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65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M3出土的夺簋,年代大致为西周中期偏晚到中晚期之际。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命夺管理成周讼事和殷八师的讼罚。相比于其他诉讼类铭文,夺簋铭文中首次将 讼事 作为单独职事来册命。这反映了(  )

A.区域文化交流不断走向深化B.礼乐规范社会秩序作用式微C.西周青铜制造工艺水平发达D.法治成为社会治理重要手段

2.

秦汉时期取名呈现出新取向,以武字、勇字命名的有蒙武、苏武等;以霸字、雄字命名的有王霸、杨雄等;以胜字、广字命名的有陈胜、李广等;以兴字、奋字命名的有阴兴、张奋等;以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含义命名的有赵广汉、张安世等。这一现象体现了当时(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B.主流思想文化内涵发展变化C.尚武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D.选官制度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3.

唐初对官吏和豪强地主占田行为做了规定: 诸占田过限者,一亩笞十,十亩加一等;过杖六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徒一年。 凡是 居官挟势 侵夺私田者 一亩以下杖六十,三亩加一等,过杖一百;五亩加一等,罪止徙二年半 。这一规定(  )

A.有利于赋税制度的构建与运行B.有利于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化C.推动廉洁高效的官僚体系建立D.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最终确立

4.

下表为松江府垦田数和上交的夏秋两税在全国的比重表

年份

垦田占全国百分比

夏秋税粮占全国百分比

洪武二十六年

060%

650%

弘治九年

076%

623%

万历六年

061%

624%

由上表可知(  )

A.区域经济结构的新变化B.江南地区社会矛盾尖锐C.江南地区赋税负担沉重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5.

下表为清初成都城市景观修建情况表

修建时间

修建景观

修建人

顺治十八年(1661

成才文庙

四川巡抚佟凤彩

康熙七年(1668

捐修青羊宫三清殿

四川巡抚张德地

康熙七年(1668

修建了武侯祠的三绝碑亭、惠陵版坊

四川巡抚张德地

康熙十年(1671

杜甫草堂

巡抚罗森、布政使司金携、按察使司宋可发、成都县令戴宏烈等,还有二寺僧

康熙四十三年(1704

锦江书院

按察使刘德芳

康熙三十四年(1695

重建二仙庵

按察使赵良壁

上表反映清初成都城市景观修建(  )

A.广泛调动了社会参与B.蕴含了政治社会意图C.奠定了后世城市形态D.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

6.

京师同文馆建馆初期规定学生数最多不得超过24名, 应由八旗满、蒙、汉闲散内,择其资质聪慧、现习清文、年在15岁上下者,每旗各保送二三名 ,这些学生可获得每月至少3两银子的膏火,学有所成后还有额外的银两奖励。材料强调的是京师同文馆(  )

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B.旨在维护封建统治C.对生源质量的重视D.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7.

下表为1864—1869年汉口茶叶出口统计表

1864—1869年汉口茶出口

上表反映(  )

A.茶叶成为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B.开埠后汉口近代工商业的发展C.汉口在全国商业中心地位确立D.与世界市场联系的区域化差异

8.

抗战胜利后至1947年底,中共在政权建设上坚持了 三三制 政策。但对中间势力的构成重新进行了探讨。毛泽东认为对 三三制 要有新解释: 共产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而不包括反动地主 ,强调民族资产阶级属于中间派。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的专制独裁B.革命进入了新阶段C.战略反攻时机成熟D.受苏联革命的影响

9.

1960年,安徽省省委书记曾希圣试行 定产到田,责任到人 ,10月,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据36个县的调查,施行责任田后平均亩产比上年增加38.9%。这一政策(  )

A.源于农民的自主性探索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C.反映建设道路的新探索D.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10.

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必须是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方向,要看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是不是起了显著的作用。据此标准,这一时期的劳模精神应概括为(  )

A.开拓创新、巧干实干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C.爱岗敬业、争创一流D.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11.

