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市高三二模(康德卷)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8 浏览数:360

一、单选题

1.

中华文明与世界上诸多文明不同, 中土素无国教矣 老子、孔子等先秦诸子 辩析名理,察于人文 ,由是 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 。这表明,中华文明的内在特质之一是(  )

A.重视现实生活实际B.农工商政和谐共存C.崇尚天人合而为一D.思想文化兼容并包

2.

《史记·本纪》共十二篇,迄至秦朝分设了五帝、夏、殷、周、秦本纪以及秦始皇本纪共六篇。对于《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之置,后世有学者批评司马迁 自乱其例 ,更多的则认为它体现了史家 卓越见识 。司马迁的这一历史书写,重在(  )

A.厘清王朝更替的世系B.凸显历史变局的大势C.阐述成王败寇的道理D.探寻秦亡汉兴的缘由

3.

唐代选官,五品以上由皇帝敕授,六品以下经由吏部考询后奏授,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多为敕授;唐代一般官员,一任须经四考方可迁转,而御史三考即可升迁,一般御史迁到尚书省即为员外郎等清要官职。这表明唐代(  )

A.官员考选体系严密B.监察官员地位显要C.科举取士有待完善D.官僚政治趋于成熟

4.

我国的传统农具到宋元时期己基本完备。据元人王祯所撰的《农书》记载,宋元时期全国有农具105种,其中有许多是宋元时期改造创新、广泛应用的新式农具。以下农具图示左为戽斗图,右为秧马图。这两种农具的使用(  )

A.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B.促进了玉米推广种植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D.推动了稻作农业发展

5.

明洪武六年(1373), 以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俱宜于京师立庙致祭 ,营建 历代帝王庙 祭祀历史上18位重要的开国君主。清朝的历代帝王庙享祀帝王达到188位,包括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王朝的绝大多数帝王,并以历代名臣、功臣从祠。明清王朝的这一举措,意在(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维护理学正统地位C.整合民族国家认同D.总结历代治国经验

6.

在15—18世纪的重商主义时代,许多欧洲国家都曾实行垄断性的贸易制度。据学者统计,在道光十七年(1837)前的80年间,粤海关的贸易总值为422716.9万两,是广州一口通商之前整个中西贸易的3.6倍。关于18、19世纪的中欧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中西方都曾推行重商主义B.中国经济水平已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C.海禁政策并未限制中西贸易D.借一口通商发动战争是殖民霸凌行径

7.

1909年,梁启超作《管子传》,指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是以个人为本位,虽 益于人国者虽不少,而弊亦随之 ,而 善言经济者,必合全国民而盈虚消长之,……吾国有人焉于二千年前导其先河者,则管子也 。梁启超的这一看法(  )

A.阐述了西学中源主张B.表达了对晚清新政的期望C.肯定了本土文化的价值D.发展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

8.

1930年前外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含在华总行及其分行。单位:家)
以下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A.甲为英国,甲午战争后对华资本输出减弱B.乙为美国,一战前后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C.丙为法国,一战爆发前在华经济势力最小D.丁为日本,甲午战争后侵华势力急剧扩大

9.

1948年4月,华北各解放区金融贸易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制定了统一的财政金融政策,强调华北各解放区除部分仍在进行战争的地区,一般应以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同年5月,党中央决定取消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成立中央财政经济部。这些举措是基于(  )

A.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B.为战略反攻准备条件C.华北地区已经基本解放D.落实七届二中全会精神

10.

1964年7月,毛泽东在一次外交会谈中指出: 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 到70年代初期,他又进一步提出了 三个世界划分 理论。这些判断(  )

A.阐明了全方位多边外交政策B.打破了旧的国际关系体系C.开始超越意识形态去认识世界D.有利于拓展中国的外交空间

11.

古罗马的道路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里程碑(如下图),记录道路名称、修建者和距离等信息。在奥古斯都及以后,皇帝繁多的头衔名号以及对皇帝的赞语通常占据了里程碑铭文的大部分内容,站点间距离也有略去不记的情况。这一变化可以解读为(  )

A.里程碑不再具有道路标识意义B.帝国时代着力宣扬君主权威C.有效的道路管理消除了地区差异D.道路交通建设提高了行政效率

12.

