先生之指挥而且拥护中央之统一,决不破坏。 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于(  )

A.井冈山时期B.九一八事变前后C.西安事变前后D.抗战相持阶段

25.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多次抵抗日军的战役,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战役

意义

淞沪会战

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役

武汉会战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

台儿庄战役

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

A.①B.②C.③D.④

26.

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中提醒全党: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

A.抗日战争即将胜利B.北平和平谈判破裂C.三大战役完全胜利D.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27.

新中国成立之初,围绕着 两白一黑 ,党和政府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展了一场经济领域的斗争,毛泽东认为其意义 不亚于淮海战役 。这场 斗争 (  )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稳定了全国的物价C.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D.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8.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重返联合国
③中日建交 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9.

改革开放后,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八大

30.

下表为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成果简表。据此可以推断出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国际合作(  )

20132019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34万亿美元。

20152019

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0个成员。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4.4%

20194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达成6大类283项务实成果。

20132020

中国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世界提供透明、公平的发展机会。

①涉及领域广泛 ②参与主体众多 ③增添发展新动力 ④打造合作新平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材料阅读

31.

交流是中华民族发展和文化繁盛必不可少的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秦国,其公族原出东夷,西迁后长期与戎狄杂处,被目为戎狄。 好马及畜,善息养之 ,传到襄公时,以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而受封为诸侯,并授之周人的故土—— 岐以西之地 。到秦缪公之时,国势强盛,取得了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的霸业。此时的秦缪公,在与戎王使者由余对话时,俨然 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 的中国自许。

——据田广林 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整理

材料二
敦煌便是国际文化进入的大门,……从地理上看,天山东部像一座半岛,遥遥相望的敦煌犹如一座灯塔,为 日款于塞下 的商胡贩客领航、指路;……成为 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唐代敦煌的变化更为深刻……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已不亚于国都。……敦煌不仅是发号施令的行政中心、国际贸易市场,也是佛门圣地……更为精彩的是,壁画和塑像反映出不同文明在碰撞中悄悄地改变着。

——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册

(1)春秋战国时期,各少数民族出现华夏认同观念。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国这一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概述秦朝建立后顺应这一观念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采取的措施。(6分)
(2)读材料二图,写出敦煌所在位置的数字标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敦煌开始成为 发号施令的行政中心 的相关史实,并概述敦煌凸显的 华戎所交 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

32.

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到文化的现代化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由于早期工业化以抵御外辱为最初动机,兴办军事工业以增强军事力量便成了工业化的第一步,清政府从1865年开始大规模创办军事工业,到1890年共开办军事工业21家。……中国的工业化不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工场手工业发展而来,而是通过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的产业和经济制度逐渐展开的,洋务运动中产生的新式工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引进西方的设备、技术、人才,乃至资金和组合方式而开办的。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近代通史(第3卷)》

材料二
辛亥革命民国取代帝国,诚然来的过于急骤,无论从思想上、组织上都缺乏充分的准备,但却是合乎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主流与方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相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近代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特点,并列举一家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在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 合乎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主流与方向 的角度,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基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新文化运动在现代化道路上又有什么新的突破?(6分)

33.

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共和苏维埃共和国的各种政策主张和法令、法规……之所以能够在乡村中顺利地得到推行……乡村苏维埃政权功不可没…… 1930年至1933年年底,大批受难的民众从国民党统治区逃亡苏区,就最明显不过地反映了底层民众对苏维埃制度的认可。

——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二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为宪法的内容(部分):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 苏维埃共和国 成立的地点及影响。从中共土地政策的角度,说明这一政权能够得到 底层民众 认可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结合所学,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概括这次会议的成果。(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