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温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B卷)试题(25+3)【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8 浏览数:346

一、单选题

1.

农业给世界带来的改变比之前任何的变革都大。农业的出现(  )
①促使人类从食物釆集者变为生产者 ②促进了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的产生
③大大提升女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④推动了天文、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内壁铸有铭文,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等信息。大盂鼎及其铭文可用于研究(  )

A.西周政治状况B.周人东迁洛邑C.分封制度解体D.中央集权形成

3.

孟子有言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据此推知(  )

A.先秦时期民众尚未开化B.儒家强调道德礼义教化民众C.孟子首创私学教化民众D.性恶论是孟子仁政理论基点

4.

下图所示的实物材料出自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记载了733年的一次马匹买卖情况。该买马契可直接用于研究唐朝的(  )

A.边疆治理B.商业贸易C.法律教化D.民族政策

5.

北魏隋唐时期,大量的镇都设在要冲之区,设险防守。这说明这些镇的主要功能是(  )

A.经济功能B.军事功能C.文化功能D.政治功能

6.

《明史》载 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周,田野日辟,商贾日通。 这一记载所描述的场景出现于(  )

A.长城沿线B.西南边陲C.东南沿海D.长江沿岸

7.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南赣乡约》,将其亲民、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直接贯穿在乡约中,由此引导南赣社会秩序的建设与风俗的纯化。该思想家是(  )

A.孟子B.范仲淹C.朱熹D.王守仁

8.

明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庶民庐舍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这说明(  )

A.营建城市形成定制B.住宅布局主次分明C.民居设计体现长幼有序D.等级观念影响民居建设

9.

甲午战争战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认为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 鉴于此,他们(  )

A.购置船炮器械B.倡导民族革命C.主张革新政治D.宣布实行 新政

10.

天津原以老城及其以北的沿河商业区为中心,城市空间呈团块状,表现为典型的 步行城市 形态。电车的出现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天津城市格局的变化说明(  )

A.交通改变了城市发展的布局B.经济因素决定城市空间模式C.步行城市 已被时代淘汰D.住宅区与工作区实现了分离

11.

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列成就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通过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 ④社会主义中国的司法制度确立

A.①③④②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④③

12.

读下表,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趋势的出现得益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简表

年份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995

3055

2000

4451

2005

8991

2010

22060

2015

35181

2016

38975

2017

39622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与完善 ②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重视
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 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

十八大以来,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积极打造中国 主场外交 品牌。下列项中,属于 主场外交 的有(  )
①G20领导人杭州峰会 ②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
③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 ④首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是某次大会的主题,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十九大

15.

它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成文法或法典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公法和私法。它是(  )

A.《十二铜表法》B.《大宪章》C.《法国民法典》D.《战争与和平法》

16.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除买卖金银和汇票、票据贴现以及存贷款和发行可流通期票外,还负责向驻扎在国外的英国军队转送政府提供的资金,成为服务政府的金融机构。由此可知,英格兰银行(  )

A.适应英国金本位制的发展B.发挥中央银行的各项职能C.拥有铸币和对外宣战特权D.保障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

17.

1764年,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他想强调的法律原则是(  )

A.司法独立B.无罪推定C.法官至上D.社会契约

18.

读下表,据此推测,工厂规章制度制定的根本意图是(  )

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一个工厂规章制度的摘录(部分)

第一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十一条   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

第十六条    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A.强化纪律意识B.追求经济效益C.保障流水作业D.提升管理水平

19.

1945年某国际组织成立后将宗旨定为:提高成员国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改善所有食品和农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改进农村人口生活条件,由此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保证人类免于饥饿作出贡献。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是(  )

20.

从古至今,人们铺设道路,开凿运河,发明和改进车、船和飞机,不断拓展陆上、水上和空中的路线,这些活动(  )
①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②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④密切了世界的联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1.

东晋时期,政府用白纸登记南迁北人的户籍,称 白籍 白籍 侨人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推行将侨人就地编入土著百姓的 土断 政策,取消原来的优待,北人也就成为南人。这表明 土断 政策(  )
①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②简化政府的户籍管理
③加深南北对峙程度 ④推动南迁北人土著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

《明史·职官志二》载: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据此可知,明代都御史的主要职能是(  )
①草拟诏令 ②弹劾百官 ③按状授官 ④专属纠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

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湖南溆浦县知县率当地邑绅建立起当地第一所高等小学堂,但乡间百姓对于学堂都以 洋学 视之,还是希望科举不停,以求取功名光宗耀祖。这反映了(  )

A.百姓希望重新恢复科举考试B.学而优则仕 的关系不复存在C.社会变革的行进需要一个过程D.政府官员全面致力于教育变革

24.