伊拉斯谟(1466—1536)是尼德兰著名的思想家和神学家,他认为:宗教的精义是个人与上帝的交流,永生的保证并不來自于教堂中的圣礼和仪式,仅在于对基督赎罪的信念;真正的信徒应该拥有发自个人内心的信仰。伊拉斯谟的主张(  )

A.否定了传统基督信仰B.具有个性解放色彩C.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D.揭开了宗教改革序幕

13.

1889年德国国会通过《伤残和老年保险法》,规定年满70岁并缴纳30年以上养老保险费者可以领取老年保险津贴。1900年进一步将领取年龄降低到60岁,缴费年限调整为24年。统计数据表明,1900年德国人的平均寿命不到50岁,人均每年155帝国马克的保险津贴也不能补偿工资的亏损。这说明该法案(  )

A.以提供基本生存保障为目标B.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产物C.具有欺骗性,加重了人民负担D.缓解了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14.

1925年,美国作家罗伯特·亚德写到: 户外游憩时代已经飞速地来临,旅游大潮从东部蔓延到西部……吞没了我们的国家公园,横扫了我们的海滨,让峡谷与山岳变得人满为患,现在又向沙漠和荒野进军。 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

A.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B.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C.进入大众消费新时代D.酝酿着新的经济危机

15.

1974年,日本制定 阳光计划 ,把发展太阳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定为国家战略;法国推出了核电发展宏伟计划,到21世纪初共新建了58座核电站,核电在法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达到43%,超过石油成为主导能源。由此可知,日、法等国的能源开发(  )
①发端于石油危机的冲击 ②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以实现能源自给为目标 ④由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转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 尚滋味,好辛香 ,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 三香 。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茱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 二月播子,四月移植 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 。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 下饭 。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 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岀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10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从8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并赞助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在哈里发的资助和倡导下,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的综合性学术机构 智意馆 ,由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组成。智慧馆以重金延聘了各地不同民族、宗教信仰的近百名著名学者和翻译家,集体从事译述、研究活动,将用重金从各地所搜集的一百多种各学科古籍进行了整理、校勘、译述。他们在对原著直译的基础上,作了大量校勘、注释、质疑、摘要、评论等,发挥了自己新的创见。至阿拔斯王朝前期结束时,古希腊典籍中重要著作都已译成了阿拉伯文,其中有柏拉图的《法律篇》《国家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以及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译作。这些著作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迷人的智慧,不仅大大丰富和增长了见识、学问,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将阿拉伯人由一神信仰阶段带入了层次更高的理性思辨阶段。

——摘编自潘潇寒《阿拔斯王朝百年翻译运动》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深感西方船坚炮利,提出必须 访夷情,译西书 ,开近代翻译先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开始筹建京师同文馆译书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等机构从事大规模翻译活动。徐寿1868年在江南制造总局主持译书工作,大多是根据西文的较新版本,由传教士傅雅兰口述,徐寿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前后译书17部约280万余字,所印书籍涉及经济、军事、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甲午战争之后,翻译活动迎来新的高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式微,翻译活动也逐步走向民间,形成了近代晚期新兴的翻译群体。著名的翻译家主要有马建忠、严复等。他们都满怀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有海外留学或驻外经历,对西方政治、经济、法律等有深入的了解。例如严复提出的 信、雅、达 的标准,确立了翻译作品的真实性、严谨性和可读性。他在所译作品中都有序言,介绍翻译本书的目的,同时对书中旨意进行阐述。如翻译《天演论》中介绍过达尔文的《物种原始》、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翻译《论法的精神》中对旧思想批判尤为突出,倡导“(立宪之国)主人非他,民权是已 的主张。严复的翻译可以说不独是理论学说的介绍而且是一种 批判的武器

——摘编自史日丽《近代翻译活动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年翻译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的背景。(11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甲午战争前后翻译活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翻译活动的影响。(11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表现为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拓、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等,它使民族历史逐渐融为世界历史,极大程度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前进步。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开启了工业革命,以工业、技术、资本、掠夺为核心要素的西方现代化,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把现代化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也暴露出一系列弊病。
……
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开启于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全面铺展新中国的建设的辉煌历程中,一以贯之地致力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世界现代化普遍性和中国现代化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独立自主探索了一条人类通往现代化的新路,以自身的积极创造和主动发展,对人类现代化产生了世界历史性意义。

——摘编整理自英明《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欧美国家现代化历程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要求: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某个方面拟定观点,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