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赣抚吉十一校”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民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341

一、单选题

1.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24)西周时期,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基于血缘宗亲的伦理秩序。在该秩序下,宗族成员、众庶百姓将 亲亲 尊尊 视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履行符合自己身份的义务,以 这些价值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该伦理秩序(  )

A.扩大了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B.蕴含着 天下一家 的观念C.有助于提升民众的文化素质D.突出了 天人合一 的思想

2.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25)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记载:汉初县令 辟除属吏 多从本县选择,长安、栎阳、洛阳等地县令, 辟除吏官在所郡及旁郡 。这一规定(  )

A.有利于地方治理B.导致了郡国割据C.体现出汉承秦制D.加强了中央集权

3.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26)中国古代石窟寺院盛行于5—8世纪的北魏至隋唐时期,寺院多依山崖开凿,窟前建造木构或仿木构的建筑,窟内雕刻或泥塑造像(如图5敦煌莫高窟泥塑造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当时石窟寺院盛行主要由于(  )

图5

A.雕塑技术的突破B.外来文化占主流C.艺术审美力提高D.佛教兴盛和传播

4.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27)唐代士人科举及第后,入仕还须经过吏部复试,即 释褐(换穿官服)试 ,复试合格,也只授以九品小官。宋代免除唐代的吏部复试,唱名日即 释褐 ,且初授官职从优,升迁快。特别是进士高科出身的,不几年位极通显者不乏其人。由此可见,宋代(  )

A.文官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B.放宽了高级官员的任用标准C.士人入仕的愿望得以实现D.克服了官吏升迁体制的弊端

5.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28)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以 施恩 心态对待条约关系,挪威等小国也与其签约,通过 一体均沾 轻易地获得英、法、美所获条约特权。同治八年(1869年)签订的中英《新定条约》,以 中国允 英国允 的方式首次确认了中英双方各自的利益和诉求。这一变化说明(  )

A.天朝上国观念的消亡B.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C.救亡图存思潮的盛行D.近代外交意识的增强

6.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29)图6为民族资本家张謇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20年代左右创办的主要工业企业及其布局行(  )

图6

A.延续了洋务运动的企业经营理念B.全面实现了实业救国的抱负C.推动中国工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D.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经济体系

7.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30)陈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说: 历来的军事学派一般是研究相等的敌对军力的胜负问题,而我们的军事学派则在回答实力悬殊的军力的胜负问题。 研究革命人民及其军队如何能以少胜多,以小敌大,以弱胜强,便是我们军事学派的革命本质。 陈毅此说的主要依据是(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广泛建立B.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C.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D.中国的民主革命实现了转型

8.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31)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市12个工业企业实行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企业对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经济承包;企业实行 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企业内部针对薄弱环节、关键工序进行单项经济承包,主要有产量承包及新产品开发承包和成本降低承包。这些做法(  )

A.缩小了城乡经济差距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主旨是增强企业活力D.率先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9.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32)在古代雅典城邦,公民是一个特权的身份象征,公民的自由是通过对非公民的奴役表现出来的。城邦的荣辱,公民最先感受到。公民对于城邦抱有一种依托感,这是非公民团体所不能体会到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古代雅典(  )

A.城邦体制具有一定局限性B.居民等级制度较为森严C.公民参政积极性得到保障D.社会内部矛盾趋于缓和

10.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33)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认为, 每个人在现代社会通过创造与追求个人财富的激情的正当性应得到承认……这种利益的激情和情感的正义,才是促使现代商业社会及其制度扩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这一观点(  )

A.反映天赋人权思想B.体现理性主义思维C.注重发挥个体作用D.肯定自由经济理论

11.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34)19世纪以前,德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主要有实科中学和工业学校。19世纪初德国开始建立多科技术学院,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1869年,北德意志联邦营业条例规定不足18岁的伙计、帮工和学徒有进入进修学校接受职业补习教育的义务,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形成。德国的职业教育双元制(  )

A.以适应工业化进程为出发点B.促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C.成为教育与经济结合的开端D.致力于满足民众教育诉求

12.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35)表4为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放弃主权声索的岛屿及有关信息。与材料现象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表4

