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150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在谈到《淮南子》 尚论诸家学说发生之所由来 时说: 自庄、荀以下评骘诸子,皆比较其同异得失,独淮南则尚论诸家学说发生之所由来,大指谓皆起于时势之需求而救其偏敝,其言盖含有相当之真理。 据此可知,诸子学说的兴起(  )

A.体现了鲜明的文化目的性B.促进了社会变革的到来C.彰显了各学派风格的特性D.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2.

阳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原上,始建于公元前153年,其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陶俑有数万个,大多显得平和而从容(如下图);另外还有大量铜铁兵器、农工工具、衣饰及货币等出土。材料反映了(  )

阳陵南区外藏坑出土的武士俑

A.先秦时期陵寝制度已成型B.汉初手工技艺的发展水平C.秦汉一统天下的恢宏气势D.汉朝初年安详的社会氛围

3.

据《旧唐书·舆服制》记载: 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帷帽大形。 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仕女俑五官端庄秀丽,头戴帷帽,左手持缰绳,端坐在马鞍之上,为当时典型的贵族女性骑马出行的形象。据此可知(  )

A.仕女俑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B.唐朝政府对西域地区实施了有效管理C.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风气日益开放D.骑马出行是贵族女子的主要休闲方式

4.

明代张萱在《西园闻见录》中记载,州县 官府每举一事,必称旧例。例之所有,虽觉其不宜,不得辄改;例之所无,虽知其便,不得轻开。此法守之所循,而事机之所滞也 。这反映出明代(  )

A.官吏因循守旧影响行政效率B.内阁职权下移妨碍行政事务C.政治体制僵化导致权力失衡D.中央集权削弱制约社会治理

5.

康有为在《慕谢天恩并陈编纂群书以助变法折》中说,波兰迟迟不肯变法,最终被人 分灭 ,清朝变法之机一失再失;同时其指出,现在皇上明确下诏宣布变法是 第三次机会 ,必须 全变之急变之 。这一思想(  )

A.推动西方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B.埋下了维新变法未来失败的隐患C.是中外变法运动经验教训的总结D.坚定了光绪皇帝变法维新的决心

6.

1904年刊行的《学堂歌》,共十三段,第一段提纲挈领: 教体育,第一桩,卫生先使民强壮。教德育,先蒙养,人人爱国民善良。教智育,开愚氓,普通知识破天荒。 据此可知,《学堂歌》的刊行(  )

A.开启了近代教育的先河B.有利于五育并举的发展C.意在激发民众爱国意识D.为废除科举制度做准备

7.

近代以来,日本的对华文化优越意识和儒教正统观念迅速膨胀,对于复建东京汤岛孔庙,日本朝野极为重视,不仅总理大臣发起募款,天皇亦下赐孔子像、内帑金。1932年4月,东京汤岛孔庙举行奠基仪式,在焚毁10年后,终于在皇命和对华文化侵略需求的驱使下动工修复。这一行为旨在(  )

A.展示对华文化优越地位B.复兴国内儒教正统观念C.强化天皇思想文化统制D.麻痹中国人的反日情绪

8.

下表反映了我国1989—1993年全国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  )

年份

户数

万户

从业人数

万人

注册资金

亿元

产值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商品零售额

亿元

1989

9.1

164

84

97

39

34

1990

9.8

170

95

122

52

43

1991

10.8

184

123

147

68

57

1992

14.0

232

221

205

114

91

1993

23.8

273

681

422

309

190

A.私企产业结构日益完善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就业主要力量C.计划管理调控成效突出D.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

9.

在古代雅典城邦,当公民大会讨论公共事务进行举手投票表决时,如果若干与会人士和议案有直接关系或对其有特别影响,就举行秘密投票。投票表决,对初审委员会的议案审查报告可能是通过、修改或否决,议会的决定是绝对的。这说明雅典(  )

A.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B.公共事务决策程序严格C.民主政治提升公民素质D.城邦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10.

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一套译丛收录了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约1478—1535年)的《乌托邦》、英国人亚当·斯密(1723—1790年)的《国富论》以及德国人康德(1724—1804年)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影响深远的经典名著。据此推知,这套译丛的主题是(  )

A.启蒙运动在欧洲的扩展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C.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D.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没落

11.

