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西省金太阳联考高一第二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纲要下1—2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543

一、单选题

1.

商朝末年,帝辛(纣王)率军征伐东夷,其间经过商丘并进行了占卜,卜辞上说: 壬寅王卜在商贞于亳。 在有关这场战争的甲骨文卜辞中,商王东征行进的顺序和需要到达的时间与传世文献对此事的记载完全相符。这反映出甲骨文(  )

A.主要服务于战争需要B.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C.记载内容全面而详细D.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2.

表1所示为宋代部分名画的简介。这些绘画反映了宋代艺术(  )

表1

作者

作品

内容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

两个锦衣孩童在庭院玩着一种推枣磨的游戏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汴梁城中仕、农、商、医、僧、胥更等各阶层的形象,以及赶集、买卖、闲逛、推舟、拉车、坐轿等场景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商人赶着驮有货物的牲口在苍茫的群山中行进

《雪山楼阁图》

樵民背着打来的柴禾归去

A.追求内容的写实B.具有世俗化特征C.蕴含着国仇家恨D.深受理学的影响

3.

1684年,康熙帝采纳施琅的建议,在批准台湾设置一府三县并派兵驻守的同时,将科举制度全面引入台湾地区。这些做法(  )

A.扩大了清王朝的统治疆域B.破坏了当地文化信仰C.强化了台湾人的政治认同D.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

4.

袁世凯当政时期,民族企业家张謇曾在北京政府出任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任职时间长达两年,他以 实业救国论 为指导,主持制定颁布了24项法律。但他也自叹道: 所成者条例焉耳,而犹未尽,能无自疚,夫政策之行不行,或亦有天命存焉。 由此可知,民国初年(  )

A.军阀割据加剧了社会动荡B.反帝爱国运动出现高潮C.法制体系建设成就较突出D.民族经济潜力受到压制

5.

某一时期,中共中央曾围绕 三民主义 的各个方面重新阐述了自己的施政纲领,具体政策包括:各民族在政治、经济上律平等;采用直接普遍、平等、不记名的选举制;确定私人财产所有权,废除高利贷等。上述政策最有可能制定于(  )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6.

图1是人类文明早期的农耕畜牧产品及交流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最合理的是(  )

A.早期人类文明地域性和多元性突出B.农业的产生使人类摆脱了环境束缚C.全球性的物种交换起源于奴隶社会D.农耕文明比游牧文明更具有扩张性

7.

北美的印第安人、西伯利亚北方的部落、赤道非洲的部落、太平洋岛屿的美拉西尼亚人在远古社会利用打结的绳头、成串的不同颜色的贝壳、刻纹、图画来记录相当复杂的史事。这可用于说明(  )

A.世界文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社会发展助推记忆方式的创新C.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人类开始进入新的文明时代

8.

古代巴比伦国王征税需要借神之名,因此大部分税收都会流入神库。在老百姓眼里,人君若不从祭司手中获得 权杖 ,即不能称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人君时,一般均有庄严隆重的游行。由此可知,古代巴比伦政治的特点是(  )

A.祭司凌驾于王权之上B.借助宗教统治C.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D.民众限制王权

9.

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30年,西亚、北非、中亚甚至南亚部分地区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制度等逐渐受某一域外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了新的特点。这域外文化的传入直接得益于(  )

A.波斯帝国建立B.佛教广泛传播C.腓尼基人西迁D.亚历山大东征

10.

1948年,在东非基尔瓦(东非沿海最南端,也是最发达的城市)海滩上发现了一些碎片(见图2)透过这些碎片及其来源可知(  )

1组:表面光滑,呈淡绿色,属于昂贵秀美的中国陶瓷

2组:蓝色图案,黑色几何图案,来自阿拉伯

3组:没有上釉的粗陶,布满浮雕图案,来自阿曼或波斯湾其他地区

A.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异常兴盛B.阿拉伯是亚非欧贸易的中转站C.基尔瓦可能处于世界贸易中心D.非洲或印度洋周边的民生状况

11.

8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一改此前墨洛温王朝无条件分赐土地的做法,推行采邑制,规定领受土地的豪绅贵族和军政要员,都要与王室建立紧密的联系,接受采邑者必须宣誓效忠并服兵役。据此可知,采邑制的推行(  )

A.导致社会动荡不安B.阻碍了自然经济发展C.强化了封建统治秩序D.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12.

英王亨利三世统治时期擅自删改《大宪章》条款,这一行为遭到了贵族、骑士和市民的抵抗。在抵抗成功的基础上,英国于1265年召开历史上的第一次议会。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B.君主失去了立法权C.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D.议会制度正式形成

13.

