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模拟调研卷(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8 浏览数:319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天子率领百官扶犁亲耕成为国家大典,所谓 春籍田而祈社稷也 。周人允许殷商遗民经商,但周人子弟绝对不行,只能进行农耕。这表明西周时期(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注意笼络殷商遗民D.神权政治色彩浓厚

2.

汉代竹木简,一般长约1尺(汉制1尺约23.5厘米),宽为1厘米,而用于书写法律法规条文的长简可达3尺。1973年,在居延汉代遗址出土了一支长82厘米、宽1.5~3厘米的木简,内容是守卫官张广德因懈怠职务、遭到弹劾并被科处杖责五十。由此推知,汉代的 大简 (  )

A.适应了书写长文的需要B.是官方文书专用载体C.体现了法律刑罚的威严D.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

3.

西晋时, 举秀才必五策皆通 ,又设立国子学,与太学相并立。南朝时期,国子学中经策试而入仕的学生, 见于史传者数十人之多 。国学的 明经 科地位上升,超过了孝廉,形成了 州举秀才试文、国学明经试经 的格局。这反映出(  )

A.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B.考试选官逐渐受到重视C.门阀士族影响为巨大D.人才选拔制度发展成熟

4.

唐时波斯商人云集长安、广州、扬州和泉州等地,在中国南方素有 舶主 之称。唐代高僧鉴真发现,仅海南的波斯村寨, 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 。关于唐朝的对外关系,由此可以得出(  )

A.海路交通促进中外交往B.与阿拉伯帝国关系密切C.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D.波斯人是欧亚贸易中间商

5.

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等文官在统帅对西夏战事期间,朝廷曾下诏将他们改任为武职性质的观察使,他们都上表坚辞不受。统计数据表明,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为进士出身,竟无一人出身武臣。这反映出宋代(  )

A.科举制度得到发展完善B.国家政策影响士人观念C.价值取向深受理学影响D.官僚体制约束君主权威

6.

古代中国史书立传,一般以政治性人物为主。清代阮元编著的《畴人传》(畴,本义指规整的田地,引申为田界、类别),介绍了大量从黄帝时代到清朝的科学家和部分西方天文学家。这折射出(  )

A.清朝人物传记类作品繁多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高峰期C.文化政策影响了史学编撰D.西学东渐冲击了传统观念

7.

因地主逃亡、 佃农抗租,1861年,江苏常熟 着佃启征田赋 ,改地主交粮为佃户交粮,佃农在交粮之后,仍有交租义务。苏州长洲县发布告示招徕流亡地主回乡收租,并 令各乡官设局照料 。上述史事,可用于研究太平天国(  )

A.推行平分土地政策B.得到农民广泛支持C.革命纲领的空想性D.领导集团发生分裂

8.

晚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享有专办专营权。以下是部分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

1882

上海织布局

在上海十年专利

1893

重庆聚昌火柴厂

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营二十五年

1900

浙江利用公司

在浙江境内专办机器磨面、织布为期十年

1908

汉口既济水电公司

准其在汉口地方专办商业

这反映出当时(  )

A.洋务企业以官办为主B.政府保护技术发明权C.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D.近代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9.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议改为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致中国国民党书》中又明确提出要建立 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这一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变化B.中国革命新道路成功开辟C.中共政权建设趋于成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0.

1983年1月,中共中央提留: 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重要农产品,继续实行统购派购;对农民完成派购任务的产品(包括粮食、棉花等)和非统购派购产品,应当允许多渠道经营。 截至1984年底,农民出售的农副产品总额中,国家按计划牌价统购、派购的比重从1978年的84.7%下降为39.4%。这一政策的推行(  )

A.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B.打破了农产品平均分配制度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确立了市场化粮食价格机制

11.

早在《十二铜表法》中,罗马就明确了对于道路的修建、使用的具体内容。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道路总里程已达到40多万公里(下图所示),道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里程碑,上面记载着该路归属于哪个城市管辖,以及该城与罗马城之间的距离。古罗马的道路系统(  )
①密切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②消除了各地间的文化差异
③有利于各地经济贸易发展 ④成为东西罗马帝国的纽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2.

不列颠 (Britannia)是罗马帝国时代对生活在不列颠岛的原始居民的称呼。英国都铎王朝(1485—1603)时期,出版了《不列颠尼亚志》《亚瑟王之死》等大量关于不列颠历史和传说的史志、文学著作,在一些文学作品中,都铎国王被塑造为亚瑟王的后代。这些文史作品在英国(  )

A.消除了天主教会的影响B.强化了君权神授思想C.增强了民族共同体意识D.抨击了专制王权统治

13.