争议国家

岛屿及个数

地理位置

条约签订时间

条约生效时间

尼加拉瓜

科恩群岛1

加勒比海

1970714

1971425

洪都拉斯

天鹅群岛1

加勒比海

19711122

197291

哥伦比亚

基塔苏埃尼奥浅滩等3

加勒比海

197298

1981917

图瓦卢

富纳富提环礁等4

太平洋

197927

1983923

基里巴斯

坎顿岛等14

太平洋

19791220

1983923

库克群岛

普卡普卡岛等4

太平洋

1980611

198398

新西兰

联合群岛等3

太平洋

1980122

198393

A.苏联的军事力量不断收缩B.美国国家现实利益面临各种挑战C.美国与苏联争霸局面结束D.第三世界成为多极世界重要力量

二、材料阅读

13.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5至18世纪,西方国家逐渐完成了在亚洲国际市场的贸易垄断布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初步形成。此时,明清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实际上,随着政策的时宽时严,官方贸易甚至民间走私贸易从未间断,个别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输出品主要以丝锦织品、陶瓷、冶金制品等手工业品以及茶叶为主,而输入品的种类非常少。大量的贸易出超部分以海外白银流入的方式得到平衡。

——摘编自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仍坚持从内战起实行的保护关税政策。随着海外扩张活动的加剧,美国商品的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起来。除欧洲传统市场外,美洲一些国家成为美国商品的新市场。1900年,美国的出口比1860年增加了3倍,美国在世界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由1860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1866年美国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仅占全部出口的16%,而原料则占72%的比例;到1914年,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比例上升到48%,原料出口下降到40%。

——摘编自孙天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迁轨迹研究(1776—1940)》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15至18世纪的中国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外贸易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对外贸易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历史经验。(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晚清教育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曾国藩创立的湘军,在清朝的军队体制中是属于 勇营 一类。勇营是清朝中后期在国家正规军队不敷使用的时候,临时招募、在绿营之外独自成军、一旦完成预定任务即行裁撤、属于临时性质的军队。曾国藩目睹绿营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屡战屡败、腐败无能、不堪重用,因此,其军事改革主要是效法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练兵之道,意在革除八旗、绿营的积弊,以图造就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曾国藩的军事改革,主要是改变了绿营兵权直接隶属于兵部、掌控于清王朝政府的军事指挥体制、编制以及供给制度。与绿营相反,湘军兵必自招、将必亲选、饷由帅筹、兵随将转、兵为将所有,从根本上改变了军队对国家的依附、隶属关系。后湘军虽被遣散,但李鸿章的淮军、后来的新军等,则基本沿袭了湘军的体制。

——摘编自丁朕义《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军事改革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曾国藩军事改革的特点。(7分)

16.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南北对话是指发展中国家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同发达国家进行的地区性和全球性谈判。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组织和发动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揭开了倡导和推动南北对话的序幕。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不结盟运动适时把工作的重点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它通过召开各种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全面改革国际经济关系的纲领和行动原则,从贸易、援助方面的具体要求,深入到国际经济结构和体制的改革,促使南北对话进入新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面对发展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不结盟运动调整了南北对话的策略,把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加强集体自力更生上,以增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讨价还价能力。

——摘编自高志平《浅论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倡导和推动南北对话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南北对话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冷战时期的南北对话。(7分)

17.

(2023·江西 赣抚吉十一校 联考·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沈其韩(1922—2022),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大型地质勘探队——大冶资源勘探队成立,沈其韩作为业务骨干参与铁矿的详细勘探。他们白天到山野测量,夜晚在室内整理资料,很快完成了整个矿区精细的地形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沈其韩没有回过家,日夜都待在山上。之后,他又参与了山西中条山铜矿勘探。1956年,沈其韩进入地质矿产研究所(后改为地质研究所),开始进行早前寒武纪基础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和变质岩区工作方法的研究。此后,他相继完成多篇代表作,并获得多项国家奖励。在精心从事研究工作的同时,他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他指导的学生,多已成为我国变质岩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刘如楠《沈其韩院士:个人兴趣应和国家需要结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沈其韩对现代中国地质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沈其韩对现代中国地质事业作出贡献的主要因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