645年日本宫廷政变后,君主的权力逐渐由原来的对宗教的领导权而扩增至对全部公职官员拥有任命权,所有地方长官由君主任命,所有税收均向君主缴纳,举国之下莫非王田。这些举措(  )

A.一定程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标志着君主专制的正式确立C.缓解了日本国内经济危机D.为幕府统治的强化提供契机

14.

阿拉伯文学中某民间故事集汲取了古代印度、波斯、埃及、中国、阿拉伯等地民间文学的精华,收集了神话传说、官廷逸事、童话寓言等形形色色的故事,被誉为 世界最大奇书 。该作品为(  )

A.《摩诃婆罗多》B.《古兰经》C.《一千零一夜》D.《罗摩衍那》

15.

古老而神秘的玛雅人每到春季就要举行盛大的人祭仪式祭奠雨神,同时还将各种珠宝等撒入圣井,向雨神乞求风调雨顺。据此可知,玛雅(  )

A.农业生产比较发达B.经常干旱少雨C.农业生态环境恶劣D.对雨神极为崇拜

16.

古代埃及和地中海各国,尤其是和君土坦丁堡及意大利各城市有广泛的贸易往来,与印度、中国也经常有商旅往来,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有专供外国人使用的旅社和仓库,埃及的很多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这表明古埃及(  )

A.经济发展巩固了政治独立B.对外贸易占有重要地位C.商业发展达世界先进水平D.社会秩序保持长期稳定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本来就脆弱的中国工业更加落后。1949~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 年8月,中财委颁发的《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明确提出: 今后五年(1953~1957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摘编自王天伟《中国产业发展之路》

材料二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盖,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一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隋唐以前,统治者多尊崇周公。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周公的地位是不断下降的,孔子的地位是不断上升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孔子列为世家,与周公相同;但周公是王室贵族,孔子不是。可见,在太史公心目中,孔子与周公的地位是差不多的。
材料二

表2唐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子的加封(部分)

朝代

加封

宋朝

加谥为元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

元朝

加尊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

称孔子为至圣先师

清朝

顺治皇帝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康熙皇帝亲题万世师表献于孔庙

——以上材料均据张岂之《中 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
孔子生长于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围绕材料中任意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源自材料,史实准确,论证充分.)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罗马道路是罗马统治的一张晴雨表。罗马道路建设是紧随罗马军事扩张而延伸的,军队走到哪里,道路建设就到哪里。正如某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罗马起源于意大利半岛上的拉丁姆平原,到帝国初期扩张到地跨欧亚非三洲:人口从早期的意大利奥特人到伊特拉斯坎人,进而把地中海四周的居民都变为罗马公民,其主亚的 原动力 应该是交通路网的便捷。而军事需求是从共和国走向帝国的罗马道路扩张的主要原因。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及发展被征服地区的贸易等也是建设道路的重要因素。 在整个帝国版图内,越是统治成熟的地方,道路就越宽广和优良,越是统治牢固的地方,道路就越密集。罗马最主要的优良大道集中在意大利本土。

——摘编自冯定雄《罗马道路与帝国统治》

(1)根据材料,概括罗马道路建设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罗马道路是罗马统治的一张晴雨表 的理解。(8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法律在两河流城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据英国学者萨格斯统计,在迄今所发现的楔形文献中有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在苏美尔文献中占95%左右。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法典的制定和颁布成为两河流域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乌尔第三王朝国王乌尔纳木颁布的《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开创了两河流域成文法典之先河。影响最大的法典当属《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由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

——摘编自关颖、唐韵娣《欧洲文化源流》

材料二
乌尔第三王朝重视农业、兴建水利,不断扩大国王与寺庙的农庄。一个农庄管理者可拥有十五公顷土地。在劳动力方面,十个城内王室与寺庙占有两万一千多名奴隶。国王舒尔吉在位时九次向外远征,与西北部阿摩利人发生冲突,久而久之,阿摩利人威胁着乌尔王朝的独立。公元前2007年,乌尔第三王朝被阿摩利人征服了。巴比伦横跨在幼发拉底河上,控制着海陆交通的要道。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苏姆阿布姆于此建立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792年,汉漠拉比即位后,掌握了公社与寺庙的领导权,在军事与政治上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其后,陆续征服了埃什努那、拉尔沙、玛里和亚述,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建立起来。

——摘编自阎宗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法律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两河流域重视法律建设的目的。(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