下面是澳大利亚五澳元的样币,其上印的头像一直为英国已故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虽然英国查尔斯三世已经继位,但其并未 自动 替换。这表明(  )

印有伊丽莎白二世头像的5澳元纸币图案

A.女王成为英澳关系走向的关键B.英国脱欧严重影响其国际形象C.澳大利亚摆脱英联邦意志坚定D.澳大利亚有被英国殖民的烙印

12.

1992年1月2日起,俄罗斯实现卢布在俄境内的可自由兑换,全面放开价格,90%的零售商品价格和85%的工业品批发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放开进出口贸易,让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自谋出路。俄罗斯这一做法(  )

A.迅速完成了国家的私有化改造B.体现了激进式经济体制转型C.推动俄国向资本主义平稳过渡D.稳定了日益恶化的金融局面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从14世纪到16世纪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冲击封建贵族统治的两大革命。革命之一的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而后传播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全欧洲。恩格斯说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学艺术的复兴,而且是思想和科学的复兴。

——摘编自孟节省、林雪原编著《西方文化漫谈》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也有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近代以来,无数中国的志士仁人为努力建设中国的新文化而奋斗,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抛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然,也不能死抱着老祖宗的遗产当现代的阿Q。继传统文化,既要在传承中创新,也要在创新中传承。

——摘编自王霁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成因。(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当代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应持的科学态度。(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世界经济领域各类国家依据实力对比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或态势,其核心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利益制衡状态和支配世界的权力分配状况。在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比在不断发生变化,部分相对落后的国家借助与先进国家的经济联系或世界经济政治领域出现的重大机遇,实现了超越性的发展,从而使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出现新的变化。

世纪经济格局变迁

——摘编自时雨田主编《世界经济概论》

根据材料,结合18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永佃制在明代已有很大发展,到了清代前期,永佃制已经非常完备,佃农不仅在 不愿耕作 的情况下随时可以 将田退还业主,接取原银 ,他们还可以在保证交纳地租的情况下将土地的佃权转让、馈赠甚至出卖。永佃权不仅有效地防止了地主 增租夺佃 ,而且使佃农可以参与地租和剩余产品的分割,因而促进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他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本来改良土壤和改善经营方式,不断提高土地的收益。由于佃权可以转让,从而加速了土地的流转,并因此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但另一方面,在这种复杂的土地财产关系下,有时一地二主、三主甚至一地多主,产生了大批园地权滋生的土地食利者。他们根本不从事农业土地经营,而是生活在城里,依靠地租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永佃制趋向完备的社会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前期永佃制改革的历史影响。(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39年3月,中国政府要求美国 绝对禁止军用材料与器具与日本,尤以钢铁、煤油为最 ,停止进口日本的重要物产。美国国务院中国科科长范宣德认为采取经济措施虽然不可能将日本赶出中国,但它可以 阻止日本在中国加强其地位,以免它从那里抽出足够的力量在其他地区进一步发动攻击。那将严重地侵害我们的利益,并可能使我们卷入战争 。范宣德提出: 我们可以而且应当乘目前与日本发生冲突风险最小的机会,到已提出的预期目标 ,通过采取非军事的经济手段, 我们将毫无风险地以目前较小的代价去实现符合我国本身利益的目标 。1939年春夏,美国的民意测验表明,绝大多数人赞成对日本实行武器禁运并抵制日货。1939年6月16日公布的一份民意测验结果显示,同情中国者为74%,同情日本者为2%;赞同不买日货者为66%,反对者为34%;赞同对日禁运军用品者达72%,反对者为28%。7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通知日本驻美大使,要求中止美日商约,根据该约所规定的程序,宣布该约将自即日起6个月后失效。

——摘编自王建朗、曾景忠著《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1937—194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中止美日商约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中止美日商约的影响。(6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林伯渠,原名林祖涵,1886年3月20日生于湖南临澧。1904年,林伯渠告别家乡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7月,孙中山来到日本东京,筹备组党,成立中国同盟会。林伯渠就是在这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愁闷中的林伯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震动。经李大钊、陈独秀的介绍,林伯渠加入了上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他利用自己在国民党中的特殊身份,积极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抗战时期,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他带头把边区建成执行中央决策的模范区。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林伯渠又为自己拟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入城守则》,主要内容包括:不做旧诗;不持手杖……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执着的精神追求。毛泽东曾称赞他: 在历史进程中,你总站在革命最前线。

——摘编自王相坤《林伯渠:历史进程中总站在革命的最前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称赞林伯渠 总站在革命的最前线 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林伯渠身上闪耀着的珍贵精神品质。(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