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找出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庆龄先生:
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总期以安全为第一。谨电致意,仁盼回音。
毛泽东、周恩来
——《毛泽东、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1949年1月19日)
材料二
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
“五四宪法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认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由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根本法的形式得以正式确立,为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奠定了政治基础。此外,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和完善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保障人民民主、依靠
“民主新路
”跳出历史周期率奠定了坚实的民主基石。
——摘编自韩振峰、米亭《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及其内在统一关系》
材料三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
“我们要继续坚持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的方针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
“十六字
”方针正式确立。随着宪法和政协章程的修改完成,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渠道的性质定位确立起来、贯彻至今。
——摘编自《中国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电邀宋庆龄的历史背景。(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开辟
“民主新路
”的历史意义。(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