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山东省东营市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439

一、单选题

1.

《左传》中有大量的预言,不再采用巫祝占卜的方式,而是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这是因为(  )

A.世卿世禄制度崩溃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C.政权脱离神权影响D.人文思想逐渐兴起

2.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改列侯拜相制为士人拜相制,任命 曲学阿世 的公孙弘为丞相,然后封侯, 其后以为政事 。这一变化表明(  )

A.儒家的正统地位正式确立B.推恩令后列侯的势力衰微C.汉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D.汉武帝逐步强化君主权力

3.

下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全国性测绘地图,其表明这一时期(  )

A.根据山川形势划分监察区B.中国版图已经基本定型C.确立了行政区划发展趋势D.形成犬牙交错区划原则

4.

集议是中国古代朝议的议事制度。下表反映的是中国部分朝代集议参与官员的情况。其中①是(  )

朝代

参加的主要官员

六部尚书、都御史、阁臣

三公九卿、列侯、二千石、大夫及博士

议政王大臣、军机大臣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宰相及六部官员

A.秦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

唐宋有关借贷契约法律对索债方式没有过多限制,甚至默许暴力抢夺方式。而清代法律规范了追债行为,并对追债过程中采取抢夺手段予以严厉打击,更加注重保护借贷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这一变化(  )

A.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B.说明清朝抑商政策松动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反映清朝法制已经完善

6.

徐中约在其著作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协定关税增加国家收入B.增强了中国产品竞争力C.清政府不了解国际公法D.条约对国家的危害有限

7.

下表是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统计表

(单位百万元,指数1871——1873年为100)

年代

进口贸易净值

指数

出口贸易净值

指数

18711873

106

100

110

100

18811883

126

1189

108

982

18911893

219

2066

167

1518

据表可知,当时中国(  )

A.自主开放促进对外贸易发展B.民族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C.外贸状况总体呈现出超态势D.与外部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8.

1939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歌曲《选村长》中唱道: 今天要选一个好村长,能吃苦能耐劳,又积极又坚强,抗日工作积极干,不分男和女,只要热心肠,不选那些滑头鬼,不选那些白脸黑心狼。 这反映出根据地(  )

A.重视基层民主建设B.实行了 三三制 原则C.适时设立边区政府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

下图描绘了工农兵欢聚一堂,正在听一位老妈妈放声歌唱的欢乐景象。作品旨在(  )

《歌唱祖国的春天》 程十发 1956年

A.说明妇女成为建设主力B.歌颂祖国实现了工业化C.强调城乡差别根本改变D.倡导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10.

对下图反映的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开端B.确立了联合国的权威C.发展中国家主导国际事务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11.

西欧各民族人民经历的从宗教信徒到王朝臣民、从盲从教皇到效忠王朝、从迷信神权到建立王权,这种角色转换始于(  )

A.新航路的开辟B.宗教改革的开展C.启蒙运动的开展D.工业革命的进行

12.

下表是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其中④是(  )

年份

国家

1870

10%

13%

8%

22%

1913

8%

13%

11%

15%

A.德国B.美国C.法国D.英国

13.

下表是1910—199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数据表(单位:百万吨),其中④是(  )

A.美国B.德国C.英国D.日本

14.

下表是伦敦城市发展大事年表(部分)

1863  议会颁布《碱业法》,要求抑制工业生产中的有害气体。

1875  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法》,设公共卫生局,对供水、排污、贫民窟清理进行监督。

1876  首都公共事务委员会开辟新街道,缓解交通拥堵。议会颁布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河流污染防治法》。

据表可推知,英国(  )

A.抑制了工业有害生产B.城市管理走向制度化C.建立了卫生防疫体系D.政府主导建设工业化

15.

二战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开展多边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国际区域合作纷纷展开。下图中深色部分所示国际组织是(  )

A.上海合作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东南亚国家联盟D.金砖国家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代番薯的传入

材料一
纶父振龙,历年贸易吕宋,……目睹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纶父目击朱薯可济民食,捐资阴买,并得岛夷传种法则带归闽地。

——清(乾隆)陈世元《元五世祖先献薯藤种法后献番薯禀帖》

材料二
世人于薯之入中国多不知始于何人,故功郁不彰。如知龙也,黄衣黄冠,报赛歆祀,弥阡匝陌,将接踵不绝矣。

——清(同治)《长乐县志》

材料三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陈益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日薯,味甚甘。益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以薯非等闲物,栽种花坞,久蕃滋,掘啖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凤岗陈氏族谱》

材料四

马尼拉帆船贸易路线图

——野贺武则 The Networks of Japanese Porcelai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1)指出材料一、二、三对于研究主题的史料价值。(12分)
(2)关于番薯的传入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万历年间从日本传入浙江。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四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结合所学知识,对作者当时的创作意图加
以解释。(12分)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抗美援朝运动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入朝作战,党和政府也很快在国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1950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宣言,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此后,抗美援朝宣传教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全国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的热潮。到195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全国有2.3亿多人参加了抗美援朝、反对武装日本、保卫世界和平的示威游行。人民群众还广泛开展订立爱国公约的运动。与此同时,全国人民还积极开展捐献飞机大炮,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及爱国丰产等运动,竭尽全力保障前线的物资供给。全国人民还掀起了慰问志愿军的热潮,筹集慰问品、慰问金,写慰问信慰问志愿军。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在战场上的作战,也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摘编自百度百科

(1)编写一幕发生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人物对话场景。(6分)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抗美援朝运动;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清华大学汪晖教授,从战争的性质和政治意义角度提出,抗美援朝战争是人民战争的延伸,既具有民族战争的性质,又是一场抗击帝国主义的国际主义战争。结合所学,加以分析说明。(6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图片上的纺织

斯文·贝克特(Sven Beckert)教授在《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中描绘棉花纺织时运用了下列两幅图片

图1 大约1425年纽伦堡的织布工,使用制式脚踏织布机

图2 工业革命中在工厂中工作的纺织工人

(1)概括指出《棉花帝国》作者运用图1、图2的意图是什么。(10分)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2000年前后先进的纺织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