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355

一、单选题

1.

河姆渡遗址保留了大量栽培稻谷遗存,据推测堆积层稻谷的重量在120 吨以上,出土的一件陶釜内还残留着锅巴。遗址中有270多件大型动物肩胛骨制成的农具,还有大量木建筑构件以及一座长达23米的干栏式长屋。这表明(  )

A.河姆渡是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B.河姆渡人已具备了一定的定居条件C.精耕细作的稻作农业技术体系形成D.长江流域的农耕水平高于黄河流域

2.

下面是从一部《魏晋南北朝史》的 大事年表 中摘录的几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正月,魏定族姓,清流品。改拓跋氏为元,其余鲜卑复姓均改。
②……三月,王濬自武昌顺流直下建业。吴主孙皓投降,吴亡。中国再度统一。
③……四月,刘备即帝位,改元,是为汉昭烈帝,史称蜀汉。
④……八月,秦诏分道南征,图谋灭晋。十一月,晋谢石等于淝水大破秦军。(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④①D.③④①②

3.

史家常常把西汉和唐朝两个朝代并称,认为其历史的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有(  )
①都在全国划分监察区派官员巡察 ②都曾出现繁荣稳定的治世局面
③都始终采取尊崇儒术的思想政策 ④都曾设机构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下图是1953年在泉州发现的一处墓碑的残碑。经学者考证,部分碑文为:“……至于大德三年(1299年)内,悬带 金字海青牌面(元朝颁发给使者的凭证),奉使 火鲁设思田地(伊利汗国)勾当, 蒙哈赞(伊利汗国君主)大王特赐七宝货物,呈献朝廷,再蒙旌赏……”据此可知(  )

A.泉州是元朝重要的贸易港口B.元朝与伊利汗国贸易很频繁C.元朝海上丝绸之路非常发达D.元朝与伊利汗国有官方往来

5.

下图是某同学在进行中国古代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部分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

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A.民本思想B.民主观念C.家国情怀D.天人关系

6.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18年,1908年于黄鹤楼留下一副名联: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先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对这副名联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化从湖北武汉起步B.清末新政取得巨大成功C.政府措施推进了交通近代化D.中国铁路事业赶上欧洲

7.

有学者指出: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 在这段时期里,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改造中国社会,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下列 选择 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宋教仁通过议会斗争来追求民主政治B.陈独秀通过思想革新来反对专制愚昧C.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来救亡图存D.孙中山提出 新三民主义 指导革命

8.

抗战时期,一位军官在家书中写道:“……现在我们的国家真正危险极了,南京、上海、苏州等这些地方都被日本占去了,要快到汉口来了。不过他恃其武力,野蛮横占,我们大家都觉悟,抗战到底,不要为他武力而屈服,总会得到最后胜利的。 这封家书(  )
①写于战略相持阶段到来之前 ②反映了百团大战时期的情况
③认为中国很快赢得抗战胜利 ④体现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

1954 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并推动会议通过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宣言。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都郑重地写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外交活动(  )
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环境
②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③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
④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的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了一则广告, 四川省宁江机床厂发出了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信息,迅速使该厂积压的机床成为畅销产品,变产销脱节为双方满意。由此可以看出(  )

A.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了国外市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企业的经营和市场意识有所增强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11.

有学者认为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相互交往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农耕世界向外扩展,把周边的游牧世界纳入其文明体系。一种是游牧民族冲入农耕世界,以定居或建立政权的方式融入其文明体系。下列史实属于后一种方式的是(  )

A.古代埃及文明向西亚地区的扩展B.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向周边扩张C.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周边建立城邦D.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建立王国

12.

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14 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因教皇反对其强化王权的措施,派人袭击教廷,囚禁教皇,后来还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小城阿维农。这说明(  )

A.宗教改革强化了法国王权B.教权影响了法国走向统一的进程C.欧洲中世纪王权高于教权D.法国的专制王权已经达到了顶峰

13.

以下是不同时期拉美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部分史实,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时期

19世纪前期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二战后

事件

1804年海地独立;1822年巴西独立;到1826年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下许多地方独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萨瓦尔多共产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

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傀儡政权;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①19世纪前期许多国家摆脱美国殖民统治而独立
②19世纪前期拉美独立运动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美国家普遍建成社会主义
④二战后拉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迅速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

1950年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美英法等几个北约成员国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组织—— 巴黎统筹委员会 ,它要求成员国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军事装备、原子能技术和设备以及军民两用的技术和产品。 巴黎统筹委员会 的成立(  )

A.是为了应对来自 华约 的挑战B.是 杜鲁门主义 的体现C.标志着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形成中D.直接导致了柏林危机发生

15.

下图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主体育场——卢赛尔体育场。卡塔尔是最早响应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的国家之一,2016年中国铁建与当地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卢赛尔体育场项目。同时,全球20多个国家的110家企业、7000 多名建设者也参与了该体育场的建设。该体育场的修建(  )
①反映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②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
③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合作的成果 ④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

16.

