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杭州市四校高二第二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22+3)【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5 浏览数:270

一、单选题

1.

兴隆洼文化是北方三大文化系统之一,是红山文化的源头文化,红山文化的特征几乎都能从中找到。下列关于兴隆洼文化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被誉为 华夏第一村 ②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④居住形式多以巢居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诏令 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侏儒当鞠系者,颂系之(免戴刑具)”。这说明当时(  )

A.律令儒家化影响刑罚判决B.优待弱势群体的传统显现C.政府重视社会层面的救济D.休养生息政策使刑罚减轻

3.

在新疆吐鲁番西10千米处发现的交河故城,被确认为唐朝在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置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这可以帮助研究唐朝(  )

A.对西突厥政权加强战略部署B.对吐蕃地方政权的有效管理C.对天山以北的西域有效控制D.对东突厥汗国的反攻与灭亡

4.

宋代 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 。北宋时,监镇一职多为贬官或武人所任,以收税为主要职能;宋中后期,出任者逐渐以进士为主,职权扩大到司法、社会文化和社会救济等,又有监镇、巡检、监酒、监盐等职能分工。据此可知(  )

A.镇逐渐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B.镇因经济发展地位得到提升C.政府对镇的治理日益完善D.经济重心转移促进制度创新

5.

中国古代某一朝代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在地方上三权分立,互不统属,同时又分属中央三个不同的机构。后来,朝廷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大权。 该朝代的户籍(  )

A.管理相对松弛B.分主户与客户C.按职业来划定D.每一县造一册

6.

1928年,针对染坊及制革厂 所用制染药质随即与水混合,城市河道浅狭尤易沉淀 的问题,浙江省民政厅下令 各市县长严于取缔染坊及制革厂,限令迁移至距离城市较远、河道宽广处所 。这说明浙江省政府(  )

A.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B.着力应对民族危机C.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D.重视公共卫生问题

7.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经历一个变革并逐步完善的过程。下列是某同学对其相关知识的整理,其中对应关系完全符合史实的是(  )

1904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1913

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成为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1929年及后

公布《考试法》等法规

使孙中山文官考试的思想得以确立

2005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标志着新中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A.①B.②C.③D.④

8.

为进一步巩固边区,发展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向边区二百万人民提出二十一条施政纲领。下列项中,属于该纲领内容的有(  )
①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②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实行民主合作
③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
④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奋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9.

允许外国的企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省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以上宪法条文最早出现于(  )

A.1954年B.1982年C.1999年D.2004年

10.

中医有一种认识和解决疾病的原则和过程: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其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提出该医疗原则的书籍是(  )

A.《医典》B.《千金方》C.《黄帝内经》D.《伤寒杂病论》

11.

阅读下列表格内容,从中得出的观点正确的是(  )

工具

生产组织方式

社会发展阶段

木、骨、石制工具

集体耕作

原始社会

铁器、牛耕

家庭、庄园、作坊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大机器

农场、工厂

资本主义社会

①生产力的进步促进生产关系发展 ②生产组织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③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2.

在古希腊,瓶画是指绘制在日常生活陶制器上的图案,这些图案因陶瓶、陶罐而大量保存下来,是丰富的古希腊绘画宝藏,是一个可以让我们窥视古希腊绘画面目,了解当时人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窗口。根据右侧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  )

▲古希腊陶瓶

A.古希腊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部分外,还有村社公有土地B.古希腊人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和蔬菜、橄榄的轮作
C.古希腊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中使用奴隶非常普遍D.古希腊长时期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13.

5—15世纪的西欧历史曾被认为是 黑暗时代 ,它与 古典 现代 形成鲜明对比,于是有 中世纪 一说。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使用 中古时期 这一概念,以淡化和纠正人们对 中世纪 黑暗 认知。该变化可能与下列哪些史实相关(  )
①王权逐渐强化,为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基
②基督教戒律森严,严重束缚人性发展
③以自治市或乡镇为基本单位,实行基层自治
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罗马法得以复兴

A.②B.①③C.①④D.①③④

14.

英国现代意义上的保障制度诞生于100多年前,完善则已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下图为 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20世纪50年代)”,阅读下图,对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解读正确的有(  )
①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体现 ②民间资本是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
③实质是一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④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

15.

《世界遗产名录》认定某运河录入的理由是:为实现领土战略发展目标(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而修建的第一个主要高程运河。该运河是(  )

A.米迪运河B.通海运河C.伊利运河D.巴拿马运河

16.

这一货币制度具有所谓 自由铸造 自由兑换 黄金自由输出输入 三个特征,每个国家规定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确定本位币(金铸币)货币单位名称与含金量,公民可持一定量黄金请求铸造或由国家银行换得金币 。这一货币制度(  )

A.标志着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B.推动英国贸易快速发展和货币自由流通C.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有利条件D.使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

17.

