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346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贵族阶层内部衍生出一种通过熟读古典文本,掌握断章取义的言谈技巧进行表达志向的言谈方式;平民则通过歌谣来抒发感情、提出建议、评论政治。这种差异(  )

A.推动此时思想文化开始转型B.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C.体现两个阶层不同的处世态度D.反映贵族的没落与平民的进取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与内地发生密切联系,南迁的游牧民族大部分走向了农业化的道路;中原部分地区一度也变为牧场,畜牧业较之前代不断增加。据此可知(  )

A.中原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恢复B.结束了农牧地域分异的格局C.少数民族内迁推动民族分布格局形成D.北方农业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的调整

3.

儒学思想家在不同时期对人性有不同的主张,如表1所示。

表1

孟子

《孟子·尽心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荀子

《荀子·礼论》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人为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而天下治。

董仲舒

《春秋繁露·洞察名号》

天生民性有普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次民天意也。在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朱熹

《朱子语类》卷四

心统性情。心有善恶,性无不善。然而有生下来善底,有生下来便恶底,此是气禀不同

据表1可知(  )

A.人性教化要遵循统治者的权威B.儒者认同人性由外在条件决定C.以仁为规范和支撑方能止于至善D.儒学人性说随时代的变化而演变

4.

(元朝时),政府开办众多的官办学校,方便蒙古人和色目人学习汉文化及入仕为官;同时以经义取士取代辞赋取士,确立了理学在科举考试中的正统地位。科举也越来越成为书院教育的风向标。元代科举制(  )

A.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B.推动了书院教育转向官学化C.有效提升官僚队伍整体素质D.带动区域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5.

三元里抗英斗争,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如:观点一,认为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争显示下层民众抗击侵略军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气概,用事实击灭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驳斥了清政府内部的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观点二,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受传统夷夏思想的影响,主观上是一次保家卫国的自觉战斗,只能发生于英军侵略肆虐的地区。下层民众当时还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意识。这两种观点(  )

A.结论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B.可互证形成全面丰富的解释C.基于对立角度的主观化解读D.观点二的论证违背历史真实

6.

民国初年,孙中山提出: 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 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赋予妇女以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于是有所谓 女子北伐队、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等纷纷出现。女性参政风潮的出现(  )

A.体现参政主体的多样化发展趋势B.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产物C.推动政府立法改变对女性的歧视D.表明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普遍认可

7.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减租减息运动,为保护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从制度层面约束地主不能随意撤佃,更不能因减租而撤佃;一方面支持民间减租组织强制地主不得撤佃。由此判断(  )

A.土地所有权从地主转移到农民B.中共注重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C.农民的佃权是减租运动的核心问题D.以地主为中心的乡村权威逐渐消退

8.

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的总体设想:国营和集团为主,个体为补充;按计划生产为主,市场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为主,自由市场为补充。毛泽东在 1956 年12月同工商业谈话时说: 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国家投资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也可以开厂……这叫新经济政策。 这反映出当时(  )

A.确立了开放自由市场的经济措施B.政府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C.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考与探索D.对国情和社会主义内涵充分认识

9.

宗教改革者认为,上帝是在自然发生的过程中显现他自己的。白昼的更替、四季的循环、月亮的盈亏和星辰的运行,都是上帝创世时就赋予在其中的,一切世事只不过是其展现而已。自然界是上帝和人类活动的舞台。此理论(  )

A.意在引导人们通过认识上帝去认识自然B.促进了探究自然和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C.建立了宗教信仰与理性精神结合的新体系D.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创造了人文背景

10.

18世纪英国经济史的权威人士艾士敦曾这样评价工业革命: 这些变革不仅仅是发生在工业,同时也发生在社会和知识层面。 革命 隐含的是变革的突然性,而经济变革的过程事实上不是突然的。 他意在强调(  )

A.经济变革的过程是缓慢进行的B.工业革命开展方式具有多样性C.社会和知识层面变革的重要性D.要理性地认识工业革命的本质

11.

表2反映了1937—1938年,欧洲国家农业国和工业国之间的关税税率变化情况。

表2

农业国对工业国的关税

1937

1938

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

1937

1938

匈牙利

318%

426%

德国

27%

825%

保加利亚

75%

90%

法国

191%

53%

西班牙

627%

755%

意大利

24%

66%

罗马尼亚

485%

55%

捷克斯洛伐克

363%

84%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图

据表2可知,当时(  )

A.工业国与农业国间的经济力量悬殊较大B.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转嫁危机的盛行C.农业国的关税增长幅度普遍高于工业国D.高关税政策有利于解决术量的滞销商品

12.

2021年5月28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立国际调查委员会,对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侵犯和践踏人权的问题进行调查。投票国家及态度如表3所示。

表3

赞成

反对

弃权

无权

阿根廷、中国、古巴、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墨西哥、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委内瑞拉等 24 个国家

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德国、英国、乌拉圭等9个国家

印度、巴西、丹麦、法国、意大利、日本、尼泊尔、荷兰、波兰、韩国等14个国家

美国之前退出人权理事会,所以无权投

对此表解读正确的(  )

A.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发展B.冷战思维下两大阵营的对抗C.国际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影响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终结

二、材料阅读

13.

