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嘉兴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5+2)【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7 浏览数:412

一、单选题

1.

2022年10月,浙江省海盐县村民捐献了一批当地出土的史前文物(图1),有石钺、陶豆等。这些文物最有可能属于(  )

图1

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良渚文化D.商周文化.

2.

战国时期,李斯上书秦王蠃政: 夫物不产于秦, 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材料主要反映李斯劝诫秦王(  )

A.奖励耕战B.广纳贤才C.整顿吏治D.尊奉法家

3.

古代中国是农耕文明大国,农业技术和耕作方式长期领先世界。下列项中, 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农业成就的是(  )

A.《农书》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神农本草经》

4.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

A.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C.租庯调制D.奏折制度

5.

16 世纪末,一位意大利传教士来到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被称为 科学家传教士 。他是(  )

A.克林德B.利玛窦C.欧几里德D.马可·波罗

6.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上述内容摘自(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

2014 年,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将每年12月13日确立为国家公祭日。下列历史事件,与国家公祭日设立密切相关的是(  )

A.台湾被割让B.大革命失败C.南京大屠杀D.汶川大地震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土地对于农民群众和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图2所示土地改革实施于(  )

图2

A.国统区B.农村革命根据地C.解放区D.敌后抗日根据地

9.

新生的人民政权能不能站得住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管好国家,这在相当一部分群众中仍是一一个疑问,……面对复 杂形势和种种考验,党采取一系列积极政策措施来巩固人民政权。 这些措施包括(  )
①剿匪镇反 ②土地改革 ③稳定物价 ④抗美援朝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

周恩来在参加某次重要外交活动时说:“(我们)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下列各项与此次活动直接相关的是(  )

A.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B.中印历史遗留问题完成谈判
C.为中国与亚非国家进一步开展友好合作创造了条件D.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11.

《中华文明史》 写道: 这种体制能够把政权和族权乃至神权巧妙地结合起来,既能保证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巩固,又能够照顾到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 这种体制 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12.

西汉有一百零八个郡国一级政区,由中央直接管理似乎鞭长莫及。 为此, 汉朝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设置中朝B.实施察举制C.设立刺史D.颁布 推恩令

13.

《宋书》 记载: 汉末丧乱, 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

A.是对察举制的全面突破B.以 人才优劣 作为选官标准C.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D.导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14.

根据图3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是(  )

A.夏商周时期B.三国时期C.南北朝时期D.辽宋夏时期

15.

元朝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方式是(  )

A.行省管辖B.宣政院管辖C.宣慰司管辖D.理藩院管辖

16.

道德的普遍原则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 人们可以通过清除心中诸如物欲之类的蒙蔽......来理解认识道德的普遍原则。 与这一思想契合的是(  )

A.致良知 B.格物致知
C.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7.

洪武二十六年,明政府官方所记税粮数为米24729450石,麦4712900石,当年岁入粮数超出元朝大德三年之数2.5倍。某同学对此历史现象进行研究,下列项中应列入其研究范畴的有(  )
①征税税率 ②朝贡贸易 ③人口数量 ④粮食生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

洋务派宜称, 由封建统治者进行某些枝节的改革可以臻中国于富强。维新派认为,中国的富强有赖于根本的改造,但这种改造不必须采取暴力的手段。革命派坚信,只有推翻封建统治,才能改造中国,挽救中国的危亡。 上述材料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富强B.改良C.革命D.救亡

19.

图4为辛亥革命后清政府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方框处最有可能采用的纪年方式是(  )

图4

A.干支纪年B.年号纪年C.民国纪年D.公元纪年

20.

据统计,1905 年中国新学堂已达8277所,学生为258873名,另外还有约400所高等专业学校。此时新式学堂大量出现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预备立宪D.民国创立

21.

某历史学家认为,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个部分的。第一部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划横线处应为(  )

A.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C.李大钊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D.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22.

有学者认为,(中共) 政治局遵循共产国际在城市中发动罢工、怠工和暴动的策略,但毛泽东所采取的 非正统做法 ,使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 非正统做法 是指(  )

A.城市中心道路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工农武装割据 D.持久广泛的游击战

23.

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国而言,1937 年可谓是多事之秋,但也是中国全面抗战之始。下列发生于这一年的事件, 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卢沟桥事变 ②洛川会议
③八一三事变 ④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①④③②

24.

在毛泽东创立的革命理论体系中,有两个革命的相互关系被形象地比喻为文章的上下两篇: 两篇文章, 上篇与下篇, 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 两个革命 是(  )

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B.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C.国民革命、土地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5.

图5为北京郊区1978年和1986年男户主职业占比的情况。与1978年相比,1986年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C.农村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二、材料阅读

26.

中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亦展示了中华文明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张骞, 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闲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

——班固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瓷器是中国人的发明,但是青花却不是,…… (它)是波斯工匠在器物表面绘制生动花纹的钴类染料。了解了波斯人喜好的中国工匠利用自己超凡绝伦的上釉工艺,生产出了深受14世纪波斯市场欢迎的精细瓷器。对于青花瓷的大量需求部分得益于地方宗教的约束。《古兰经》禁止使用金银餐盘的炫富行为,因此青花瓷便成了波斯商人宴客时首选的昂贵餐具。

——摘编自 卜正明《哈佛中国史·挣扎的帝国》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张骞通西域的目的,并结合所学概述其意义。(8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青花瓷在西亚地区流行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彩绘瓷器的创新成果及宋元时期瓷器在中外交流中的地位。(7分)

27.

改良革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故汤武 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在这跌宕起伏的漩涡中, 各种矛盾斗争历历在目。19世纪末,这些冲突更加漱烈。1898年,清帝国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一场成功的改革可能会延缓它的崩溃,而失败只能预示着王朝的覆灭。

——据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整理

材料三
可惜,辛亥革命做了一锅夹生饭,而且夹生得很,米是米水是水的,连粥都未熬成。民国的成立,告别皇权世袭而走向共和,但共和对百姓来说是个画饼,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整理自马未都 《百年辛亥)、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概括材料一的主旨。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特点。(5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改革的名称。并结合所学,阐释这场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7分)
(3)说明材料三中共和对百姓来说是个画饼”的内涵。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另一轨道的理解。(8分)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