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南省普通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427

一、单选题

1.

周灭商之后,从一个地方性族群发展为一个拥有广土众民的国家,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立足于地域关系的公共管理系统。但是,周仍沿袭原有的血缘氏族组织机制进行地域治理,也未能建立由税收支撑的公共管理机构来行使直接的土地所有权。这表明西周(  )

A.对地方实行了直接有效的统治B.将血亲关系与地域关系联结了起来C.诸侯贵族拥有受封土地所有权D.实现了由血缘政治向地域政治转变

2.

董仲舒一方面宣扬君权神授,指出君主只有奉行天道,才能获得在人间的合法统治权;另一方面也强调,天道就现实政治而言,就是仁、义、礼、智、信,即 五常之道 ,君主要使自己的言行和施政符合 五常之道 。董仲舒的这一观点(  )

A.试图实现儒家道德伦理的天道化B.有效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C.成为汉武帝时大一统的理论基础D.标志着儒学理论体系的成熟

3.

唐玄宗开元二年始设市舶使。表2是唐玄宗开元二年至宣宗大中四年可考的市舶使任职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

表2

时间

开元二年

开元十年

天宝初

广德元年

德宗初

开成元年

大中四年

姓名

周庆立

韦某

吕太一

王虔休

李敬实

身份

朝官

宦官

宦官

宦官

朝官

宦官

宦官

A.统治者对海外贸易重视不够B.宦官专权严重阻碍对外贸易发展C.市舶使与藩镇割据相伴始终D.海外贸易发展促进政府职能完善

4.

明中后期,大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工匠制作的文玩愈为世人所看重。之前多由匠人担任的造印者,现则多为文人担任,一些文人还成为了职业印人。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市民文化主导了社会思潮的方向C.文化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D.思想解放推动士人逐利之风盛行

5.

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写道: 赫胥黎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我们要断然理解,社会的伦理进展并不依靠模仿宇宙过程,更不在于逃避它,而是在于同它作斗争。 这实质上反映了(  )

A.该理论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B.资产阶级的民权与平等理论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天朝上国 观念发生了嬗变

6.

20世纪30年代,通过对乡村苏维埃政权的调查发现,江西兴国县永丰第一乡的10名委员中有贫农6人、中农2人,以及手工业者、富农各1人;江西吉水县水南第八乡木口村7名委员中,贫农、中农各3人。据此可知,这些地区乡村苏维埃的政权建设(  )

A.表明党的工作中心以夺取城市为目标B.为抗日救亡运动强化基层政权的建设C.充分反映了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D.有利于团结各阶层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7.

有学者指出:由于(辛亥)革命的失败,许多人遂以为革新不致摇动社会的基础,从戊戌到此后的50年中,就没有忘记这一条道路。但假使革新是保持传统政治的手段,则戊戌维新的结果说明了历史的出路。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社会革新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B.戊戌维新运动寻找到了正确的历史出路C.革命与改良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D.提倡改良实际上是维护反动统治的手段

8.

表3 1957年我国部分产品计划产量增长表

产品名称

1952年产量

1957年计划产量

计划增长率

棉布

11163.4万匹

16372.1万匹

47%

食用植物油

72.4万吨

155.2万吨

114%

面粉

299.0万吨

467.0万吨

56%

346.0万吨

593.2万吨

71%

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A.一五 计划的顺利实施B.轻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C.政府重视社会民生问题D.我国优先发展了重工业

9.

克里斯提尼改革之后,雅典对泛雅典人节上的部落比赛项目更加重视。在准备和进行部落比赛的过程中,不论富人还是穷人,他们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为争取自己部落的胜利共同努力,并在胜利之后共同分享胜利果实。这主要是为了(  )

A.巩固雅典的民主政治基础B.提高雅典城邦的地位与声望C.保障部落公民的民主权利D.不断扩大泛雅典人节的规模

10.

图8选自笛卡尔(1596—1650年)《论人》,展现了感觉和手的运动的关系。由此可知 (  )

图8

A.文艺复兴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B.上帝的视角决定着人类的认知C.人对外部刺激的感知是盲动的D.理性是认识和通向真理的途径

11.

英国学者S.D.查普曼做过一个计算:纺制45千克棉花,使用印度纺纱车为代表的 旧式 纺车,需要5万小时;到18世纪最后10年,使用阿克莱特纺纱机和 骡机 ,需要300小时,而使用自动 骡机 则为135小时。这旨在说明(  )

A.印度棉纺织业面临困境B.英国纺织技术领先世界C.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变革D.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新

12.

