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河北省金太阳联考高一第二学期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下1—3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883

一、单选题

1.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国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B.文明的出现具有多样化C.城市的发展推动了阶级社会的形成D.文明的定义有固定标准

2.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位于(  )

A.印度河流域B.两河流域C.尼罗河流域D.黄河流域

3.

有学者认为: 每次外来民族的入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分。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称为 人种的基因库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据此可知,印度文明(  )

A.具有多元性B.是人类的发源地C.具有先进性D.拥有悠久的历史

4.

图1所示为关于亚述王猎狮的浮雕。画面中雄狮中箭与亚述王的勇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出亚述王的勇敢与威武。这反映出亚述帝国(  )

图1

A.骑兵装备渐趋完善B.奉行对外扩张政策C.军力领先周边地区D.重视培养尚武精神

5.

图2所示为1987年西安市为纪念丝绸之路开辟2100周年而建造的 丝绸之路群雕 。雕像中的三个商人可能是(  )

图2

A.印加帝国人B.阿兹特克人C.马里帝国人D.波斯帝国人

6.

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建立罗马帝国。罗马能够成为帝国,依靠的主要手段是(  )

A.海外移民B.对外开放C.军事扩张D.思想传播

7.

欧洲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可用于说明中世纪欧洲(  )

A.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B.封君封臣制度的特征C.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D.社会阶层的急剧变动

8.

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说: 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就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 这反映了该时期(  )

A.教皇权势的强大B.王权的不断衰落C.教会服务于王权D.政教合一的制度

9.

拜占庭帝国在5世纪时建立了大型宫廷学校,在9世纪时又将其重新改组整合,使之主要讲授法律等课程。9世纪时宫廷学校的主要教学文献最有可能是(  )

A.《吉尔伽美什》B.《查士丁尼法典》C.《罗摩衍那》D.《荷马史诗》

10.

公元646年,日本进行行政机构改革,把全国划分成若干国和郡,由国司和郡司治理。国司和郡司皆由天皇任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幕府体制B.增强军队的战斗力C.强化天皇权威D.效仿中国政治模式

11.

10~15世纪,东非斯瓦希里地区出现了3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拥有数千到数万的人口,与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有经济往来。这反映了该地区(  )

A.贸易活动范围广泛B.社会发展的同步性C.与古希腊文明相似D.出现了文明认同感

12.

图3所示为玛雅人建造的金字塔。他们修筑起高台,台上修建庙宇,台周围堆砌石阶。玛雅人认为祭司通过石阶可以接近众神,众神可以通过石阶下访人类。这体现出玛雅社会(  )

图3

A.人文主义浓厚B.等级制度森严C.实行政教合一D.重视神灵崇拜

13.

葡萄牙的亨利王子(1394—1460)创立了葡萄牙国立航海学校和天文台,招聘了大量科学家和航海家。他组织人员建造船只,派出的船队发现了马德拉群岛和亚述尔群岛,船队还沿北非南下,航行到塞拉利昂。由此可知,当时葡萄牙(  )

A.海外殖民成效显著B.航海活动出现连续性C.积极支持海外探险D.主导了世界航海潮流

14.

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西班牙人发现了美洲 新大陆 ;英国人发现了南大西洋、南太平洋等多处岛屿;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的探险队进入了北美腹地。据此可以推知,新航路开辟(  )

A.打乱了世界历史的进程B.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C.改变了地理区位的分布D.促使人类生活方式改变

15.

表1所示为16世纪以后世界各地区新出现的部分农作物。这可用于说明(  )

表1

地区

新出现的农作物

原产地

美洲

小麦、燕麦、裸麦、橄榄

欧亚大陆

欧洲、亚洲、非洲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

美洲

A.物种的世界性流动B.人口迁移的趋势C.商品的全球性交换D.西方的野蛮掠夺

16.

