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835

一、单选题

1.

表1是两则取自《商君书》的材料。这反映了当时秦国(  )

表 1

《画策》

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不打胜仗,无

《赏刑》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A.整体国家实力远超东方六国B.军队的战斗力及国家动员能力强大C.变法得到广大民众普遍拥护D.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

2.

图1所示的路线应是(  )

图1

A.秦始皇历次的巡行路线B.汉丝绸之路的主要商贸路线C.秦统一六国的进军路线D.汉平定七国之乱的调兵路线

3.

表2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的户口数表(据当时官府户籍统计所得约数),影响其中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表2

时间

户数

人口数

东汉

157

10677960

56486856

263

663423

1466423

4432881

7672881

263

280000

940000

280

523000

2300000

西晋

280

2400000

16160000

A.社会秩序的变动B.户籍制度的调整C.中央集权的消长D.人口的大量流动

4.

宋人庄季裕曾记载: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这说明当时(  )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B.经济城镇兴起C.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D.边境贸易繁荣

5.

明太祖曾在宫门前铸了一块铁牌,上书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明代仍出现了王振、 刘瑾、魏忠贤等 权阉 ;清朝设立了专门管理皇帝生活起居的机构——内务府,由专门官员执掌,终清一代宦官们 毋得任事 。这反映出(  )

A.官僚制度的渐趋完善B.中枢权力机构异化C.专制制度进一步发展D.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6.

19世纪中期,清政府编纂的中外交涉档案中多采用 夷务 一词;20世纪初,档案中改用 洋务 一词;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交涉中多出现 外交 词汇。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国际地位不断提升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觉醒C.近代外交体系形成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7.

有史学家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历史事件 体现了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同时又是恢复自然经济和维护传统文化秩序的保守心理的反映 从爱国主义出发而希望回到中世纪 。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8.

20世纪40年代末,东北、华北地方人民政府给农民颁发土地执照、土地房屋执照。这一做法(  )

A.践行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D.维护了革命统一战线

9.

图2是1957年12月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共计4枚。当时这套邮票的发行意在(  )

A.展现国民经济恢复的成果B.落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C.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D.激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10.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以某项专业的生产和经营为主的 专业户 ,城镇地区出现了以个人及家庭为生产经营主体的 个体户 。这一现象的出现(  )

A.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顺应了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C.缓和了城乡经济发展不均的矛盾D.说明城乡体制改革同步推进

11.

14世纪,英国约克郡一名丝绸商因拒绝行会检查官检查自己的秤砣,遂被行会到市长处控告其违反行会章程。尽管该商人申辩自己是无辜的,12名陪审员仍然认定其有罪,随后市长、市议员和市政官便对该商人进行罚款处理。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城市的司法权由行会掌控B.城市治理出现近代化趋向C.行会阻碍了城市商业的发展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12.

1563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学徒法令》,该法令对雇工工资进行管制,明确规定应根据物价水平来厘定工资标准,并对违反法令的劳资双方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这一法案存续了二百多年,直到1813年,英国议会宣布废除了该法令。这反映了(  )

A.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B.代议制民主的完善C.经济思想的转变D.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13.

19世纪,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东方世界是世界历史的起点,而 西方绝对是历史的终点 。1918年西方学界出现了 西方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灭亡 的声音。这一转变是由于(  )

A.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传统国际秩序B.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方向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D.战争引发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14.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美国的参议员杜鲁门说: 如果我们看到德国占了上风,就应该援助俄国;如果俄国要赢了,就去帮助德国,这样才能让他们拼个够,尽管我可不希望看到希特勒获胜! 由此可见,杜鲁门希望美国(  )

A.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B.抛弃意识形态偏见C.奉行功利主义外交原则D.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15.

表3是美国1960—1993年间科技研发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情况(%)。表中数据说明美国科技发展过程中(  )

A.经费来源结构日趋合理B.市场的调节作用明显增强C.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小D.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减弱

二、材料阅读

16.

荀子的刑法思想在先秦儒派学者中独树一帜,后世学者对此多有关注与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荀子的刑法思想

材料一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通 ,人为努力)也。
圣人化性而起伪(为),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而过,宁僭勿滥。                                                          ——《荀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主要刑法思想。(4分)
(2)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选取材料二中的一种观点加以评述。(6分)
(3)你认为对 荀子刑法思想 的研究有何价值?(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女学传习所

材料
图3为清末《星期画报》第二期(1906年8月)刊发的《女学传习所开学》。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描绘的女学传习所开学情形加以阐释。(13分)

18.

表4为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主要渠道的部分研究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表 4

渠道一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等人在日本留学期间逐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中国知识分子主要通过译介日本期刊上有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从而在中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周恩来、蔡和森、陈延年等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留学欧洲时,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们向国内志同道合者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渠道二

十月革命的炮声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了中国,19211月瞿秋白赴苏俄学习,学习期间他不但读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还直接接触到了列宁的思想,也是早期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者。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先后派出了大批干部赴苏联学习,而且越往后,马克思主义通过这条传播途径所起的作用越大。1930年以后,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就被大量地翻译成中文,传播到国内来了。

——摘编自俞樟华、俞扬、陈含英《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主要特点概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的变化做合理的解释。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革命和平共处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逐步形成了世界革命思想,认为俄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要互相促进。十月革命后,列宁将这一思想确立为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要在国际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 建立统一的世界苏维埃共和国 。1918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阐述, 十月革命利用了国际帝国主义的 暂时故障 才能够取得胜利。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俄国苏维埃始终孤立无援,那么前途是没有希望的,能够拯救俄国的是唤起 全欧洲的革命 ,从一国的革命转变成世界革命。 1920年夏苏维埃政府曾尝试借苏波(波兰)战争来唤起世界革命,最终失败。

——据杨泰龙《列宁世界革命理论的发展演进及其意义》等

材料二
1921年3月,苏波签订里加和约后,列宁对外战略发生明显转变,把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问题提上日程。1921年5月,列宁在俄(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对国际 形势进行分析,认为苏维埃政权在国际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今后俄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和平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 通过我们的经济政策对国际革命施加我们的主要影响。 1921年,苏俄先后与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签订了贸易协定。1922年,苏俄政府参加了战后恢复欧洲经济问题的热那亚会议,使苏俄第一次在法律上被西方资本主义大国所承认。

——陈杰军《从唤起世界革命和平共处转变的时间和原因》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列宁外交战略转变的理解。(1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