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516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宗族之间的纠纷一般由王朝审理解决,而宗族内部的纠纷则由宗族首领自行解决,王朝不会予以干涉。但当贵族无力控制其属役,甚至由此致使其族氏内部秩序遭到破坏,引发族内的纠纷时,王朝司法会及时介入其中。这表明当时(  )

A.原始民主传统仍具较大影响力B.国家的公共权力色彩有所加强C.宗法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减弱D.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2.

东汉有 三互法 :甲州人在乙州为官,同时乙州人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不但不能到乙州为官,也不能到甲州为官。三州婚姻之家也是如此,例如,史弼是陈留考城人,其妻是山阳巨野人,朝廷任命他为山阳太守,他以三互法为由,转拜为平原相。该制度设计旨在(  )

A.提升国家治理效能B.弥补政府监察体系的不足C.完善官僚选拔制度D.推动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

3.

唐代宫廷内外充任侍卫宿守或征战者,有不少来自胡人系统。但这些胡人的子孙仅隔一两代,便 不以冠缨在念 ,例如,曲信则 少便静默,敦阅诗书 时荣屏绝,事研精释典 ,安令节 出京兆礼教之门,雅好儒业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民族交融消除了文化隔阂B.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形成C.华夏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D.崇文抑武 成为社会共识

4.

北宋初年,胡瑗在学校中设立经义和治事二斋,依据学生的才能、兴趣志向施教:经义主要学习六经,治事又分为治民、讲武、水利和历算等科,凡入治事斋的学生每人选一个主科,同时加选一个副科。宋仁宗把胡瑗的教法作为太学的教学标准加以推广。这些举措(  )

A.革除了科举考试制度的弊端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教育的控制C.意在转变国家人才选拔方向D.促进了综合型官员群体的成长

5.

明清时期,南方很多地区出现了 一田二主 的现象:一块土地分为田底和田面,田底持有人没有耕作权,只有收租的权利;而田面持有人享有耕作权,并有向田底持有人交租的义务;田底和田面可以自由独立进行买卖、典当、馈赠等,双方互不干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C.人地矛盾得到缓解D.小农经济发展受阻

6.

明清之际传入国内的西方文献约有450种,士大夫关注的基本上是以天文、历算为中心的宫廷科学,技术知识往往被视为雕虫小技。鸦片战争后,西学传播的重点转向实用的军事技术和与发展实业有关的各种应用技术。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A.士人学术旨趣的异变B.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C.洋务运动重心的转变D.时局变化的现实需要

7.

1879年,薛福成在谈到中国税则问题时明确提出: 凡欲广其贸易,增其年税,或致他国难以自立自主,他国同此原权者,可扼之以自护也。又曰,若于他国之内治有所妨害,则不行。 这反映出,晚清时期(  )

A.外贸入超局面得到遏制B.近代经济观念转型艰难C.国家主权平等意识增强D.政治变革心理潜滋暗长

8.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民说》,鼓吹个人从各种共同体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强盛所要求的健全 国民 。到五四时期, 新民 说被 新人 说取代, 新人 人类中的一个人 ,而不是 国家 中的一个 ,陈独秀甚至明确提出 国家也不过是一种骗人的偶像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B.知识界对西方文明有所反思C.中外文明呈现融合的趋势D.民众民族主义意识空前高涨

9.

表1是1942—1943年晋西北二专区精简后编余干部安置情形一览表。这一举措,有利于(  )

项别

到县工作

到区工作

学习

生产

养病

到部队

到村工作

民运

什务

其他

合计

河曲

1

1

26

1

3

18

50

保德

2

5

8

4

4

25

2

1

51

偏关

3

5

2

5

31

46

岢岚

8

10

25

1

44

五寨

3

1

9

2

7

22

神池

3

3

12

4

9

16

47

专署

5

6

3

22

3

2

2

2

45

贸易局

3

86

89

总计

5

23

19

178

14

25

124

2

2

2

394

A.巩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B.扩大工农苏维埃政权影响C.加强根据地的基层建设D.推动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

10.

图1、图2是新中国成立后返乡人员证件的图片。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旨在(  )

A.打破帝国主义的敌对封锁B.推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C.应对严峻的经济困难局面D.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转型

1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事务管理的权力,通过发动群众运动,支持和帮助人民当家作主。1978年后,党提出了 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 的科学论断,落实了依法治国、以人为本、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诸多先进理念。由此可见,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突出特点是(  )

A.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B.由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C.法制建设服务于政治的需要D.由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

12.

《汉谟拉比法典》主要是把过去已发生案件的处理作为判案的参照系,罗列许多具体案例,制定法律处分条款。《十二铜表法》条款的制定不是参照某一案例,而是考虑可能发生的案件,从法理角度加以抽象,具有普遍性意义。由此可见,两部法律(  )

A.成熟程度存在差异B.彰显人文主义精神C.价值取向有所不同D.具有灵活务实特点

13.

