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77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突然在楚国腹地出现,随后其兵峰席卷了汉水流域。进军中, 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材料这一现象是因为(  )

A.商鞅变法后秦实行奖励耕战B.合纵连横之术的运用C.秦国粮草枯竭极力谋求速胜D.激起儒家学派的反抗

2.

汉高祖推行了 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的赋税政策;汉文帝即位之后, 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 ,减轻刑罚,化行天下。可见,与秦朝相比,汉初统治集团(  )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注重政治经济制度创新C.追求盛世的恢宏与壮美D.采取 与民休息 的政策

3.

表1中诗句反映出两税法(  )

表1

白居易

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柳宗元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杜荀鹤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A.取消户税,夏秋两征B.制度缺陷,现实困境C.简化税目,统一税制D.将役折钱,赋役合并

4.

辽国建立后,以汉人参与礼制建构,制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相比于汉唐以来礼乐式微之势,辽礼更具完整性、礼仪性,可谓中原礼乐之重建。由此可知(  )

A.辽国重视塑造正统地位B.儒家文化主流地位确立C.少数民族普遍接受礼乐D.民族文化融合程度加深

5.

元朝是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形成了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同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下列表述属于元朝的是(  )
①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②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③在云南等地设置行省征发赋役 ④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

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6.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提出,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的政治伦理原则,他甚至说: 宁丧天下于庙堂,而不忍使无知赤子窥窃弄兵以相吞噬也 。据此可知,王夫之(  )

A.主张彻底废除君主专制统治B.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C.宣扬了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抨击程朱理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病

7.

1874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放弃塞防;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指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晚清的 海防与塞防之争 (  )

A.说明了清廷政治统治的腐败无能B.体现出清廷无能力维护国家主权C.反映出清廷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D.致使新疆地区开始引起清廷重视

8.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在当时的中国只能实行总统制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9.

表2是陕甘宁边区公营贸易收入在财政岁入总额中的占比变化情况(单位:万元,1939—1940年为法币,1941—1945年为边币)这一变化说明(  )

表2

年份

1939

1940

1941

1942

1945

公营贸易收入

603

272

——

1396320

7599953

财政岁入

66003

97310

196051

3486750

16100743

百分比

091%

028%

——

42%

4707 %

A.边区的币制改革成果显著B.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被突破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立D.边区抗战的经济基础更加稳固

10.

1948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东北解放后的形势,作出了《关于全东北解放的形势与任务决议》,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就是要完成 经济建设的巨大的历史任务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建设新东北,支援全国解放战争B.开始东北地区实行土地改革C.在东北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促进东北地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1.

1992年,两岸达成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共识,为关系解冻撕开了裂口。数轮接触后,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60年来首次会面。2008年以后,两岸直接 三通 ,高层互动和协议签署明显加快。2015年,习近平、马英九两位 先生 ,终结了跨世纪的两岸仇怨,改写了最初未曾料到的两岸关系历史,重塑了可能趋于黯然的两岸关系未来。这充分表明(  )

A.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B.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越来越大C.两岸关系的改善完全由两岸民意决定D.两岸关系由国共两党决定其发展走向

12.

罗马是一个懂得妥协和对话的民族。罗马共和国历来就是贵族和平民相互对抗的政治家园,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两大阶级并没有出现你死我活和不可共存的对抗,当每次激烈的冲突,甚至可能演化为斗争的时候,他们都能运用讨价还价的政治妥协技巧来化解。以下属于罗马共和国政治内容的是(  )
①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 ②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
③公民大会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④王位世袭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3.

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 拜占庭文艺复兴 。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

A.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B.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C.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D.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

14.

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

A.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B.是基层政府自治体现C.满足了精英群体文化诉求D.是工业革命时代产物

15.

1941年7月1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丘吉尔在回信中拒绝了;1942年7月,英美暂时搁置登陆西欧的计划,第二战场开辟计划第二次被延迟;1943年5月 三叉戟 会议上和8月魁北克会议上,英美决定进攻西西里,斯大林为第二战场的再次延迟而愤怒。导致第二战场开辟延迟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英的战略重点集中在太平洋地区B.美英希望苏德两败俱伤以坐收渔翁之利C.美英与苏联意识形态导致合作受阻D.德日法西斯在西欧的兵力具有相当优势

16.

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西方七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力不从心,不得不寻求新兴经济体的帮助。美国最终同意召开G20领导人华盛顿峰会,达成了各方采取紧急措施支持全球经济和稳定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行动计划。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完善B.国际关系民主化得到普遍认同C.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加剧D.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发生变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文学所集体编写出版过一部《中国文学史》。宋代部分是钱钟书先生执笔的,他在其中说道: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 唐宋 ,绘画就说 宋元 ,学术思想就说 汉宋 ——都得数到宋代。 从多种文化脉络来看,宋代都处于重要位置。

——摘自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因此泉州、广州、明州(宁波)迅速发展,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南宋政府在这些地方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宋高宗在位的晚期,市舶司的收入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最高额一倍。由此可见,南宋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了北宋,形成了通向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学、绘画和学术思想三个方面概述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外贸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最早使用了 中国民族 一词,在同年发表的《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他又率先向国人介绍了 民族主义 这个新名词。他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由梁启超最早提出的 中华民族 这一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到五四运动前后,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采用,而九一八事变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激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使 中华民族复兴 之观念最终形成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

——摘编自郑大华《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提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意义。(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西欧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育观的变化,加之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新生儿出生率大大降低,老年人口在其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使得发达国家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最典型的例子是二战后德国在排除移民的情况下人口几乎没有增长。

——摘编自王仲《国外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观点及措施简介》

材料二
德国根据人口结构变化进行改革,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税收减免措施,降低育儿成本,制定《一般平等待遇法》《母亲保护法》等法律保障生育主体的职场合法权益,提高生育福利增加对儿童保育方面的投资,从而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实现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即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对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建立较为完备的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为了有效解决老龄人口对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问题,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运而生,其标志性法律为1994年颁布的《长期照护保险法案》。总之,德国通过改革缓解了老龄化现象,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老龄化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摘编自吴宦熙《典型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设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设计。(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民族复兴为奋斗主题,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都异常充满艰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它的产生、发展与深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是基本规律。历史反复地昭示,在客观规律面前,主体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凭借高度的理论自觉,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使其在涅槃中获得新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过去是、今后也仍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摘编自宋建、张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的角色担当》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