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681

一、单选题

1.

目前发掘的良渚古城,内城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大大超出同时代中国古城遗址,堪称 中华第一城 。学者推算良渚古城和外围的水利系统土方量总计约1100万立方米,若以每天开采、运输和堆筑1立方米的土石各需1人计,每年出工30万人,整个工程需要连续建造110年。由此推测,良渚文化(  )

A.生产力水平进入青铜时代B.存在较大的组织动员机制C.迈入高度成熟的阶级社会D.建筑技艺高超领先于世界

2.

《管子·四时》中写道,阴阳变化是天地的根本道理,四时运行是阴阳的根本规则,刑德适合四时则生福,违背四时则生祸。君王要按时节推行政令,春夏施德,秋冬施刑。这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

A.崇德尚贤B.道法自然C.顺应民意D.以农为本

3.

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因此,中央政府设 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东汉灵帝时,原本作为监察区的 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 性质的变化是由于(  )

A.地方行政层级的调整B.郡国势力的不断坐大C.镇压地方叛乱的需要D.铲除外戚势力的斗争

4.

宋太祖将兵书列为禁书,不许校勘,不许刊行。到仁宗时,朝廷准许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编校,后来又校理前代《孙子》等7部兵书,将其定为军事学校和考选武举的基本教材。这反映出宋代时期(  )

A.边防压力逐渐增大B.学术氛围不断宽松C.官僚队伍日益膨胀D.科举选拔功能转变

5.

清朝时期,中国扇商察觉到西方人的审美偏好,专门制造出了一种中西结合风格的扇子品种——外销扇,其制造基地设在广州十三行,制作工艺上追求极致的奢华繁复,深受欧洲人喜爱。这表明,清朝时期(  )

A.官营手工业技艺领先民营B.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与交流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6.

百日维新开始后,清廷颁布上谕: 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地方各将军督抚)悉心筹度……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 此上谕旨在(  )

A.维护国家利权B.推行改定新约C.启动宪政改革D.约束督抚权力

7.

20世纪初,时人发表短篇小说《新西游记》,书中的孙悟空因在上海租界误认为有轨电车是由雷公电母驾驭前行而被民众耻笑。同时期,《新石头记》也对《红楼梦》进行了续写,贾宝玉下凡到当时的中国游历,新世纪的火车、轮船、电灯等事物让他大开眼界,洋人横行、政治腐朽的现状也让他痛心不已。这些情节(  )

A.体现了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B.折射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C.表现了民众对传统失去兴趣D.展示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成果

8.

中共《新华日报》社论评价某场战役: 它有效打退敌人,这表明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生力军的决心,有实力,不让敌人在太平洋上得逞的时候,同时进攻中国。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上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 该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

9.

车鸣峪兵工厂建立在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其建设指挥部设在隰县交口公社,工厂隐蔽于群山环抱、沟深谷幽之处,与世隔绝,鲜为人知。该厂的建立体现了新中国(  )

A.过渡时期的方针政策B.一五计划的建设成果C.社会主义的改造成就D.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

10.

图1是1974年6月26日发行的编号邮票——赤脚医生,分别展示了赤脚医生为一群儿童打预防针、夜晚顶风冒雨涉水前去为病人看病、在崇山峻岭间采草药、为劳动中突然发病的农民诊治的画面。画面生动反映了(  )

图1

A.乡村医疗的投入快速增加B.传统医药学取得长足进步C.乡村医生的人道主义精神D.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裁减军队员额400余万,签署或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20个多边军控、裁军和防扩散条约,反对军备竞赛,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这展现了我国(  )

A.人民军队的革命性重塑B.坚持多边外交的一贯主张C.和平崛起的现代化道路D.均衡发展的对外关系框架

12.

9世纪末以后,日本的大贵族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权。10世纪,日本的地方豪族纷纷将其土地进献给有权势的贵族和寺社,奉其为领主,自任庄管。一些领家再将庄园进献给更有权势的中央贵族,称其为本家。这使得10世纪的日本(  )

A.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B.进入幕府统治政治时期C.武士集团势力受到挑战D.仿效中国进行大化改新

13.

图2是英国漫画家托马斯·罗曼森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画面左边 英国自由 代表正义繁荣和稳定,而右侧的 法国自由 则意味着苦难、不公和毁灭。漫画发表后,英国政府大量复制宣传,其主要意图是(  )

图2 托马斯·罗曼森漫画:对比之下何者为佳?

A.否定资产阶级民主道路B.积极争夺欧洲的霸权C.攫取反法同盟领导地位D.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

14.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写就的一系列侦探小说的合集。小说中福尔摩斯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观察敏锐,甚至利用化学原理来验证犯罪行为。这一形象得到了同时期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  )

A.小说逐渐成为文学主要形式B.城市化进程导致犯罪率提高C.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广泛应用D.科学理性观念获得民众认同

15.

