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五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623

一、单选题

1.

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聚落遗址里都有为数不多的几座陶窑遗迹。陶窑限定在专门的地点,位于环绕居住区的壕沟之外,与居住区明显分割。这体现了当时(  )

A.阶级分化明显B.城市规划合理C.社会分工已出现D.早期国家的形成

2.

表1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的记述(部分)

序号

记述

(13)

夫盗千钱,妻所匿三百,可以论妻?妻智夫盗而匿之,当以三百论为盗;不智,为收收藏

(15)

夜间盗,藏百一十,其妻、子智,与食肉,当同罪。

(16)

夜间盗,减百五十,告告诉甲,甲与其妻、子智,共食肉,甲妻、子与甲同罪。

由表1可知,《秦律》(  )

A.体现定罪量刑B.蕴含民本思想C.保障等级秩序D.强调儒家伦理

3.

唐代两税法实行 量出为入 原则,先预算国家财政支出的数额,再把总税额分摊给各个地方。它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税收标准,而是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征收。这表明两税法旨在(  )

A.确保财政收入B.减轻地主负担C.消除地方割据D.强化人身控制

4.

宋金政权在一些交界地点设立榷场。金对宋输出的商品有毛皮、人参、银、马等,宋对金输出的物资有粮、茶、铜钱、牛、书籍等。这说明(  )

A.民族交融开始出现B.边疆地区得以开发C.南北民间贸易活跃D.地区经济存在差异

5.

清朝前期,西南各省山区和丘陵得到开发。表2为其部分年份的耕地面积(单位:千亩)

表2

省份

顺治18(1661

乾隆18(1753

四川

1188

45957

云南

5211

7543

贵州

1074

2573

据此推知,这些地区(  )

A.劳动效率迅速提高B.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C.人地矛盾根本解决D.生产专业化的程度增强

6.

1860年5月,英法联军欲大举进犯京津大沽时,两江总督何桂清等人却与侵略军商议 借师助剿 之事。8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之际,清军与驻扎上海的英法 友军 共同阻挡太平军向上海进军。这体现了(  )

A.中外反动势力的利益具有一致性B.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C.长江流域成为西方列强势力范围D.江浙的官员大部分为主和派

7.

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等 旧学邃密,新知深沉 之士,对先秦诸子学说进行全面评估和发掘工作, 子学朋兴 成为不可遏制的潮流,如从墨家发掘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民主性元素、社会平等思想、法治精神、劳动价值论等。这旨在(  )

A.实现百家争鸣B.开启西学东渐C.推动思想解放D.弘扬科学精神

8.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避难上海的德国犹太画家白绿黑以质朴的木刻版画形式,创作了大量体现社会底层黄包车夫的作品(如图1)这反映了(  )

图1 《印度巡捕驱散黄包车》木刻版画

A.西方艺术与东方美学的交融B.现代艺术与写实主义的杂糅C.列强侵略与民众抗争的交织D.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9.

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确立了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四大基本原则。1956年,豫剧电影《花木兰》上映,塑造了巾帼不让须眉、一片赤胆忠心只为祖国的花木兰形象。这体现了当时(  )

A.工业化建设的推进B.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社会主义的新风尚D.百花齐放方针得到落实

10.

表3 建国以来部分学者编写世界史的相关视角和内容

年代

作者、著作

世界史编写的相关视角和内容

1962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

以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作为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准,以阶级斗争为纲,以人民群众为主角。

1994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重构世界史的宏观体系,考察世界由分散演变为整体的全部历程。

20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

展示了世纪之交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的独立见解,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世界历史编写体系。

据表3可知,建国以来世界史的编写(  )

A.确立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世界史体系B.借鉴了苏联的世界历史研究模式C.促进了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D.逐步构建中国的世界史话语体系

11.

图2为公元前6世纪末的波斯帝国王室艺术作品《贝希斯敦铭文》的浮雕示意图,浮雕四周用楔形文字记录了大流士一世的平叛功绩。该作品(  )

A.与历史文献互证能完全还原历史真相B.为研究大流士王权理念提供实物史料C.是破解古代东亚楔形文字的关键素材D.是研究波斯帝国官僚体系的图像史料

12.