国际组织对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致力于 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 的国际组织是(  )

18.

1864年,英国人波特·史密斯在汉口建立了湖北第一家教会医院。 1865年,《中外新闻七日录》报道: 英国士勿医生(传教士)在汉口设立医院,踵门求医者源源而来。 1867年,《北华捷报》称赞道: 几乎所有社会阶层的人都愿意前来寻求建议,……我们认为,数量如此之多的女性病人,是击败对外国人、外国医学和外科手术偏见的证据之一。 ”据此可知(  )

A.社会各阶层人士都认可西医B.西医在洋务运动时传入中国C.传教士以治病救人为其宗旨D.西学东渐促进口岸风气开化

19.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在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
奋斗者号 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④通过《食品安全法》保障人民健康

A.④①②③B.②③①④C.②①④③D.①④③②

20.

时空不同,文化各异。下图中,地域、文化成就及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金字塔——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B.②——《源氏物语》——借鉴吸收中华文化
C.③——《几何原本》——崇尚理性和思辨D.④—— 悬诗 ——融合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21.

《联合国宪章》声明: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以下关于材料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B.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和平的追求
C.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D.体现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集体安全机制更趋完善

22.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汉并天下 瓦当,制作于何时,人们有不同意见。20世纪60年代,陈直先生认为这是汉初刘邦兼并天下时所制造。20世纪90年代,刘庆柱先生结合多年来考古成果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字瓦当最早应是出现于汉景帝时期,而迟至武帝时代,方始大量运用。2009年,辛德勇先生结合刘庆柱考古成果以及《汉书》有关武帝在元封三年开疆扩土的记载,认为这块瓦当最早出现于元封三年。据此可以得出(  )

A.《汉书》比60年代的考古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B.历史结论会随着史料的发现与研究而不断完善
C.研究《汉书》历史文献才能最终还原历史真相D.考古发现必须和文献史料相结合方可得出结论

二、材料阅读

23.

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推动了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老子》中提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荀子》中提到: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能参预天地之职)。

——整理自《老子》 《荀子》

材料二
隋唐时期,采取开放政策,不仅吸收了外域文化,而且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礼俗的巨大影响而中国化了。在隋唐时期佛教发展达到兴盛的顶峰,并对中国传统诗词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如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以禅语入诗,二是以禅趣入诗,三是以禅法入诗。

——整理自豹云天 《探索中国古代隋唐时期的历史脉络和特征》等

材料三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民族大征服,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至9世纪前期,阿拉伯帝国达于极盛,经济繁荣,政治强盛,文化发达。9世纪中后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汇成,这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 白图泰,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北非、中亚、南亚、东亚诸国的风土人情。

——摘编自 《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老子和荀子的主张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内涵,并予以合理解释。(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佛教的角度,说明隋唐时期 不仅吸收了外域文化,而且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简析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诗词书画艺术的影响。(6 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并指出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6分)

2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是第一个迈向城市化的国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双重故乡 。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交通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许多村庄和工矿区成为新兴城市,特别是矿业资源丰富的矿区、码头和城镇,衍生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大批农民。

——摘编自欧阳萍、方文《19世纪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 自有电车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天津是继上海之后中国近代第二大工业城市、北方工业中心。作为清末 京师屏障 畿辅重地 ,洋务派在此兴办军工产业,在全国具有先驱性地位,使天津成为中国近代 工业革命 的中心。清末 新政 时期,天津先后兴办的北洋银元局、度支部造币总厂,是当时全国的造币中心。民国之后陆续建成了大批知名企业,使天津的海洋化工、纺织、面粉等行业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整理自《华北国际五大问题》 《天津近代城市工业格局演变历程与工业遗产保护现状》

材料三
一般认为,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阶段是公元前3500年到18世纪中叶;第二阶段以产业革命前为界,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第三阶段从20世纪初以后到现在。相应的城市化的发展也经过三个阶段:起始、加速与完成阶段。

——摘自马先标、燕安《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是 第一个迈向城市化的国家 的理由,并分析 双重 属性对英国农村发展的重大意义。(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天津城市发展迅速的因素。结合所学,各举一例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家在天津创办的近代工业企业。(6 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城市化进程的认识。(5 分)

25.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为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80年代,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整理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二
在一定时期,标语口号通过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概括浓缩为简明扼要的句子来引领社会发展,从而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以下是中国现代外交口号:

20世纪4050年代

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末至60年代末

两个拳头打人一大片

20世纪70年代

一条线、一大片

21世纪

全方位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整理自韩承鹏《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 历史遗留问题 而采取的方针并概述其作用。(7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 以 口号标语的时代印记 为主题选取两个阶段进行论述。(要求: 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0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