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发展融合而成的。历史上,统治者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有通婚、册封或委以要职。如两汉与匈奴通婚,唐王朝对回鹘、南诏、渤海的册封,明朝对西藏僧俗领袖委以要职等。通过这些措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中央政府是利益共同体。对于反叛中央的分裂势力,统治者果断采取武力讨伐,震慑反叛分子。如1690年康熙帝镇压准噶尔部落,1759年乾隆帝镇压大小和卓,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祖国统一。
——摘编自韦良云《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
儒家民族观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民族观的本质特征,它最初强调
“夷夏之辨
”,严
“夷夏之防
”,讲
“尊王攘夷
”。后来随着儒家民族、国家观念不断的发展,
“夷夏之辨
”日益被
“华夷一体
”
“天下一家
”所取代。康熙帝废长城是改变秦汉以来
“华夷内外分治
”观念的重要举措;雍正帝曾说:
“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何得留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
——摘编自李克建儒家民族观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影响及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民族观的内涵,简述儒家民族观的现代启示。(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