结合所学,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英美等国各类福利公共支出的结构(1993年)

国别

医疗保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社会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收入保障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英国

5.75%

1.63%

16.04%

瑞典

6.22%

9.63%

22.16%

德国

6.43%

2.60%

19.24%

美国

5.85%

0.56%

9.23%

A.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B.美国社会福利公共支出最少
C.高福利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社会福利在欧美各国财政支出中占较高比例

25.

梁启超说: 旧史因专供特殊阶级诵读,故偏重政治,而政治又偏重中枢,遂致吾辈所认为极重要之史迹,有时反阙不载……如元明间杂剧小说,为我文学界辟一新纪元,亦共见之事实也,然而遍读《元史》《明史》,此间消息,乃竟未透漏一二也……是故今日而欲得一理想的中国史以供现代中国人之资鉴者,非经新史家一番努力焉不可也。 梁启超意在强调(  )

A.正史记载应以杂剧小说为要B.理想的中国史具有资鉴作用C.市民阶层是史籍诵读的主体D.新史家需努力改变旧史传统

二、材料阅读

26.

【元朝科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元史·卷八十一·志第三十一·选举一》节选如下:
科目:仁宗皇庆二年十二月,中书省臣奏: 取士之法……自隋、唐以来,专尚词赋,故士习浮华。臣等拟将律赋省题诗小义皆不用,专立德行明经科,以此取士。 帝然之,乃下诏曰: 若稽三代以来,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
考试程式: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第二场策一道,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限一千字以上成。蒙古、色目人,愿试汉人、南人科目,中选者加一等 注授。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仁宗时期科举考试 科目 与考试内容的主要变化。(4分)
(2)阅读材料,概括元朝在考试程式的哪些方面对不同人群做出规定。结合所学,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评价元仁宗的科举制改革。(9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在贞德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法兰西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团结起来向英军展开猛攻,战事步步推进。1435年以后,法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节节取胜——被爱国热情激励的士兵们不辞劳苦、奋力拼搏,用自己的身躯顽强地对抗英军的炮火……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英国除保留加来港外,交出全部的法国领土。至此,法国终于取得了抗英战争的胜利。

——郭方《看得见的世界史:世界简史》

材料二
161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战争开始时,德意志人口有3000万,战争结束时,只剩下1200万。三分之二的个人财产被破坏。很多曾经繁荣的大城市被削弱到只剩下躯壳……到处都是农民茅舍和贵族宫殿被烧焦的废墟。大量地区由于没有人居住而荒芜不堪。三十年战争给德意志留下的创伤几乎难以形容。但为结束这场战争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美)迈尔斯著,王国峰等译《世界通史(下)》

材料三

16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

       ——《国际联盟盟约》

第一条  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 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非战公约》

第四十二条  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联合国宪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民族国家形成的角度,概括英法百年战争对法国的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简述三十年战争给德意志带来的 创伤 ,结合所学,说明这场战争如何推动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6分)
(3)提炼材料三中国际条约体现的共同目标。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概括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关系。(5分)

28.

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火车问世后,英国立即掀起了一股铁路建设的狂潮。这个时期正值工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均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使得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亟待解决。短短数年内,铁路就支撑起了英国的长途运输业。1831年,英国运输总收入高达50万英镑,获利颇丰。1832年,英国已拥有了 24条商用铁路,最兴旺的一条铁路,年运载旅客35万人次以及70万吨货物……铁路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商业贸易和钢铁、机械、建筑工程、地产等行业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成为真正的 经济大动脉

——王雄《丝路大通道》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玉米产业现代化发展概况

1933

玉米杂交种比普通种增产50%左右,但应用面积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01%

1940

拥有拖拉机186万台,谷物和玉米收割机40万台,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1945

逐渐形成了包括印第安纳、俄亥俄等5个州的玉米带,实行区域化种植

1950

玉米平均施肥量达每公顷140kg,此后施肥量成倍增长

1960

基本普及了玉米杂交种,玉米每公顷单产提高了 2827kg

1990

农场职位需要人数大幅下降,生产逐渐脱离人工化

——整理自韩萍《美国玉米生产概述》

材料三
现在的技术越来越发达,整个交易时间会越来越短,即时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所以 附近 就消失了。 附近 到哪儿去了?对美团外卖的平台设计师来说, 附近 对他来讲太重要了。 附近 的交通情况,什么时候人流多,什么时候人流少,他要掌握。……它把我们本来肉体直接感知意义上的那个 附近 ,一下子转化为一个数据化的 附近 ,好像—切东西没有距离了

——整理自项飙《我们在没有附近的世界里生活》访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英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并简要说明铁路成为真正 经济大动脉 的依据。(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支持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玉米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概括美国玉米产业发展的趋势。(6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数据化的 附近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