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545

一、单选题

1.

图1为福建莆田木兰溪流域考古调查重要发现示意图。据此可推知,该地区 (  )

图1

A.青铜农具广泛使用B.古人类活动较频繁C.曾为闽越文化中心D.阶级阶层分化明显

2.

汉代设置 河堤谒者 ,代表中央专司治河。东汉河堤谒者王景治河后至唐末,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河患,有 八百年安流 之说。河堤谒者的设置(  )

A.开创了古代治水官设置的先河B.遏止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治理矛盾D.体现了集权体制下的有效调度

3.

南北朝时期,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个政权都自认为是 中国 。前秦皇帝苻坚提到氐羌部落时说: 彼种落杂居,不相统一,不能为中国大患。 这说明了,当时(  )

A.民族关系日渐平等B.儒学主流地位动摇C.华夏认同观念加强D.北方政局相对稳定

4.

建隆四年(963),享先代帝王礼的祭祀对象共十位,均为功德极高的帝王。而开宝四年(971),定型后的享祭帝王增至七十七位,不仅有尧等功德极高的帝王,也有唐中宗等功德相对平庸的帝王。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专制皇权的加强B.宗法观念的弱化C.官僚队伍的膨胀D.商品经济的发展

5.

自先秦到明清,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离不开乡贤阶层。他们是乡绅中的良绅,常常也是宗族长,既能维持乡村社会的礼仪和秩序,也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由此可见,古代乡贤阶层(  )

A.取代了地方行政官员B.有利于强化基层治理C.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D.完善了地方监察机制

6.

1890年至1894年,清政府平均每年进口总值为1.4亿多海关两,出口总值为1亿多海关两。而1895年至1900年,平均每年进口总值为2.1亿多海关两,出口总值为1.5亿多海关两。这种变化(  )

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突出了西方资本输出的需求C.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D.加速了城乡手工业者的破产

7.

1900年,清廷宣布为光绪帝立储,即 己亥建储 。对此,民间社会反应强烈,一些地方督抚持暧昧不明的态度,列强则介入立储事务。这说明(  )

A.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剧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C.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D.政府接受了国际外交惯例

8.

表1 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比例调查表(单位:%)(  )

阶层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其他

户数

抗战前

36

72

284

540

50

18

减租后

24

67

380

470

25

34

土地

抗战前

295

210

295

190

08

02

减租后

135

175

425

225

06

34

表1表明当时

A.中华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B.革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C.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消亡D.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

9.

1949年8月,解放区派出学生篮球队赴布达佩斯参加第十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50年代后,我国运动员又多次参加了在柏林、布加勒斯特、华沙、莫斯科等地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这些活动(  )

A.深受社会意识形态影响B.旨在缓和与欧洲的关系C.凸显中国体育强国地位D.折射重体轻文蔚然成风

10.

近年来,随着《鉴宝》《国宝档案》等节目的播出,大众对考古的热情空前高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 考古热 。2018年我国各类博物馆到访人次已突破11亿,2019年同比增长8.97%。这反映了(  )

A.国力增强提振文化自信B.科技发展推动大众传媒的转型C.历史真相需要考古实证D.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

11.

公元前3世纪,自视为亚历山大继承人的托勒密王朝统治者广泛搜集包括环地中海地区乃至 东方 文献的 世界之书 ,创建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和博学园。此举(  )

A.消融了不同民族的隔阂与冲突B.表明了统治者偏好决定文明程度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D.说明了古希腊政治传统影响深远

12.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产生于封建主的领地和堡垒、封建庄园、教会领地和修道院的包围之中。对此,恩格斯评价说, 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是十分清楚的。 这说明了,中世纪西欧(  )

A.城市自治运动受挫B.教会地位举足轻重C.陷于长期分裂割据D.庄园经济彻底瓦解

13.