11 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认为低品级的教士在神圣性上也高于皇帝,宣称教皇权威在一切事务上享有最高仲裁权和司法权。12世纪中期,教皇与王国等政权间形成法典化的新型封建关系,出现独特的教皇封君制。这表明(  )

A.近代民族国家形成B.教权主导欧洲社会C.封君封臣制度瓦解D.国王丧失世俗权力

13.

17—18 世纪,北美的抹香鲸油为欧美城市的灯塔、路灯和公共建筑提供燃料, 逐渐成为优质工业润滑油。19 世纪末期,美国捕鲸业走向衰弱。据此推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技术革新改变市场需求B.社会就业结构发生变化C.民众生态保护意识淡薄D.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14.

1939年1月,英国政治漫画家大卫·洛(David Low)在伦敦《标准晚报》上发表漫画(见图3)此漫画意在(  )

A.抨击德国对外侵略的嚣张气焰B.揭露英意勾结瓜分埃塞俄比亚C.批判英国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D.说明英德两国矛盾冲突的历史

15.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大量美国玉米免税进入墨西哥,其玉米生产成本是墨西哥的1/3至1/2,致使成百上千的墨西哥农民被迫放弃土地。这(  )

A.加剧了美国对外资本扩张B.推动了美墨间的经济合作C.提高了北美地区贸易总量D.增加了墨西哥的社会压力

16.

表4 2016年知识密集型产业占有关国家 GDP比重(单位:%)

国家

商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公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中高技术产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总占比

美国

1967

1263

600

383

英国

2068

1182

377

3627

日本

1522

1236

851

3609

中国

1682

596

1243

3521

巴西

187

1066

403

2228

据表4可知(  )

A.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B.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下降C.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不断提高D.新兴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图4 《盛世滋生图》(局部)

1759 年,苏州人徐扬完成画作《盛世滋生图》,表现了当时苏州的繁荣景象。画作中,有 14家丝绸店,22家棉布店。米市附近商旅如织,水运繁忙,有服务设施行业如酒楼、饭馆、珠宝、玉器、古玩等。8家烟店中有3家标出“(福建)浦城建烟 的招牌,还见许多钱庄字号。城郊的木渎镇和枫桥镇在图上也被尽情描述出盛采风貌。

——摘编自黄锡之《从<盛世滋生图>看乾隆时期苏州对江南社会经济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盛世滋生图》的史料价值进行评估与说明。(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1919年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要求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政府组织征粮队下乡,以确保征粮任务的完成,并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政府允许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自由买卖。粮食税政策受到农民的欢迎。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材料二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城镇和工矿区人口猛增,但分散的小农业增加生产和提高商品率的能力有限,粮食形势日渐紧张。为了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粮食,稳定粮价,消灭粮食投机,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简称统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销),规定 一切有关粮食经营和粮食加工的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经营的粮店和工厂,统一归当地粮食部门领导 ,要求 城市居民购得国家计划供应的粮食,如有剩余或不足,或由于消费习惯关系,须作粮种间的调换时,可到指定的国家商店、合作社卖出,或到国家设立的粮食市场进行相互间的调剂

——摘编自张衍鲁、李慎令《苏中建国初期粮食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粮食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政策和特点。(8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粮食政策的共同之处。(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根据材料,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型特色,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古本《竹书纪年》于西晋年间盗掘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中发现出土,记录了从夏代至魏襄王二十年的历史。该书记述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后稷放伴子丹朱

——摘编自吴璐瑶《试论<唐虞之道>与古本<竹书纪年>对于古史禅让记述完全相悖的原因》

材料二
《唐虞之道》编著于战国中后期,是儒家论述禅让制度较为完整的文献,将神让制推崇极至,认为只有禅让制才能化民成俗,禅让的典范就是尧舜之行: 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禅。孝之方,爱天下之民。禅之传,世亡隐德。 此后,禅让思想成为了传世千年的主流思想。

——摘编自叶达《<唐虞之道>禅让问题再思考》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竹书纪年》和《唐虞之道》有关禅让记述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运用应遵循的原则。(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