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图1
图4 1950—1955年在华进出口外商经营情况
?时期 阶层
雇佣劳动者
法官
贵族
1700
13%
32%
26%
18世纪下半叶
35%
58%
53%
图5 《集体农庄的节日》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解光云《述论古典时期雅典城市的商业经济》
——摘编自蔡敏《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
——摘编自袁永友、王云《我国改革开放40年内陆市场的变迁——以武汉商贸流通为例》
三、开放性试题
阶段
现象
16—17世纪的欧洲
现象一:新教普及,教区和领土纠纷加深,17世纪欧洲战争频仍,严重社会危机。
现象二:超国界的宗教权威式微,教权国家衰弱,封建王权正统与国家主权得到确认。
现象三:新民族语言出现,宗教宽容与自由原则确立,世俗的资本主义世界观逐渐成型。
现象四:封建等级制为基础的采邑制向各邦国、城市平等参与的“联邦制”发展 。
18—20世纪中期的世界
现象一:欧洲政治革命、经济革命与思想革命交义进行,民主、民族主义逐渐普及。
现象二:以资本主义政治法律规范为政治联系纽带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趋于成型。
现象三:一战与二战,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与民族主义的盛行。
现象四: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争取独立自主,强调主权完整的民族逐渐成长为民族国家。
20世纪中期至今的世界
现象一:两极格局,殖民体系的瓦解,全球性民族国家体系的建立和强化。
现象二:全球化下,国家主权和国家认同遭受冲击,弱小民族国家的边缘化 。
现象三:传统民族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型;包容众多族类共同体的民族国家重构。
现象四:区域集团化下,国家主权的让渡与维护,民族国家新样式的探素。
——摘编自张国清《民族国家的观念》等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杨会清《清末“新政”与江西早期现代化》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白寿彝《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