美国的《新闻周刊》曾生动地描述了 新殖民者 的形象,他们手拿的是计算器而不是枪支,他们穿的是上班的服装而不是战斗服装,他们宣传的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福音而不是传教的福音。 殖民者 形象的转变是由于(  )

A.旧国际秩序的长期存在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C.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欧美国家实力普遍衰落

16.

图3是1955—2019年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状况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图3

A.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B.科技革命推动美国产业结构的改变C.政府宏观调控促进了金融业发展D.制造业水平下降削弱了美国竞争力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安徽桐城人。他抨击参加科举的文人 读书惟知进取之事,不通大义,不法古人 ,书院课业应 讲求道义、敦崇实学 切于人伦之用 。姚莹曾在福建、台湾等地做官,在任台湾兵备道期间率领台湾军民抵抗英军的侵略。他两次奉旨担任藏差,并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著成《康輶纪行》《东槎纪略》等考察类纪实著作,他在书中指出 英国居西北方海中……本国虽不甚大,人精巧,善治器械 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皎然者矣 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 士卒要寒能赤体,暑可重衣 等。姚莹一直致力于寻找振兴国家之策,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进步思想家。

——摘编自施立业点校《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姚莹卷》

(1)据材料,概括姚莹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时代因素。(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姚莹 考察类纪实著作 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归纳以姚莹为代表的近代进步思想家的可贵品质。(5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939年,根据地经济形势日益严峻,毛泽东发出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号召。1942年,大生产运动的序幕正式拉开。毛泽东、朱德亲自开荒种菜、纺线织布,根据地的党、政、军各界人士一齐动手,大生产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在运动初期,部队、机关和学校采取集体劳动形式,农村地区主要是个体劳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部队与农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出现了互助形式,大量的生产合作社也相继建立起来。

——摘编自操国胜《从生产自给大生产运动

材料二
1954年秋天,北京市石景山区党员干部杨华了解到新生政权粮食短缺的情况,联合5名党员干部主动向北京市委交上申请书,坚决要求到边疆垦荒: 我们是北京郊区的5位共产党员,我们正式提出申请,请批准我们发起组织一个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边疆去,为祖国多做贡献。不管边疆的风雪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 从1955年9月初到11月初土地上冻,第一批垦荒队员一共开垦了1200亩地。第二年3月,随着第二批垦荒队员的到来,垦荒的速度得到了提升。到1956年5月初,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200亩。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这片土地从莽莽荒原变成大型现代化国有农场,把 大荒 变成了 粮仓

——摘编自余玮《杨华——飘扬在北方共青城的旗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大生产运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归纳其特征。(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垦荒运动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意义。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生产建设中所呈现的优良传统。(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图4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3—6世纪)

材料二

表1 1世纪至6世纪亚欧区域文明概况(部分)

区域

时间

概况

亚洲

1世纪中叶

大月氏人被匈奴人击败并西迁,联合吐火罗人,建立贵霜帝国。这个帝国是游牧民族在入侵农耕世界并定居以后建立的具有高度经济文化的文明古国。

35世纪

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南迁中国黄河流域,建立多个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后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封建化改革。

46世纪

嚈哒人自蒙古草原南迁至中亚南亚,灭亡贵霜帝国,迫使萨珊波斯称臣纳贡,并大举进攻印度,在北印度立国。嚈哒人先后接收波斯和印度文化,在南农北牧两个世界的交往中起了桥梁作用。

欧洲

45世纪

日耳曼人各部族在罗马帝国境内不断南迁,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建立一系列日耳曼人国家,并且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自选视角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928年,英、法、美、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了《非战公约》,规定 各缔约国以各自人民的名义郑重宣布,它们斥责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诉诸战争,并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各缔约国同意,除非通过和平手段,否则不得寻求解决或解决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任何性质或起因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整个20年代各国之间的摩擦不断,法国一直苦于寻求自身的安全保障,首倡非战公约。美国也是非战公约签订的实际主导者,其真实用意则是 体面的孤立 。公约中各缔约国同意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但公约没有规定集体执行该公约义务的办法,更为严重的是,当时主要大国甚至那些倡导国都对公约做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二战的事实也构成了对非战的巨大讽刺。而从二战后纽伦堡审判的整个过程来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使得审判有法可依,有理为据。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建立和对战犯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对国际战争罪犯进行的审判,对国际法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摘编自王立桩《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其出台的背景。(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20、30年代《非战公约》 并未给各国带来安全 的原因。概述二战后国际法实施运用的新发展及其局限。(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