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八)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83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周边存在大规模水利系统,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规划有致;存在众多宽大田埂,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千克的稻谷堆积。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A.统治阶级主导农田管理和经营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的特征初显D.阶级分化已经日益明显

2.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卿大夫家族叫作三桓,三桓将鲁国原有的上下两军扩充为上中下三军,三桓各掌握一军。这种情况说明(  )

A.封建官僚体制确立B.分封制度已经全面崩溃C.政治权力下移明显D.争霸战争促使公室强大

3.

唐太宗对将崔氏定为一等高门的高士廉等人说: 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间,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贩鬻松,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 这反映了(  )

A.门当户对的观念B.士族门阀声望尚高C.君主专制的加强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4.

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 受田 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  )

年代

户数

永业田

口分田

应受

已受

未受

应受

已受

未受

天宝元年(742

43

1180

1075

105

4820

757

4063

大历四年(769

18

540

449

91

1790

541

1249

A.赋役制度有待调整B.中央政府权力减弱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

5.

清朝统治者延续和利用蒙古族传统的会盟制度,盟旗制度下的会盟内容为 简稽军实,巡阅边防,清理刑名,编审丁册 ,盟长是理藩院和各旗札萨克的中间联络者,无权干涉各旗札萨克对本旗的行政管理工作。盟旗制度(  )

A.有利于加强对各旗监督B.促使蒙古和内地制度一体化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体现了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

6.

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蕃薯、蕃茄、蕃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这种命名的演变反映了(  )

A.贸易体系逐步转换B.天下观念不断改变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朝贡关系强弱变化

7.

1865年,英商擅自在上海架设电报线路。不久,地方官密令公差协同百姓于夜间 悉数拔毁 。英方提出赔偿并要求复造,上海通商大臣李鸿章则将此事归为民间自发行为,称乡民认为竖立木柱致人病亡,有碍风水,以致众情汹汹,故难以允其设线要求。这反映出(  )

A.清政府的外交方式灵活多变B.电报架设危害清政府统治C.观念落后制约近代通信发展D.国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8.

清末绅士们经过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的最后推动,在社会变动的强大压力下,群趋于 新学 。新式高等、中等师范学院,士子们经过新式教育转化为最早的知识分子阶层。公费和自费留学生也有许多绅士分子。这反映了当时(  )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科举停废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体西用

9.

1956年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的经济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市场的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开始全面调整全国的工业布局B.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C.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D.实施 文化大革命 后的经济调整

10.

1987年,国家强力推动 价格闯关 ,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以消除价格双轨制的弊端,但政府每放开一种商品价格,市场上就出现一轮对该商品的疯抢与疯涨。以致后来央视 春晚 的相声节目《着急》出现 一澡盆醋、两水缸酱油、一大衣柜五香面 的台词。这表明当时(  )

A.改革开放推进遭遇重大挫折B.价格双轨制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C.国际政治格局变动影响国内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11.

在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希腊一马其顿人作为统治民族,力图保持自己的希腊性,并将自己的文明强加于被统治民族之上。但面对具有数千年传统的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他们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当地文明的氛围之中。这主要反映了(  )

A.区域间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B.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C.大亚历山大帝国被东方文明征服D.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12.

中世纪的西欧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其内容主要为诵经祈祷和礼拜歌唱。但创作于13世纪的戏剧《罗宾与玛丽昂》则以旋律自然的对话形式,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据此可知,该剧的创作(  )

A.摆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3.

17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 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 18世纪,北美已经有蛋壳、西西里岛、白、红几种小麦。据此推知,物种的洲际传播(  )

A.改善了土著居民的生活B.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C.改变了殖民扩张的手段D.有利于西方的殖民活动

14.

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将北美土著居民划分为 高贵的野蛮人 邪恶的野蛮人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多元文化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印第安人形象又变身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生态印第安人 ,这种现象(  )

A.反映文化的剧烈冲突B.充斥着对印第安人的歧视与污蔑C.基于长期的文化偏见D.说明对印第安人的认识逐渐客观

15.

观察下图,其所反映的世界贸易发展情况,应该是在(  )

A.公元1500年之前B.公元1500—1800年C.公元1900年前后D.公元2010年以后

16.

