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实现共同富裕是人们的理想。早在先秦时期,管子秉承
“天下物利天下人
”的意旨,力主普利万民,富民强国。宗法天道的诸子如晏子、老子、庄子、墨子、孔子等高举损益盈虚的大旗,萌芽了各具特色的共富思想。按照儒家的规划,大同社会的图景是这样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推举出来为大家办事,人人都讲求诚信,崇尚和睦;每一个人都不会只奉养自己的父母、只抚育自己的子女,所有的老年人都能颐养天年,所有的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所有的儿童都能顺利地成长。官修史书《汉书·食货志》阐述了共富策略的践行路径;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民有业。
”主要因贫富悬殊导致的农民起义,大都高举
“等贵贱,均贫富
”的义旗,进行
“武器的批判
”,讨伐无道,劫富济贫,结果或者是改朝换代,或者是迫使统治者对贫富悬殊进行有限度的矫正。
——摘编自高翔《如何理解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夙愿》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共同富裕思想得到发展。《青年杂志》创刊之际,陈独秀就指出:
“财产私有制虽不克因之遽废,然各国之执政及富豪,恍然于贫富之度过差,决非社会之福。
”他认为社会政策应承担调和资本与劳动矛盾的职能,通过保护工人,限制兼并的方式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李大钊在设想未来社会主义时也强调,社会主义并非使人尽富或者皆贫,而是
“使生产、消费、分配适合的发展,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追求建立没有剥削的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确定为奋斗目标之一。
——摘编自蒋永穆《共同富裕思想:演进历程、现实意蕴及路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共同富裕思想内容的新发展并予以简评。(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