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282

一、单选题

1.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载:夏,大旱。公欲焚巫尪(古代祈雨女巫)臧文仲曰: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此其务也……公从之,是岁也,饥而不害。这反映此时(  )

A.小农经济维系国本B.礼乐制度受到挑战C.治国理念渐趋理性D.儒学得到一定重视

2.

汉画像石中描绘力士斗兽的题材有很多,图1画面有一力士,仰面跨步挥臂,与左边狂奔而来的牛相斗,牛怒目弓背,以角前抵,画面右侧一狮被力士击败而逃。这类画像石 (  )

图1

A.印证铁犁牛耕的推广B.体现了崇尚勇武的时代风貌C.凸显社会矛盾的尖锐D.展现了注重意境的绘画风格

3.

观察下图,与隋朝相比元朝水运的变化缘于(  )

A.政治中心的东移B.对外贸易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南移D.疆域面积的扩大

4.

自明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这一变化旨在(  )

A.提升内阁地位B.削弱六部职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助推君主集权

5.

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思想的成熟涌现在靠着几本自然科学和政法书籍的知识来探索研究的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头脑中,而没有出现在亲身去过西方、见闻知识远为博洽的早期维新派马建忠、薛福成身上。这主要是由于(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B.早期维新代表与正统思想划清了界限C.甲午战败骤然加剧民族危机D.维新派将儒学经典与西方思想相结合

6.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提出了 工厂卫生及劳动条件以法律规定;制定强迫的劳工保险法(灾病死伤的抚恤等),工人有参与办理保险事项之权;救济失业之工人 等。这一草案的通过(  )

A.适应了国民革命形势的需要B.源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强调城市是中国革命的中心D.推动了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出现

7.

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根据地的金融和外贸是由政府经营和管制的,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基础上的公私混合性质的初始的市场经济。政府放手让经济沿着市场遵循等价交换等基本经济规律发展,以法律制度保障经济行为主体的人权、财产、物权。这反映出(  )

A.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得到实践B.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扩大C.党的工作重心逐渐实现了转移D.社会主义改造在根据地的试行

8.

如图4所示,决定这一历史进程快慢及走向的关键因素是 (  )

图4 1950—1955年在华进出口外商经营情况

A.一边倒 外交方针的实施B.国民经济的恢复C.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D.朝鲜战争的爆发

9.

罗马帝国著名法学家盖尤斯在《金言集》中说到: 不属于任何人之物,根据自然理性归先占者所有。 由此可知,罗马法(  )

A.在发展中继承传统B.轻视物权保护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提倡人人平等

10.

表1:18世纪巴黎部分阶层拥有图书的比例情况表

时期    阶层

雇佣劳动者

法官

贵族

1700

13%

32%

26%

18世纪下半叶

35%

58%

53%

表1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巴黎(  )

A.启蒙思想流行B.文化趋于活跃C.阶层分化明显D.私人撰述丰富

11.

共产主义产生是由于大工业以及相伴而生的现象: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无法控制的竞争;具有日趋严重的破坏性和普遍性的商业危机;无产阶级的形成和资本的积聚以及由此产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材料旨在说明(  )

A.商业危机引发阶级斗争B.资本主义矛盾运动不可调和C.工业革命激化社会矛盾D.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2.

图5是苏联艺术家普拉斯托夫创作于1937年的作品,以庆祝农庄大丰收为主题,画面色彩明亮而活泼,显示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该作品可用于说明苏联当时 (  )

图5 《集体农庄的节日》

A.农民群众的经济建设热情高涨B.国家工业化推动农业发展C.艺术创作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D.流行浪漫主义的绘画风格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古典时期,地中海很多城邦粮食的输出、输入由政府经营,相互间订立 贸易合同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雅典城市与希腊其他城市之间的城际 互市 贸易也逐渐兴起。雅典的对外贸易是双向的。雅典既加工制造常用的金属与贵金属、木材、羊毛、皮革、琥珀、象牙等产品,又向域外输出本地的葡萄酒、橄榄油、纺织品、精美工艺品、陶器、军器、金属器皿、白银,以及其他手工制成品。雅典、米利都和科林斯等皆是当时希腊城际 互市 贸易中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

