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天津各国租界面积统计表
国别
数据年份(年)
总面积(亩)
折合面积(平方公里)
英租界(含美租界)
1903
6100
4.07
法租界
1900
2800
1.87
俄租界
1901
5474
3.65
德租界
1905
4200
1.80
日租界
1898
2150
1.43
意租界
1902
771
0.51
奥租界
1030
0.69
比租界
740
0.49
史实
结论
A
16—17世纪,欧洲在“科学革命”中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产生
B
1870年,英国规定重要的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体现了文官政治的中立原则
C
1941年,埃塞俄比亚人民击败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国家独立
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
1958年,苏联政府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
摒弃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5%
37%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43%
二、最佳题
三、材料阅读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冯天瑜 杨华 任放编著《中国文化史》
四、开放性试题
时间
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19世纪
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而后欧美各国实行。以黄金为本位货币,实行以金币流通为主的货币制度。不仅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也保证了各国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但是,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再加上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
1944年
44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城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促进国际政策协调;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国际货币。这一金融体系存在两难处境,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长,这是以美国国际收支赤字不断扩大为代价的,从而导致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动摇人们对美元价值的信心,这一内在矛盾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1973年—1978年
世界外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崩溃;国际间于1976年1月在牙买加签署协议,形成牙买加体系。该体系实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的平价基础,也不能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储备货币多样化,形成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样化,确认浮动汇率制的地位。
——上述三则材料均引自石晶莹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
2008年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由来已久,大体有两类主张:一是主张将旧体系“推倒重来”的激进主张,即立即彻底推倒目前一主多元格局,重构国际货币体系;二是主张“渐进式”改革。主张“渐进式”改革者可分两类:一是美国虽口头上要求改革,但仍力图保持“美元”的主导地位;二是多数真想进行“改革”,“欧元”力图打破美元的独霸地位;英镑、日元也想保持甚至扩大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而且俄罗斯的卢布、印度的卢比、中国的人民币也在加速国际化进程 。
——黄范章《对当今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合作与世界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
五、材料阅读
——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