中世纪早期,法国国王于格·卡佩质问诸侯阿尔德贝特: 谁让你成为伯爵? 后者则反问: 谁让你们成为国王? 到路易六世统治时期,如果没有紧邻诸侯的允许和护卫,他外出巴黎都不能超过第三个界碑。这说明,当时(  )

A.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B.庄园经济占据主导C.贵族王侯有世袭特权D.王室权威积弱不振

14.

英国1875年颁布的《食品和药物销售法》规定,所有到达英国口岸的茶叶必须通过政府指定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通关,美国1897年颁布的《茶叶进口法案》也通过规定标准茶样和设定关键指标对进口茶叶进行审查。此类法令的颁布(  )

A.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B.确立了茶叶生产标准C.有利于规范贸易秩序D.扩大了世界贸易规模

15.

19世纪90年代初,恩格斯认为,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没有私人生产,而且也没有了无计划性。 但是在这里剥削变得这样明显,以致它必然要崩溃。 该论断意在(  )

A.说明社会主义到来的条件更加成熟B.肯定垄断组织对社会进步的作用C.强调暴力革命方式已不符合历史潮流D.揭示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16.

从1964年起,美国高校定期进行常规性和高强度性非洲语言培训项目,开设的非洲语言课程约有二十种,到1968年全美高校的非洲研究项目增加到38个。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国际政治力量的变化C.种族歧视政策的松弛D.资本主义阵营的瓦解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史论,原指作史者在 本纪 列传 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史论与史实、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材料一
今天下之大患,在金人与蠡起之盗贼,其势非复方镇之制,而假之权不足以捍御。为今之计,莫若以太原、真定、中山、河间建为藩镇,择镇帅拊之,许之世袭,收租赋以养将士,习战阵,相为唇齿以捍金人,可无深入之患。又沧州营平相直,隔黄河下流及小海,其势易以侵犯,宜分滨、棣、德、博,建横海军一道,如诸镇之制。则帝都有藩篱之固矣。

——摘自《李纲全集·卷一七三·靖康传信录下》

材料二
当太宗分置节度,皆在边境,不过数府;其带甲十万,力足以控制寇乱。故安禄山、朱泚皆凭方镇而起,乃制乱者亦藉方镇。其后析为数十,势弱兵单,方镇之兵不足相制,黄巢、朱温遂决裂而无忌。然则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宜将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固原、延绥俱设方镇,外则云、贵亦依此例,分割附近州县属之。务令其钱粮兵马,内足自立,外足捍患;田赋商税,听其微收,以充战守之用;一切政教张弛,不从中制;属下官员亦听其自行辟召,然后名闻。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方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纲、黄宗羲对藩镇态度的异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历史史论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晚清驻外领事自1877年新加坡首开其例,至1912年清帝逊位止,晚清有资可查且备有籍贯的驻外领事者计108人。

表2 晚清驻外领事籍贯分布比较表

籍贯

人数

所占百分比

位次

广东

37

3426

1

江苏

16

148

2

浙江

11

1019

3

安徽

10

926

4

当地华商

6

556

5

八旗

5

463

6

福建

5

463

6

湖南

4

370

7

贵州

3

278

8

江西

2

185

9

湖北

2

185

9

山东

1

092

10

山西

1

092

10

四川

1

092

10

河北

1

092

10

广西

1

092

10

台湾

1

092

10

美国充任副领事

1

092

10

总计

108

——摘编自赵高峰《晚清驻外领事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2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在16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 专利 。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从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剥削农民,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剥削工人;从寻找新大陆、建立贸易据点,到大规模殖民、建立跨洋帝国,西方现代化展现出恃强凌弱、泯灭人性的掠夺本质。

——摘编自戴维来《世界现代化道路绝非独尊西方》

材料二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锲而不舍、赓续接力,付出超乎想象的艰辛努力,依靠勤劳智慧苦干实干拼搏得来的。中国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式现代化是致力于实现世界和平和睦和谐的现代化;中国还积极以自身发展带动他国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牺牲别人发展自己的现代化,而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发展繁荣的现代化。

——摘编自周文《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并予以评价。(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之处。(8分)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整体历史观念看,汉唐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三条道路:北方草原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汉唐时代,这三条道路上的交流媒介,主要分三类:使节、商旅、宗教人士。以这三种媒介进行的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虽然未从根本上改变彼此的历史进程,但在当时的文化发展中是有很大影响的。

——摘编自张绪山《整体历史视野中的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几个典例》

材料二
政体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共和政体以品德为原则,君主政体以荣誉为原则,专制政体则以恐怖为原则。中国的政体是一个混合政体,因其君主的广泛权力而具有许多专制主义因素,因其监察制度和建立在父爱和敬老基础之上的美德而具有一些共和政体因素,因其固定不变的法律和规范有序的法庭,视坚忍不拔和冒险说真话的精神为荣耀,而具有一些君主政体因素。如果说,因疆域之大而使中国是一个专制政体国家,那么,它或许就是所有专制政体国家中之最佳。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简析汉唐时期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交流的历史背景。(6分)
(2)概括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并分析其主要目的。(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