——摘编自解光云《述论古典时期雅典城市的商业经济》

材料二
春秋时期冶铁业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使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商业和城市也开始繁荣。与此同时, 工商食官 制度开始瓦解,个体手工业者、自由商人开始出现,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私人经济的崛起,促进了战国商业的空前发展。商人的活跃尤其是富商大贾的出现,金属铸币的广泛流通以及高利贷的产生,作为商业都会的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古代社会的面貌,对政治产生了较大影响。

——摘编自蔡敏《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武汉70多个国优名牌享誉全国,由历史上小小的 汉口正街 演变为小商品市场的 天下第一街 ,成为武汉商贸业发展的一张名片。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社论,汉正街一夜之间闻名全国,电视剧《汉正街》也曾一度热播,汉正街以商贸流通发达的形象再获盛誉。尤其是它 买全国,卖全国 的经验,成为改革开放初期 对内搞活的典范

——摘编自袁永友、王云《我国改革开放40年内陆市场的变迁——以武汉商贸流通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典时期的雅典与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贸易的相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典时期的雅典与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贸易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 汉正街 商业贸易发展的历史经验。(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发端于欧洲。下表呈现的是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现象。

阶段

现象

1617世纪的欧洲

现象一:新教普及,教区和领土纠纷加深,17世纪欧洲战争频仍,严重社会危机。

现象二:超国界的宗教权威式微,教权国家衰弱,封建王权正统与国家主权得到确认。

现象三:新民族语言出现,宗教宽容与自由原则确立,世俗的资本主义世界观逐渐成型。

现象四:封建等级制为基础的采邑制向各邦国、城市平等参与的联邦制发展 。

1820世纪中期的世界

现象一:欧洲政治革命、经济革命与思想革命交义进行,民主、民族主义逐渐普及。

现象二:以资本主义政治法律规范为政治联系纽带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趋于成型。

现象三:一战与二战,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与民族主义的盛行。

现象四: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争取独立自主,强调主权完整的民族逐渐成长为民族国家。

20世纪中期至今的世界

现象一:两极格局,殖民体系的瓦解,全球性民族国家体系的建立和强化。

现象二:全球化下,国家主权和国家认同遭受冲击,弱小民族国家的边缘化 。

现象三:传统民族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型;包容众多族类共同体的民族国家重构。

现象四:区域集团化下,国家主权的让渡与维护,民族国家新样式的探素。

——摘编自张国清《民族国家的观念》等

请选取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某个阶段,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就该阶段的2—3个历史现象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20世纪初,在清政府的敦促下,固守传统的江西察觉到欧风美雨给沿海地区带来的变化,开始了一场振兴江西的改革运动。经济方面,江西政府在各地广设工艺传习机构推广先进技术,以实行免税、专卖特许权扶持工业发展,还根据清政府颁布的《商会简明章程》扶持商会发展。据统计,1901—1908年,江西共创办了37家较大的近代企业。1901年江西商务总会建立后,各地相继设立商务分会。政治方面,江西政府积极配合朝廷的 立宪 运动,于1909年成立江西省谘议局,开始进行民主选举、参政议事等活动。江西省谘议局议员曾围绕时任巡抚征钱改征银的讨论案展开激烈的争辩。教育方面,根据清政府改书院为学堂的谕令,江西很快掀起兴办新式学堂的高潮,如1903年创办江西大学堂等。同时,据统计,1900—1908年,江西籍赴日留学者不下300人。总之,清末 新政 期间,江西紧跟形势,积极创办近代企业、近代教育和近代组织,从而启动了江西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杨会清《清末新政与江西早期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振兴江西的改革 实行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振兴江西的改革 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 中国建议 。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 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这日,与会的 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能够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联合国宪章》签署的意义(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李心传(1166——1243),南宋隆州井研(今四川)人。父李舜臣,治《易》颇有心得,以所著《本传》三十三篇为朱熹所称道。受父亲影响,十四五岁时就立下修史之志。然其在科场上不得意, 于是绝不复应举,闭户著书 。其少年的经历与见闻,为其修史提供了条件。而关心天下,辑录文献掌故的他为修史准备了资料。其史学著作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旧闻证误》等。其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高宗一朝史事 ,吸收了《左传》《汉纪》《后汉纪》在编纂学上的优良传统,编年系事,又不为例所限。他在注中引用的材料,有书名可据的,近两百多种。他非常重视材料的考辨,求真去伪,择善而从。后人称其 辨驳详明,根据凿凿 。有学者评论: 其文虽繁而不病其冗,一切是非得失,皆据实铨叙。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心传编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心传编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体现出的史学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