不同时期的古埃及文献对边疆有不同的记述。最初,边疆用来区分埃及疆域内不同区域的界限;随着古埃及人对地理认知的增强,边疆则更多用于埃及和外族疆域的划分,埃及人由最初对边疆的恐惧发展为对边疆扩展的期待。这种变化(  )

A.肇始于古埃及国家专制集权体制建立B.说明地理知识进步是对外扩展的动力C.映射出埃及人对周边地区影响力增强D.源于古埃及国家实现了国家最终统一

12.

《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两位骑士相遇,双方想起对方深爱着艾米莉而怒火中烧。阿西德对派拉蒙以死相威胁,不过答应第二天给派拉蒙带来甲胄和武器。虽然阿西德有能力取派拉蒙的性命,但他没有乘人之危,而是显现了君子风度。故事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传统思维决定问题解决B.人文主义思想色彩浓厚C.财富观念的近代化变迁D.理性主义思想观念传播

13.

1883—1907年,埃及棉花出口总值由800万英镑增加到3000万英镑。正因如此,1882—1914年埃及的经济被称为 农业经济专业化 时期。英国驻埃及领事克罗默说英国对埃及的政策首先是要求埃及向英国出口棉花,然后再从英国进口棉织品。这反映(  )

A.全球化生产分工的发展B.埃及农业经济的专业化C.经济殖民的进一步强化D.国际贸易持续不断发展

14.

20世纪法国政府内部创立了一些咨议会、委员会和办公室。这类机构在粮食供给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如1914年8月建立研究委员会,1916年7月创立粮食供应咨议会,负责收集谷物供给信息、促进谷物进口、管制谷物流通、调控谷物价格。这表明(  )

A.战时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B.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开启C.自由主义政策的根本调整D.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扩展

15.

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时期对外援助并不积极,但基本上维持了杜鲁门政府经济、技术援助的规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即第二届政府时期,开始更多地关注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由强调军事援助,逐渐演变为突出经济援助和经济建设。这些变化(  )

A.说明美国改变了冷战的思维B.反映出美苏由对抗走向缓和C.旨在与苏联争夺 中间地带 D.加重了美国冷战的经济成本

16.

新加坡公共假期包括:开斋节、农历新年、哈芝节、耶稣受难节、劳动节、卫塞节、国庆节、屠妖节、圣诞节。这反映(  )

A.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包容性B.新加坡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C.现代科技下文化认同的危机D.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二、材料阅读

17.

【水利与中国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全国各地区水利工程总数中,北方的陕豫晋冀水利工程所占比例,在汉、隋唐和宋,分别为81%、41%、6%;苏浙闽赣皖川水利工程所占比例在以上各时期分别为12%、45%、69%。战国时秦的地广人稀能吸引地狭的三晋农民,汉代郑白渠能 衣食京师亿万人口 ,唐有 秦中地狭收粟不多 之忧。南宋时西北流寓之人遍满江浙闽广,东南沿湖沿海及丘陵地区圩田、围田、梯田、塘坝、涂田得到开发。明朝移民开发了长江中游两湖平原农田水利。 人与水争地为利,水必与人争地为殃。 明清江南地区出现了不满乃至反对运河漕运的思想。 会通河全是人力做成,使水节节就制而为我用,功亦伟矣。然当时臣工,何不移此心力,共成西北水利,而顾为此以困东南,大巧反为大拙 ,有人痛心于国家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道光时才停止漕运,实行海运。

——摘编自王培华《水利与中国历史特点》

材料二
《史记·河渠书》有 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的记载。隋王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至通州、南达杭州的南北大运河。唐代自安史乱后,长安政权之得以继续维持,除文化势力外,仅恃东南八道财赋之供给。古代都江堰灌溉总面积为150余万亩,至1949年前夕,灌溉面积为200余万亩。1949年以后,经过大力整治扩建,现灌溉面积已扩大到1026万亩。同时,都江堰引水还保证了成都平原工业发展用水和数千万人民生活用水。东南沿海的鉴湖水利工程修建成功以后,由于其巨大的拦蓄能力,使山会平原解除了来自稽北山地的洪水威胁。千百年来,在运河开挖、修治和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作用,在运河区域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

——摘编自王培华《古代水利工程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建设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6分)

18.