交通与社会变迁密切结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中国历代政府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利用水运,发展海外贸易通道,建设海港和码头,建造管理桥梁关津等。政府关注道路安全管理,加强对驿站的管理,在交通要冲设置关隘,由兵丁驻防,检查过往行人。主要交通干线的规划、施工积管理,由朝廷决策;地方交通道路的修缮、管理和养护,则由地方行政长官负责,使交通建设带有强烈的国家控制色彩。总体来看,中国古代的交通建设、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都体现出较高的水准,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法规。但中国古代交通系统首先服务于政治和军事,带有明显的皇权优先的色彩。如强化交通领域的等级身份和避让制度,形成了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的通行规则,其中 贱避贵 体现了公共交通条件使用权利的差别和古代交通管理的等级制度,对交通城市产生了负面影响,给予民生的便利也相对有限。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悠久的交通文化,如 同舟共济 路不拾遗 的交通道德。

——摘编自陆文熙、陆铭宁在《古代中国政府的交通建设与管理》

材料二
中世纪英国王室非常重视具有商业性质的道路和桥梁建设。12 世纪时,英国的《普通法》 里,将通往港口和市场的道路列为 王家大道 ,道路畅通被置于国王的保护之下。随着普通法的推行和国王司法管辖权的扩大,王家大道不仅包括军事线路,也包括通往港口、城市、集市的所有道路,对它们的破坏和阻塞是反对国王的犯罪行为。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时立法,教区负责维护其区域内的道路,住户每年义务工作六天,以满足国内贸易需要。1530 年,议会通过了第一部《桥梁法令》,1555 年颁布《道路法令》,打破了过往的治理必须遵循惯例的传统,成为此后道路网维护新举措的起点。17 世纪以后,国内经济活动活跃,重型马车开始使用。1663 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征收通行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道路建设与道路管理密切结合。18 世纪以后,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维护,为英国迅速工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公路网络。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交通管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古代社会带来的影响。(15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与中国古代交通管理相比,英国交通管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呈现不同的原因。(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材料反映了历史学者对明朝历史的研究认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运用明代的相关史实对作者的研究认识进行解读。(要求:可任选一目录,也可从整体角度进行明确性的角读,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军阀混战,中国社会处于激烈的动荡和危机之中,救亡的政治思潮纷纷涌现。 省自治和联省自治 成为20世纪初期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其方案是由各省民选省长,制定省宪法,确立省自治,进而通过联省自治谋求全国和平统一。各省军阀纷纷表示拥护省自治,旨在 利用民气,以图自保 。湖南军阀谭延闿首先宣布自治,西南各省军阀相率仿效。资产阶级应军阀之邀参与制宪,或著文立说,各抒己见。章太炎发表文章指出 近世所以治乱者,皆由中央政府权籍过高,……联省自治由本省人充当本省的文武官员,……自无争位攘权之事。 胡适则通过文章提出 军阀权限太多,中央无力制裁军阀。根据省自治的联邦制,……增加地方的实权,使地方充分发展其潜势力,来推翻军阀……已经可以成为号召的旗帜了。 1923 年,随着曹锟贿选当上总统,公布《中华民国宪法》, 省自治和联省自治 的破产。

——摘编自程舒伟《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分析 省自治和联省自治 的资产阶级思潮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受到地方军阀拥护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亡思潮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解释。(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48年2月,斯里兰卡获得独立,建立了以僧伽罗人为主的政府。僧伽罗族是斯里兰卡最大的民族,约占总人口的 74%,信仰佛教。另外18%的人口为信仰印度教的泰米尔人。泰米尔人声称斯里兰卡政府实行的语言、就业、教育和宗教等方面的政策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故要求独立,但遭到政府的反对和镇压,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酿成了尖锐的冲突。20 世纪 70 年代,泰米尔人中的一些青年成立了一个名为泰米尔伊拉姆解放之虎(简称 猛虎 )的组织,开始从事争取独立的武装恐怖活动。常年内战不仅导致6万多人丧生,70多万人流离失所,造成斯里兰卡经济凋敝,而且给周边尤其是邻国印度造成了动荡局面。印度、美国、英国等先后宣布其为恐怖主义组织,也冻结了该组织的海外资产。因负担不起昂贵的战争费用,和谈成了猛虎组织最好的出路。同时,求和解反内战,谋和谈促和平成为斯里兰卡绝大多数民众的共同心愿。2009年5月18日,猛虎组织最高领导人被动毙,后政府宣布斯里兰卡长达25年的内战正式结束。

——摘编自李杨《论斯里兰卡内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里兰卡独立后发生内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斯里兰卡内战结束的相关因素。(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迦玛尔·阿卜杜尔·纳赛尔(1918—1970)是埃及前总统,领袖人物。纳赛尔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他对埃及的殖民地地位怀着强烈的屈辱感,从青年时代起便献身于资产阶级革命。1952年7月21日纳赛示领导 自由军官组织 发动政变,废黜法鲁克国王。1953 年6月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1954 年纳赛尔出任总统兼总理,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纳赛尔在执政期间(1954—1978年)取得了一定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他颁布宪法,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抗击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发动的侵埃战争,接受苏联援建阿斯旺高坝;使妇女享有更多权利;培育埃及新人以替代西方人员。他和铁托、尼赫鲁一起提倡不结盟,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1956年埃及与新中国建交。1970年9月28日病卒。

——摘编自余建华《埃及民族英雄纳赛尔》

(1)根据材料,概括纳赛尔对埃及的主要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活动的国际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纳赛尔革命活动中所体现的精神。(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