表:1880年与1920年美国六大主导行业(附加值,1914年百万美元),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1880

1920

(1)

机器

111

机器

5756

(2)

钢铁

1053

钢铁

4928

(3)

棉纺织

972

成材

3934

(4)

成材

871

棉纺织

3637

(5)

靴子和鞋子

82

造船

3488

(6)

服装

782

汽车

3473

A.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B.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C.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D.在工业化浪潮中一枝独秀

14.

1927—1940年,苏联平均每年建成8座城市。新城市的建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建立企业—项目投产—工程竣工—城市形成。伊万诺沃州和临近地区集中了大量纺织业市镇,北方和西北形成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和纸浆制造企业市镇,顿巴斯等地区则形成了煤业市镇。这表明苏联的城市化(  )

A.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B.产业结构单一特征明显C.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D.有利于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15.

1963年,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拒绝了由美、苏、英发起并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次年,法国人在撒哈拉沙漠成功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并逐渐建立起独立的核攻击力量。法国此举(  )

A.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基本瓦解B.加速了西欧国家的一体化进程C.意在建立捍卫国家利益的武装力量D.扩大了世界爆发核大战的风险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洪武初年,朱元璋下 徙民之令 ,以调整全国人口,大量移民逐渐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迁徙至重庆。洪武二十年(1387),明政府又两度组织移民入川垦田。重庆府《云阳县志》载:云阳县 邑分南北两岸,南岸之民,皆明洪武时奉敕由湖广府城使采者 。大量外来移民使重庆府存在众多双籍地人士(祖籍地与居住地不一致)。明代四川省中进士的数量共1406人,重庆府占318人,其中重庆双籍地氏族中进士者有41人,占比为12.8%。丰都县的杨丑瑛科举入仕后在其家乡建平山书院, 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 。清初湖广民众身次移民四川时,甚至称川人 半楚 半潇湘

——摘编自黄梅《湖广填四川移民现象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政府官员、工人、学生、难民等纷纷赶往西南大后方。以重庆为例,八年抗战中,重庆人口由战前的47万,迅猛增加到战后的124万。工人是内迁人口中的重要群体。在1937年,重庆仅有工厂42个,工人8000余人。到1940年,重庆已形成了一支以兵工、机械、冶金、煤炭、纺织、化工等产业的工人大军,总人数近20万。 重庆主要商业市场,汇集于城区武库街、都邮街及新街口等街道的两旁。热闹情况,较上海南京路有过无不及。但人口齐集重庆市区也给市政管理及市政建设带来诸多困难。

——摘编自唐润明《抗战时期重庆的人口变迁及影响》

材料三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对三峡移民实施 开发性移民 ,确保移民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从1993到2005年,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带上蔬菜种子、黄桷树苗,离开故土, 舍小家为国家 。重庆涪陵南沱镇村民含泪刨掉了蚕桑、龙眼、榨菜和柑橘树,重创新业。16万多外迁移民则带着家乡的泥土、三峡石,远赴十几个省市。三峡百万移民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

——唐润明《百万移民撼天地——三峡移民精神礼赞》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初重庆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时期重庆移民相较于明初的新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三峡移民的认识。(6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
1937年,在英法美等国对日采取绥靖政策的情况下,苏联坚持对中国的支持。至1941年,中国实际使用苏联极低息贷款1.7亿美元。利用这些贷款,中国共向苏联购买了9批军用物资。苏联也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物资援助和经费,至1942年初,苏联派出顾问和各类专家3000余人。这些顾问直接参与制定作战计划、协助指挥了武汉、长沙等重大战役。从1937年苏联第一批空军志愿队来华至1941年,先后有2000余名苏联空地勤人员在华工作,其中有200多人血洒长空,共击落击毁敌机500余架。他们还培训中国飞行员和航空教师,帮助重建空军。1945年8月9日,苏军150余万人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共毙伤俘日军68万人。正如孙科所说, 整整四年间,我们作战所需的物资。大部分独赖苏联的援助。苏联同时更在革命精神和人类道义上寄予我们以无限的同情和鼓舞

——据李赟《苏联军事援助对中国抗战胜利的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中国军事援助的主要方式。(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军事援助产生的影响。(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元的国际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美元国际化的起点

(18701914)

1879年美国实施金本位制和1913年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保障了美元可兑换性和美元币值的稳定性。美元开始进入国际舞台。此时的英镑虽然地位有所衰落,但仍为世界主导货币。

美元的历史性机遇

(19141944)

英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大为削弱,美国成为当时世界唯一保持金本位制的经济大国。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纽约金融市场足以与伦敦市场相提并论。

美元完全国际化

(19441973)

19447月,美国与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布雷颗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与黄金等同的储备货币和主要国际支付手段,确立了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

美元地位逐渐下降

(1973年以来

1973年美国宣布放弃运行布雷顿森林体系。1976年《牙买加协定》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美元的国际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仍得以延续。

——摘编自孙海霞《美元国际化:历程与启示》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美元国际化 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