16世纪,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且人口的增长引发了对食物需求的增长,这致使英国农产品价格上涨了4倍,西班牙物价上涨超过4倍。这(  )

A.减弱了欧洲的殖民扩张B.削弱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C.增加了英国的资本积累D.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解体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古希腊城邦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400多年时间里,出现了君主制、僭主制、贵族制、寡头制、共和制、民主制等不同政体。古希腊的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思考和探索政治体制与国家治理问题。一些古希腊先哲提出了正义就是善,认为国家治理者应该是正义的善者,城邦的治理必须具有至善理念,城邦的治理必须是法治的治理。古希腊城邦社会经济和文化能够得到不断繁荣发展以及取得巨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政治改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民主治理的发展。

——摘编自许耀桐《国家治理:古希腊城邦的启示》

材料二
罗马帝国前期,屋大维对行省制度进行了改革,将行省划分为元首省与元老院省。元首省的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由元首直接任命并对元首负责,新征服的地区自动成为元首省并有军队驻扎。元首经常派监察官员到各行省巡查,包括元老院省在内。屋大维开拓了公用驿道和建立了邮驿制,使首都与各行省的信息传递更为迅速,元首能够及时收到地方官员的报告。屋大维还设立税务都察使一职,主要职责为前往各行省收取税款。他规定行省禁止举行各种集会、结社活动,但却有意识地宣传对元首的崇拜,几乎所有的行省都建立了罗马女神庙和奥古斯都(屋大维)圣庙,人们每年都从行省内各地聚集到省府举行隆重的祈祷仪式。

——摘编自杜建军《罗马帝国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城邦治理呈现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帝国前期行省制度改革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治理措施的因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境内进行商品交换的市场主要有城市市场、城镇集市和定期举行的交易会。8世纪至15世纪末,阿拉伯帝国境内存在着众多的繁华城市,如巴格达、巴士拉、开罗、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阿拉伯帝国国内市场上可供交换的商品是非常丰富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应有尽有。此外,靛青等植物染料、药用植物、药用矿物、珠宝,甚至书籍也可以到市
场上进行交换。阿拉伯帝国采用金、银两种货币,东部通行银币迪尔汗,西部使用金币第纳尔。随着货币的发展,到9世纪,一些金银兑换钱庄开始经营放款、汇兑业务,帝国商人还设计出了完善的支票和信用票。票持有者可以在帝国境内的任何城市兑换现金。帝国的银行业迅速充实发展起来。

——摘编自袁德忠《试论阿拉伯帝国的商业》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经也门沿红海东岸到地中海地区,这条古代东西方贸易的动脉,给阿拉伯帝国带来了巨额财富。哈里发政府为了增强实力,巩固政权,十分重视发展生产。工农业的发展,又为商品交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阿拉伯商人精于海上贸易,他们远航到中国和印度等地,频繁的贸易给他们带来了巨额财富。伊斯兰教鼓励贸易活动,《古兰经》规定:每一个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一生中必须要到麦加 朝圣 一次。朝圣既是宗教活动,也是商业集会。阿拉伯帝国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繁荣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的原因。(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尽管新航路开辟前,中西文化交流就已开始,但这种交流主要是通过中介民族进行的。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这种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改观。西班牙通过麦哲伦环球航行,开辟了西班牙—南美洲—马尼拉—西班牙的环球航线。1557年,葡萄牙人窃据中国澳门后,开辟了一条从西欧直达中国的航线。中西方直达航路的开辟使得中西文化进行大规模的直接交流成为可能。

——摘编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冲破了区域的限制,消除了各地区饮食内容的差别,打破了食物原料的短缺状况,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推动营养饮食和科学饮食的新观念的形成,使饮食文化更讲究质量和品位。同时,人们饮食礼仪的规范化与丰富多样的饮食消费文化使全新的饮食文化更具革命意义,从而揭开了欧洲饮食文化的崭新篇章。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饮食文化发生变化的条件。(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愈来愈大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