荔枝原产于中国。1583年,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对荔枝已有记载。1637年,英国旅行家蒙迪在澳门品尝过荔枝。1810年后,葡萄牙人把荔枝引入巴西、安哥拉及莫桑比克。这说明了(  )

A.洲际间饮食习惯同化B.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C.宗主国经济结构改变D.殖民扩张影响物种交流

14.

19世纪以来,伦敦广泛流行用 城市之肺 比喻公园、公地等城市绿地,报刊媒介大肆宣传 城市之肺 的益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也极力利用这一比喻同城市绿地侵占者进行抗衡。这体现了英国(  )

A.阶级矛盾难以调和B.工业化发展中价值观念冲突C.卫生改革成就显著D.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停滞不前

15.

1913年至1920年,欧洲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3%,美国却增长了22%。1920年,美国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2/3。据此可推知,当时(  )

A.美国操纵国联大发横财B.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C.西欧霸权地位逐渐衰落D.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

16.

1958年,美苏正式签订文化交流协定,在文艺、科教等领域持续展开了一系列交流活动,文化关系成为两国关系中相对稳定的内容。此后,这一政策为美国历届政府继承。这反映了(  )

A.美苏争霸重心逐步转移B.两极格局下缓和与紧张并存C.文化交流主导国际关系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1905年,袁世凯等人向清政府上《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称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奏折获光绪帝诏准。
请你推测当时民众获知科举制废除的可能反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是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1662年, 英国皇家学会 成立,之后众多科学研究学会得以建立。18世纪中期,英国每年批准专利不到300项,19世纪中期上升到4500项左右。这些专利被迅速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推动了众多行业的进步。这一时期,英国大学实行教育内容改革,把科学技术引入大学教育。与此同时,大量的英国专业技术人员到欧洲留学,技术移民尤其是熟练工也从欧洲其他地方来到英国参与工业发展。

——摘编自常娜《英国应对近代大变局的经验和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形成了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1949年11月,党中央组建中国科学院,承担全国科技事业管理工作。通过构建计划引领、统筹分配、组织动员,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国建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举国体制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任务,我国实现了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跃升。中共十四大后,运用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摘编自唐亚林、郝文强《新型举国体制:历史演变、时代特征与模式构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科技创新管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演变过程,并分析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意义。(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以来的科技创新管理,谈谈你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表2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6世纪

王实甫创作《西厢记》,表现青年男女反叛传统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心声。 

王祯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彼特拉克撰写抒情诗集《歌集》,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

哥白尼完成《天体运行论》,系统介绍太阳中心说

17—18世纪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

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曹雪芹的《红楼梦》将古典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乾隆后期,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哈姆雷特》精心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形象。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对封建社会制度、道德、宗教等展开无情批判。

——据陈文海、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等

表2为14—18世纪中外文化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元时期,茶叶 出于闽中者,尤天下之所嗜 。以北苑为代表的建安茶园被列为官茶园。北苑茶品种繁多,《东溪试茶录》中记: 茶之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次曰甘叶茶、三曰早茶、四曰细叶茶、五曰稽茶、六曰晚茶、七曰丛茶。 制作贡茶的茶叶取用早茶以上的茶种,其制作过程十分讲究,也特别奢靡。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大观年后,建茶岁贡20余万斤。除上贡朝廷外,还有大量销售。南宋以后,建茶产量更是剧增。鸦片战争后,福建茶叶生产在商品经济大潮下迅猛发展。1853年,朝廷准许闽江上游茶叶改由福州海运出口。洋行买办内地收购茶叶制度的实行,直接将内地茶叶经济与沿海茶叶贸易对接起来。1858年,外商到中国内地购货出洋只要缴纳一次2.5%的子口税,极大降低了从武夷山运茶出洋的成本。19世纪70年代晚期,福州茶叶输出居全国之首,走向茶叶贸易的鼎盛时期。

——摘编自刘锡涛《试探福建茶叶生产及近代茶叶外贸鼎盛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福建茶叶 尤天下之所嗜 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的背景。(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