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时表示,要以中华民国国民的身份致力于两件事,一是享中华民国
“国民之自由
”,一是尽中华民国
“国民之本分
”,即发展实业,为实现全民共享幸福和安乐打基础。1923 年以后,他认为,在辛亥革命以后十二年之中,人民不但是没有享民国的幸福,并且年年都是受痛苦,
“就是由于革命没有成功
”,
“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
”。
——摘编自胡雪莲、邱捷《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抗战时期国民党认为纪念辛亥革命就应
“完成辛亥革命之目标,发扬辛亥革命之精神
”, 因此
“吾人必驱逐日寇收复失地,……始可谓完成先烈( 指辛亥先烈) 之志事
”。国民党认为要完成中国革命应从辛亥革命中吸取教训,
“革命决不能中途妥协
”。
中共把抗日战争视为辛亥革命事业的继续,认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把各方革命力量组织联合在一起并能互相尊重、互相策勉,
“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正是目前中国所极端需要的
”。辛亥革命的惨痛教训,却可以为中国的民族抗战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必须发动广大民众起来参加战争
”,不能因为日军暂时优势而发生动摇的妥协倾向。
——摘编自夏卫东《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思想认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
“纪念辛亥革命
”认识上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他们形成一定共识的意义。(8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