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
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时期
19世纪前期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二战后
事件
1804年海地独立;1822年巴西独立;到1826年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下许多地方独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萨瓦尔多共产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
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傀儡政权;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第十章第二节
会议名称
部分信息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会议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会议公报指出:“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特别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再三指示全党,要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方面和技术革命方面……就整体来说,实行全党工作中心转变的条件已经具备。”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三、开放性试题
——整理自江太新、苏金玉《漕运史话》等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学习主题
甲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乙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丙
《其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丁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