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清朝统治者以
“天朝上国,无所不有
”的专制主义态度排斥一切外来文化,视汉语之外的外国语言文字为
“夷语
”,认为学习
“夷语
”为
“非王之道
”,显示出很强的鄙夷色彩及排外心理。鸦片战争以后,惨遭战争之痛的中国面临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19世纪60年代,在与西方列强的频繁交涉中,清政府苦于
“语言不通,文字难辨
”,不得不痛下决心仿照清初俄罗斯文馆教习之例开设外语学校。
——摘编自宁建花等《从“西语”到“西学”——京师同文馆课程改革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近代以来传统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深刻裂变,是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开始的。在《青年杂志》发刊词的《敬告青年》中,陈独秀高调宣布了新文化的六大纲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大纲领无一不是以近代西方为坐标的;无一不是将近代西方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泛滥、工业文明的确立而产生的部分观念与制度,视为中国必须原封不动复制的目标模式的。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百年裂变与重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设外语学校的思想文化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
“中华文化共同体
”裂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华文化的主要潮流。(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