1941年7月,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橡胶和石油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美国立即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产。美国的这一做法(  )

A.加速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步伐B.是太平洋战争经济战的一部分C.有效延缓了日军的南进速度D.彰显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协作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 买卖昼夜不绝 。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
——摘编自周扬《 分餐 合餐 的衍变》
材料二
当时就出现两个名词,一个是大食堂、一个是小吃店,1956年以后公私合营并店,过去的小企业,二三十人、四五十人的小企业一下变成一个大食堂,一二百人了……公私合营以后由小变大,就是综合起来了。比如我在菜市口这一片,当时卖小吃的挺多,就集中起来一个大店,变成小吃店了,所有小吃都集中起来了,原来你那一个小摊儿、他那一个门脸儿,这样集中起来便于管理。使这些人既有生意,又有营生之道,统一实行工资制,这样这个企业本身,各种风味虽然都在一起,但是实行工资制度,不是你自己经营了,就是合营了。那么一些大的饭馆呢?也是几家合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大食堂。
——摘编自杨原《变迁中的北京 勤行 陈连生口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餐饮习俗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餐饮业出现了什么新形式,并分析原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据《礼记》载,西周 大夫七十而致事(仕)”。秦汉以降,官吏可以通过见功与赏、因能授官而入仕,告老还乡、因病乞退的致仕制度也逐渐发展起来。唐时已有 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等规定。明洪武十三年诏令, 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 。依清制,凡文官六十岁令致仕;武官则官职愈低,致仕愈早。综观历朝,官员愤而致仕者有之,退而复用者有之,圣意强留者有之,贪墨恋栈者亦有之。

——摘编自沈星棣《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

材料二
民国时期,从北京政府的《文官恤金令》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吏恤金条例》、《公务员退休法》等,公务员退休的相关法规条例陆续出台。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公布《学校职教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1944年,为解决覆盖面过小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修正并颁布《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然而,民国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经济的衰败也使国家财政捉襟见肘,退休金常难以兑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适用于过去有退休金的机关、铁路、海关、邮局等单位的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退休制度由此发轫。

——摘编自柯龙山《民国时期公务员退休制度探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的退休制度。(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退休制度的认识。(4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注:所谓运河体系,不是指单一的一条或者几条运河,而是指一系列的彼此联系的把主要大运河沟通起来,然后给一些地方提供它们原来所没有的水路交通设施)

——[英]杰拉德·特恩布尔《运河、煤炭与区域经济增长》

材料三
下表是1801年、1841年运河附近部分城市的人口变化情况表。

城市

运河通航时间

人口

1801

1841

巴思

1760年以前

33

53

伯明翰

1772

71

183

布拉德福德

1774

13

67

剑桥

1760年以前

10

24

卡菜尔

1823

9

22

——摘编自[英]查尔斯·哈德菲尔德《运河时代》

(1)材料一中甲、乙对苏伊士运河历史影响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说明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 交通建设 城市发展 的角度进行合理的历史阐释。(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本英文书的要素

材料
书籍不仅是人类思想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而且书籍本身也留下了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浓厚印痕,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本现代的英文书。它所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有英文文字、纸张、页码、印刷。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已经基本上厘清了这四大要素的大致传播路线,相关情况见下表。

英国

西欧大陆内部的传播

中介传播者

原创者

英文字母公元7世纪

如尼字母2、拉丁字母公元前7—公元前3世纪←希腊字公元前9世纪末至公元前8世纪

腓尼基字母元前11世纪中←西闪族字母即原始迦南字母,约公元前19世纪中叶

埃及象形文字公元前2700

造纸术1494

法国1189←西班(1150←摩洛哥1100←埃及10世纪;瑞(1350、德国(1312←意大利1276←阿拉伯

阿拉伯帝国公元8纪中叶

古代中国元前2世纪

页码数字,13世纪后期

其他西欧大陆国家公元10世纪后期至13世纪←穆斯林西班牙9

阿拉伯帝国数字公元8世纪后

成熟印度数字公元8←笈多王朝数字公元46世纪末←婆罗米数字公元3

印刷1477

法国←意大利←德国15世纪中叶,活字印;德国、意大利等欧陆国家15纪前期,雕版印刷

阿拉伯帝国14、波斯13世纪末14纪初、中国西北少数民族910纪;木活字1213

古代中国公元7世纪

——徐善伟《全球史视阈中的一本英文书——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缩影》

基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一本英文书的要素",设计一个主题,并说明你的理由。(14分)(要求:多角度、多层次涵盖材料提供的信息;体现创新性和思考深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