【教育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06年3月,清政府学部拟定了《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提出了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五宗旨,经清政府批准正式颁布,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中央政府明令颁发的教育宗旨。民国时期,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期间,先后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和《对于教育宗旨之说明》中,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新思想。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 。此乃他为民国教育提出的 五育 并举、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教育宗旨。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后,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是: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助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劳动和劳动教育是人存活的自然手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国家以建设与恢复发展为主要任务,劳动教育也以个人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为主要目的进行初塑。国家将这一时期的教育方针定义为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通过教育支援工农生产,通过教育推动国家建设。1950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报告中最初提及 实行教育与生产结合 的教育方针。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劳动教育在新中国国家政策中有了新的内涵,推动与基础生产相结合的劳动成为教育的新形式,在劳动中开展教育、通过劳动进行教育以及劳动推动教育发展。

——摘编自张雨强《新中国成立70年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教育方针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的新变化和意义。(6分)

19.

【近代西方竞技与休闲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体育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教育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和遗传学家大量出色的研究成果,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走过黑暗的中世纪,类似柱头隐士西缅的禁欲主义思想不再被时代所推崇。强加在身体及身体运动上的种种谬论被冲破, 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个基督徒的天职之一 的观念出现。体育赛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人力、物力、财力、海陆空交通与媒介的传播领域,都需要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首次使用了双镜头照相机进行终点摄影,电动计时和终点摄影仪也第一次非正式在奥运会上使用。大众需要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愉悦身心。体育赛事中蕴涵的文明竞争和肉体技能较量的文化特质恰好吻合了人们的交往和身心需求,而娱乐文化的阶级趋同,也是资本主义开拓新市场和赢得工人阶级拥护的必要途径,这又为职业体育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苏雄《近代国际体育赛事的形成与发展管窥》

材料二
集体体育项目恰好表现出了群众性休闲文化的复杂性。群众性休闲文化的兴起是西方工业化对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影响。美式足球和垒球在业余和专业的范围都成了新的兴趣中心。这些运动虽然是以传统游戏为基础,但却是靠规则和仲裁组织起来。他们教导合作与纪律的美德,有为将来的工作和军队生涯做出准备的意义。大批以橡胶材料球类为基础的体育器械、专业运动队以及运动场馆,很快成了主要的事业项目。在1896年开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后,甚至成了民族主义情感的一种方式。新的闲暇兴趣反映着西方社会中普通民众的一种复杂态度。

——摘编自【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价值。(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剧作人物与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作品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者

汤显祖(15501616

莎士比亚(15641616

主人公

杜丽娘

朱丽叶

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

手不许把秋千索擎,脚不许把花园路踏,整日只能呆在闺房刺绣、读书。门当户对封建传统婚姻道德严重摧残着青年男女正常的人性,葬送了他们的自由爱情和幸福婚姻。

中世纪行将崩溃、新时代的曙光已经照临走在时代进步前列的意大利,有参加舞会、结识朋友的机会。

主要情节

杜丽娘争取的婚姻自由带有浓重的妥协色彩,她还魂以后还幻想让父母承认他们的婚姻,仍没有摆脱官本位的功名利禄思想,追求夫贵荣

面对封建世仇对自己美好爱情、幸福婚姻的迫害和摧残,她表现出了大胆、开放、主动、坚强的思想行动,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和反抗。

结局

杜丽娘和柳梦梅做出了退让和妥协,重新回到了封建社会的和谐状态。

罗密欧与朱丽叶遭到了毁灭

对爱的追求

表现内在一些,隐密一些

外露、激越

在爱情遭遇考验时

都表现出执着的一面

——摘编自黄江玲《戏剧人物杜丽娘与朱丽叶之比较》

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