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34

一、单选题

1.

孟子曰: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他认为君王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特别是为政要使百姓有恒产。孟子在此强调的是(  )

A.君子要提升道德修养B.善政是为政者的责任C.君子须重视百姓力量D.发展生产是治国之本

2.

西汉初,刘邦 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 者置以为三老。县乡三老并不是县廷属吏,没有禄秩,只是享受免服徭役的优待,与县令、丞、尉共同教化百姓。汉初三老的设置旨在(  )

A.扩大统治基础B.实现地方自治C.推动儒学普及D.加强基层治理

3.

北宋时,棉花在两广以及福建南部普遍种植起来,之后向北推广到江西、两浙等南方各省份。南宋时,在淮南、江南东路、两浙路,小麦成为冬季的重要种植作物,稻麦轮种的耕作制度逐渐确立。这说明两宋时期(  )

A.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B.南稻北麦格局开始被打破C.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D.棉花是南方主要经济作物

4.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设立六科给事中一职,六部的官员是六科给事中的主要监督对象。按照朱元璋的要求,任给事中之职者,必须是 忠谏之士 ,并要求其对孔孟之道及程朱理学有较深的造诣, 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不爱富贵而惜名节 。朱元璋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官员选任制度B.肃清官场腐败风气C.巩固儒学正统地位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5.

汉阳铁厂拟建之初,湖广总督张之洞将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在不明铁矿性质的情况下,张之洞购入属酸法炼钢的英国贝色麻炉,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汉阳铁厂后于1896年走上官督商办的道路。这说明(  )

A.汉阳铁厂初期面临资金问题B.西方列强阻碍汉阳铁厂的发展C.汉阳铁厂的创办具有探索性D.汉阳铁厂创新了企业融资手段

6.

《良友》(如图1所示)是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杂志。据统计,在《良友》172期刊物里,登上封面的女性就有161位,其身份有演员、名媛、运动员、艺术家以及新时代群体——女学生。由此可见,当时(  )

图1

A.报刊是主要文化媒介B.女性思想获得一定解放C.社会文化趋于多元化D.中西合璧观念深入人心

7.

中共二大发布的宣言指出,中国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 握手革命 ,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党为保障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联合战线里设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探索出了中国农村革命的新道路B.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C.客观分析了民主革命的实际问题D.开始独立领导国民大革命

8.

一五 计划中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项目在全国地域分布上以分散为主,在具体项目上又集中建设,在东北布置了56项(大多为改扩建项目),其他重点项目(主要是新建项目)布置在京广铁路沿线及其以西地区。这种布局意在(  )

A.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B.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C.更好地接受苏联援助D.方便集结抗美援朝物资

9.

表1所示是第一至第五个中央 一号文件 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  )

表1

次序

时间

主要内容

第一个

1982

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

第二个

1983

放活农村工商业

第三个

1984

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第四个

1985

取消统购统销

第五个

1986

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农村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多次反复

10.

15世纪,意大利学者法尔莱特说: 人们不应该为国家的巨额开支而颇有责词,要知道没有一个国家会由于这些方面的耗费而赤贫,也没有一个人因此而死去……最终无论花费多少财力,它仍会为国家和城市带来荣耀。 这一思想(  )

A.旨在反抗罗马教皇经济压榨B.促成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萌发C.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诉求D.符合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需求

11.

1701年,英国颁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 本国王位与尊号归属于非英格兰王国的人的时候,如果未经国会同意,本国国民不负防御不属于英国的领土而从事战争的义务。 这一规定(  )

A.导致英国国王失去行政权B.突显了议会主权的特点C.使英国免于卷入国际冲突D.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12.

1866年春,伦敦和爱丁堡的制衣工人举行大罢工,资本家从德国、丹麦招募工人破坏罢工。马克思和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呼吁德国工人拒绝前往,并劝说已到英国的外国工人回国,最终罢工取得胜利。这反映了(  )

A.资产阶级试图缓和阶级矛盾B.马克思主义助推欧洲民族民主运动C.工人运动需要加强国际联合D.经济斗争是欧洲工人的主要斗争方式

13.

一战结束后,对于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问题,法国要求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英、法、美三国的这一分歧(  )

A.体现了其对战后秩序的不同诉求B.源于它们对世界霸权争夺的需要C.导致它们因分赃不均而矛盾加剧D.反映了西方大国均势外交的理念

14.

