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贸易造就世界。(17分)
材料一
在明清海外通商基础上,18世纪清王朝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激增。……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
“最终的归宿
”。为扩大对中国商品的进口,西欧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在18世纪前期继续向中国输入大量白银;尤其是清朝
“弛海禁
”后的一个时期中,到达粤海关的东印度公司船只所载货中,9/10是银货。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同样,自18世纪中叶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已逐渐将其在亚洲的贸易中心转向中国,英国对华贸易在整个中西贸易中占绝对优势地位,而中国在海外贸易中保持着顺差。与此同时,私人贸易在政府主导控制贸易的情境下发展很快,贸易规模大大超出了清王朝的控制范围。
——客卿《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变迁》
材料二
“中心——边缘
”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立论基础。在世界体系理论中,所谓
“中心地区
”,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以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形成
“中心——边缘
”的世界经济格局。
——据舒建中《沃勒斯坦“中心——边缘”论述评》等整理
材料三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8世纪清王朝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严格控制对外贸易的举措。(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贸易
“中心地区
”的演变概况。(4分)
(3)根据材料三,围绕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