瓦西里·列昂季耶夫在《世界经济的未来》中估计,第三世界或欠发达国家必须积累起国民收入的30%—40%才能实现自力更生的发展。要达到这种水平的积累,必须采取 意义重大的社会和制度方面的变革 ,其中包括 更平等的收入分配 。这强调了第三世界(  )

A.依附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必然性B.各国推行社会改革的必要性C.发展的途径是进行彻底制度变革D.独立自主才能实现国家发展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初的英国,霍乱等流行病肆虐,一些统计学家、医生和其他民间有识之士,开始用他们的专业技术、理性思维和人道主义精神,领导了30—40年代的公共卫生改革运动,推进了公共卫生改革进程。他们较早利用调查和数据方式对社会卫生状况进行研究,向民众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也号召民众以向议会提交请愿书的方式,来推动公共卫生的立法进程。一些志愿团体,关注工人的住房、清洁等状况,将公共卫生及改革的理念传递给工人。1848年的霍乱爆发,推动英国中央政府通过了《1848年公共卫生法》,成立了中央及地方相关卫生部门,标志着英国近代公共卫生迈入了制度化轨道。

——摘编自张晶晶《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公共卫生运动中的医学争论研究》

材料二
为抵御美国细菌战,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后改称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领导和组织反细菌战,加强防疫宣传工作。接着,全国各地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全国人民迅速掀起了以反对美国细菌战为中心的人民防疫运动。当时主要任务是消灭传播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病媒害虫,被人民群众称为 爱国卫生运动 。截至1952年底,全国清除垃圾、粪便等1.6亿多吨,许多地方的卫生面貌焕然一新。1956年,中共中央把爱国卫生运动写进农业发展纲要,标志着爱国卫生运动开始从突击性的运动向经常性运动转变,从粉碎细菌战向消灭疾病转变,从保家卫国向移风易俗、改造国家转变。

——摘编自肖爱树《被WHO誉为中国的国宝:新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中、英两国公共卫生运动产生的背景。(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公共卫生运动的异同。(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针对有一种 唐宋变革 理论把唐、宋两代分割为二,唐为贵族政治,宋一变而为君主独裁,同时其政治、经济、文化上都 近代化 了的情况,当代学者阎步克认为,唐宋两朝的政治体制的相似性大于变异性。期间虽有变化,但其变化幅度未必就比秦汉400多年的变化幅度更大,更达不到所谓 变革 的程度。此期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若干新现象,总体上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演化规律,不具备西欧的那种 近代化 的意义。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的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康熙朝后期,地方官吏为应付各项必需的支出或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各种加派、陋规普遍盛行。雍正即位后,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财政严重亏空。山西巡抚诺岷首先实行以耗羡抵补亏空,给弥补亏空所需要的银两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来源。火耗私征,沿自明朝,雍正把它加以改变,实行火耗归公的制度,并与养廉银制度相辅相成,加上摊丁入亩政策的执行,雍正时期的这些财政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保证了清政府的赋税收入,国库充盈。嘉庆时,火耗大部分需上缴中央,已根本无法满足各省和地方政府的需求。一些地方的亏空日益严重,甚至于全省每个官员都要摊扣养廉银,以归还前任官员的积欠。清朝对于钱粮征收的积弊,防范手段可谓严密,但是都无法禁止种种贪污腐败现象。

——摘编自杨俊霞《雍正时期地方财政改革的成就与局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时期财政改革的历史背景,并指出雍正时期解决财政危机的主要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雍正时期财政改革。(6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90年,海湾危机爆发不久,布什总统首次公开了美国政府建立 世界新秩序 的构想,并在海湾战争中予以实践和展现。随着全球性对抗威胁减弱,伊拉克这样的地区性强国崛起是对美国在世界重点地区利益的挑战。于是,美国通过外交努力,在联合国安理会中,首次实现了美、苏、中等主要大国的意见一致,即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的撤军。战争中,美军在海湾地区作战费用由沙特等国提供60%,日本等提供20%,而美国只负担20%。参加多国部队的国家虽有39个,但主要行动基本都是由西方盟国部队完成的,具体指挥权仍属美国。针对伊拉克向沙特和以色列发射了许多的飞毛腿导弹,布什总统指出: 没有任何事情比停止核、化学和生物武器,以及携掷这些武器的导弹的全球性扩散更加紧迫了。 经过海湾战争的实践,促使这一构想在以后美国国家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徐萍、张建辉《海湾战争与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的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提出 世界新秩序 构想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 世界新秩序 的主要构想,并指出其实质。(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18年12月底—1920年3月,梁启超到欧洲进行考察,发表了《欧游心影录》,里面记录了他的震惊:战后惨状使 我们素来认为天经地义、尽美尽善的代议政治,今日竟会从墙角上筑筑摇动起来,他的寿命,竞没有人敢替他保险 。欧洲 科学万能论的梦 的破灭:因为它使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欧洲人 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他看出: 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 社会革命,恐怕是20世纪史唯一的特色 。他发现他所崇拜的泰西思想界, 正在那里横冲直撞寻觅曙光,许多先觉之士,正想把中国、印度文明输入,图个东西调和 。而 这种大业,只怕要靠我们才得完成哩 !最终 图个心物调和

——摘编自《陈旭麓文集(第三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欧洲文明反思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启超对欧洲文明的态度。(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