【清朝前期的边疆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清朝形势图(1820年)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和管理。 在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实施的策略是:第一,因地制宜,按照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特点,分别建立不同的行政机构,在东北和伊犁地区设立将军制度,在蒙古设立盟旗制度,在西藏设立噶厦制度,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沿袭以前的伯克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实行基本与中央地区一样的行政制度。第二,利用宗教,修其教不易其俗,为加强与蒙古族和藏族的关系,清政府推崇黄教,大修喇嘛庙,封赐喇嘛教首领,实行政教合一。第三,恩威并用,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赐爵位。给予厚禄,或联姻,或召见,会盟筵宴,施恩笼络,而对破坏统一的叛乱割据势力则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所实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它有效地协调了民族关系,形成了汉、满、蒙、回、藏等50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第十章第二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以蒙古族和藏族地区为例, 概述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统治与管理的主要措施及重要意义。

17.

【中国共产党部分重要会议简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会议名称

部分信息

八七会议

192787在汉口召开。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七届二中全会

19493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会议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月在北京召开。会议公报指出: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特别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再三指示全党,要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方面和技术革命方面……就整体来说,实行全党工作中心转变的条件已经具备。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阐述中国共产党三次会议工作重心的变化及意义。

18.

【中西瓷器贸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51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直航中国后,中国的瓷器开始直接出口到欧洲,被公开拍卖或私人售贩,这引起王公贵胄等上流社会竞相收购的热潮。这一时期订烧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采用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
材料二
1602年,荷兰几乎垄断了海上瓷器贸易,欧洲许多王公贵族用精美的中国瓷装点宫廷。定制瓷上的辅助纹样逐渐模仿欧渊或中东平面装饰。在法国,全面地学习中国,抛弃各种文化上的中世纪残余,以理性来统一一切成为社会风尚。
材料三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在瓷器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景德镇的画工逐步理解和掌握西洋画法,由此发展出了外销画。伴随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欧洲人逐渐从中国定制欧式有柄荼具和咖啡具,普通家庭也逐渐使用瓷器。1708年,德国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19世纪下年叶,欧洲在发展和保护本土瓷器生产的背景下,极大地削减从中国的瓷器进口。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6到19世纪与中西瓷器贸易交流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瓷器贸易在推动中西方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漕运与古代中国社会】阅读材料,完后下列要求。(12分)
漕运是指中国古代政府将征收来的粮食中的一部分,通过水路,将它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所形成的一整套组织和管理制度。以下是几个不同时期漕运的一些基本情况。
秦朝与西汉:这一时期漕运的主要方向是从关东(函谷关以东,大致今山东、河南等地)运往关中(在函谷关西,大致今陕西中部)。秦朝利用黄河及其支流把关东的粮食运往咸阳,在征服南方越族地区时也开凿灵渠运粮;楚汉之争时,汉军借助漕运为前线提供了粮食和大量战略物资。汉初每年由关东地区运到长安的粮食不过几十万石,汉武帝时由于经济和军事的需要,一度达到每年600万石,并且开凿了漕渠以便于漕运。
隋唐与北宋:隋朝开挖运河,沟通江、淮、河、海四大水系,漕运主要方向由东南到西北。唐朝前期,东南运道长期失修,影响了长安的粮食供应,安史之乱前后,裴耀卿、刘晏等人进行漕运改革,疏浚运道,保证了首都地区的粮食供应。黄巢起义后,东南漕运要道中断,加剧了唐王朝的危机。北宋政府更为重视漕运,宋真宗时东南漕运曾创下800万石的记录,北宋曾引黄河水和洛水入汴河,提高汴河运力。徽宗时期,漕政大坏,东南粮食运入京师的数量大为减少。
元明清时期:为打通河漕运道,元朝政府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并且开辟了海运航线,河运和海运结合,形成了南北漕运路线的新格局。元末起义军利用漕运把江南钱粮运往北方前线,为推翻元朝统治提供了后勤支援。明至清前期漕粮主要从江浙等南方六省及山东。河南等地征收。明清时期黄河改道和决口给漕运制造了很大的障碍,潘季驯、靳辅等人在治理黄河的同时对运道进行清理,以保障漕运的畅通。

——整理自江太新、苏金玉《漕运史话》等

上述材料包含了中国古代漕运诸多方面的信息,阅读材料,拟定一个与中国古代漕运相关的主题。并结合所学及材料中三个阶段的相关信息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释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859 年出版的《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材料二
马克思流亡英国, 接触了各种工人活动家和社会主义者。他吸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以及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史学研究成果……恩格斯对英国工人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得出了与马克思相似的结论。1844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终生的合作。建构基于唯物史观的社会主义理论。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内容,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8 分)
材料三

学习主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其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

(2)以上是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请你帮助丁组同学拟定研究提纲。
(要求:标题应密切联系主题,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角度不少于四个。) (4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