1927~1928年,苏联同西方国家签订了不同类型的技术转让协定。苏联 一五 时期的第聂伯河水电站、哈尔科夫拖拉机制造厂、下诺夫哥罗德汽车厂、顿巴斯煤矿等工程,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从西方引进的新技术。这说明(  )

A.西方对苏联的外交孤立被打破B.经济危机成为苏联发展的机遇C.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显著优越性D.技术交流有利于苏联经济发展

15.

近日,美国OpenAI公司研发的深度人工智能App ChatGPT引发热议,有人称其为生产力工具,也有人因其能够代写论文而对此感到恐慌。根据美国美林银行预测,2025年以前,人工智能的 每年产生的创造性破坏的影响 可能会达到14万~33万亿美元。由此可见(  )

A.人工智能将取代人在生产活动中的创造力B.科技革命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带来新挑战C.人工智能创造生产力的同时又破坏生产力D.人类尚未做好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准备

16.

据统计,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对全球安全倡议表示赞赏支持。这反映出(  )

A.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呈现加快趋势B.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C.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完善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发国际共鸣

二、材料阅读

17.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 一穷二白 ,当时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居民的,城镇居民享受到了从劳动保险、公费医疗到社会福利等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事务主要是由集体(单位)包办的,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和集体共同分担,居民个人则无需缴纳任何费用。而农村居民主要依靠集体组织内部的互助共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本组织成员的住房、教育、医疗及 五保户 的救助等。国家——集体(单位)是当时社会保障的体制特征。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呈现的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集体分担的多元化多层次国家——社会——集体(单位)的体制特征。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打破了单位之间的壁垒,动摇了原有社会保障建立的组织基础。新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府主导基本保障制度以满足人们基础生活的需要,多种社会主体为人们提供相关的保障制度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生活需要,集体(单位)通过带薪休假、医疗体检、考核奖励等各种福利措施及企业年金制度等制度安排,来满足集体成员的特定需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寒、孙堂厚《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制的转变并分析其意义。 (8分)

18.

【近代西方法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世纪以来的法国法律受到了罗马法的深刻影响,自然法的理念十分流行。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按照资产阶级的要求对自然法理念进行了重新阐释,并提出了一系列立法原则。大革命开始后,在这些立法原则的指导下,法国先后制订了一些民事法律。但由于时局动荡,统一的法典始终无法编订。拿破仑掌权后,亲自主持民法的立法工作,多次出席相关会议并裁决争议。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此后,《法国民法典》虽经多次修订,但其原则、框架和风格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并被德国、丹麦等国家所吸收。

——摘编自叶秋华、洪荞《论(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演进:纪念(法国民法典)编纂二百周年》

材料二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
第488条: 满21岁为成年,除结婚章规定的例外,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
……
第544条: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
……
第1101条: 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者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1804年《法国民法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颁布的历史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法国民法典》体现的原则,并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民法典》的历史作用。(8分)

19.

【近代中国城市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表2 近代中国部分城市分类情况

城市类型

代表性城市

综合性多功能中心城市

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重庆均为不平等条约规定的通商港口,且有租界

新型工矿业城市

唐山、焦作、萍乡、抚顺日本有采矿权、鞍山日本有采矿权、本溪日本有采矿权

新型交通枢纽城市

郑州、徐州、石家庄

双重功能的传统政治中心城市

北京、南京、西安

材料二
1840年,中国城市化率约为6.7%,到1936年增至11.2%。其中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沿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西安、兰州等西部城市出现人口减少现象。由于各种天灾人祸,农村不断衰败,人口遂流往城市。但城市经济中商业和服务业占比较大,工业比重很小,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城市化往往表现为人口的机械性增加。城市无业、失业现象普遍,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大量城市居民属于 候鸟性农民工 ,仅在农闲时期在城市谋生。战争灾荒时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结束时人口又大量流出。

——摘编自马先标《百余年近代中国城市化历史回顾与探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并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影响。(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事项,祭祀典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祭祀有祭天地、祭圣贤、祭先祖等。表3所示为有关中国祭祀活动的图片及介绍。
围绕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提取表中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