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山东省菏泽市高一第二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15+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337

一、单选题

1.

图1是西周分封示意图。据此图可知(  )

图1

A.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B.诸侯国集中于黄河流域C.其中周是最大的诸侯国D.犬戎生活在黄河中下游

2.

表1是《战国策》记载的 士人 的五种境界。这体现出当时士人的价值取向是(  )

表1

第一种 

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

第二种 

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

第三种

断胆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第四种

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

第五种

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

A.百家争鸣,海纳百川B.革故鼎新,开拓进取C.忧国忧民,居安思危D.英勇无畏,舍生取义

3.

汉代的丞相,渐渐为皇帝身边的尚书所取代;至曹魏时,尚书省正式成为丞相府,又复为中书所取代;再往后,门下侍中又渐掌实权。这一变化旨在(  )

A.加强专制皇权B.相权制约皇权C.完善官僚机构D.提高行政效率

4.

在中国古代, 南方 一词所指的地域范围不断变化。在汉代,主要指长江流域;到唐末,这一词语则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广东、广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B.北方人民的南迁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政治中心的南移

5.

南宋初,监察御史方庭实上疏: 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反对议和。这主要体现出当时(  )

A.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B.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C.开明宽松的政治环境D.监察体制的有效运行

6.

1502年,迁徙到保定府的西夏后裔,在寺庙所立西夏文和汉文合璧的经幢铭文中,记录了众多人名,其中也有以鲜卑为姓者多人,如鲜卑丰多仁、鲜卑三鸠、鲜卑由保、鲜卑富成等。民族名称变成姓氏说明(  )

A.民间宗教色彩较浓厚B.民族间的通婚较普遍C.民族压迫政策的影响D.民族之间的深度交融

7.

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帝制史上第一个为直接统治地域之外而设立的机关,包括蒙古、西藏等,其地位等同于六部。这一机关是(  )

A.行省B.内阁C.理藩院D.军机处

8.

清朝官员任期一般不超过三年,但表2所示清朝后期地方官员任期明显延长。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表2

姓名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刘坤一

官职

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

湖广总督

陕甘总督

两江总督

任职时长

6

25

20

15

13

A.中央权力下移B.民族危机加深C.军阀割据形成D.地方治理进步

9.

图2是近代中国某一重大革命事件形势图。据此判断,该革命事件是(  )

图2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10.

这些杂志都是思想炸弹,在中国,有关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第一次得到公开的探讨和争论,中国的青年迫不及待地阅读每期杂志。 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19 世纪 40 年代B.19 世纪 60 年代C.19 世纪末D.20 世纪初

11.

图3出自 1927 年3月16日的《北洋画报》,漫画的标题是《……同志仍须努力……》,漫画中人物身上分别有 字样。这反映了当时(  )

图 3

A.统一战线的危机B.国民革命的失败C.北伐战争的失利D.国共合作的破裂

12.

朝鲜人金若山在《告朝鲜国内革命同志书》一文中,赞颂中华民族:一是有伟大的团结力量;二是有伟大的牺牲精神;三是有伟大的动员力量。这一评论是基于(  )

A.国民革命的历史洪流B.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C.中国军民的团结抗战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3.

从 1949 年到 1979 年,新中国的美国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主题:一是美国历史上的对外扩张;二是美国国内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这反映出该时期的中国(  )

A.对美国印象比较负面B.与美国处于敌对状态C.对美国有客观的认识D.美国史研究成果丰硕

14.

表3是建国以来未按时序排列的四个历史时段的农业产量增长率(以年%计)其中③代表的时段是(  )

表 3

年份

项目

粮食

35

0

39

35

棉花

47

31

135

02

油料作物

0

18

227

28

农业总产值不包括副业产量

52

09

64

31

A.1953—1957年B.1958—1965年C.1966—1978年D.1979—1982年

15.

中国共产党的……大会报告亮点很多,最突出的可以概括为 七个 :新成就、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 这次党的代表大会是(  )

A.中共十六大B.中共十七大C.中共十八大D.中共十九大

二、材料阅读

16.

图4和图5是中国古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图4

图5

(1)指出图4和图5分别对应的朝代并说明依据。(6分)
(2)对比图4图5,概述两个时期对外交通的主要共同点,并分析其相同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保守、落后、封闭不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内容,也不是明清时期对外交流的全貌,不能把明清社会标签化为 闭关锁国 ,明清两朝中央政府采取的是 自主限关 的对外政策。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是广泛的,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客观历史事实。明清朝廷对中西交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并没有完全关上中国的大门,用 闭关 加以概括不符合历史实际。 限关 是自主行为,其动机是维护国土安全、文化安全,是面对外部袭扰,特别是面对西方殖民侵略威胁时,采取的防御性自我保护策略。中西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中西文化交流持续发展,中学在西传,西学在东渐。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 自主限关 的观点?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说明理由。(13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图片中的历史

某小组围绕 图片中的历史 展开了交流讨论。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不同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唱响了时代主旋律,传播了时代最强音。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以 探索 为题写一则历史小论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表4某历史兴趣小组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49

 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

 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1961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6

 文化大革命爆发。

1967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19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1977

  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1978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

1980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依据表4并结合所学知识,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共和国历史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1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