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民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394

一、单选题

1.

商朝农作物以粟、黍为主,春种秋收,时人分一年为春、秋两季。西周春秋之间,随着冬种秋收的小麦种植逐渐推广,春夏秋冬 四时 观念逐渐形成, 以时序政 依时行政 也逐步成为统治集团的共识。这反映出(  )

A.自然规律决定国家治理理念B.传统历法体系趋于完备C.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底色D.农业生产实现精耕细作

2.

《史记》记述人物籍贯的方式多样,或记封国国名,或记县名、郡名、郡县名。《汉书》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很少有忽略郡名的。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疆域的拓展B.中央集权的强化C.儒学正统的确立D.史书体例的更新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编的蒙学教材逐渐普及且无不渗透经学思想,士人幼习五经已趋普遍,私家经传注疏数量远超两汉。这一现象(  )

A.展现了儒学传承的活力B.反映了官办教育的盛况C.扭转了士族的清谈风尚D.阻遏了佛道学说的流播

4.

表1 关于1517年葡属马六甲总督派员出使中国的相关记载(  )

文献记载

文献出处

……船上满载胡椒。葡人欲往广东,中国官吏不许,舰队指挥官强驶入内河,放炮举敬礼。抵广东后,国使与随员登陆,中国人接待颇优,择安寓以舍之。

16世纪葡萄牙历史学家巴罗斯著《亚细亚》

蓦然有大海船二只,直至广城怀远驿,称系佛郎机国进贡……以其人不知礼,令于光孝寺习仪三日,而后引见。

《筹海图编》引时任广东按察佥事顾应祥语

表1可以用来说明

A.中西实力对比逆转B.中国国门被迫打开C.西学东渐由此开启D.朝贡体系受到冲击

5.

1895年端午节,成都街头出现了写有 某家有牛忽作人语,言后年外人将攻占四川 日本向中国开仗,英法美三国不力逐去(日本),故不使三国之人在川居住 等内容的揭贴。这些揭帖意在(  )

A.反对朝廷以夷制夷B.谴责列强瓜分中国C.鼓动民众反帝救亡D.宣传变法自强思想

6.

表2 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单位:人/天)(  )

年份

步行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脚踏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11770

6894

544

9

0

0

0

0

1926

50823

14600

0

0

3459

3764

172

922

表2可以反映出民国时期的上海

A.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并存B.城市治理水平得到提升C.民众出行以新式交通为主D.封建习俗退出历史舞台

7.

1938年,毛泽东不仅提出 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 ,还亲自主持编辑了包括调查研究类在内的一系列党的历史文献集和思想理论集,供全党学习之用。这(  )

A.促成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强化了对苏联模式的认同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新形势

8.

198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的宣传画(图5)敏锐地切中了时代的脉动,一经上市便被抢购一空。据此可知(  )

图5

A.上海引领思想变革潮流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科教强国观念受到重视D.现代主义成为艺术主流

9.

罗马共和国中晚期,罗马城盛行 权力支持下的表演 。将军们纷纷用战利品建造公共神庙,又当众向士兵分发战利品;贵族们竞相进行公共演说,还在艺术等领域展示自己和家族的功绩与德性。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自然法精神影响贵族的行为B.平民在政治上具有重要作用C.重视品德成为社会主流价值D.参与公众活动属于贵族职责

10.

现代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 近代早期的英国农村早已被纳入英国的市场网络体系之中,它不仅为城市及其居民提供粮食,也是英国国内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而国内市场正是发展中的英国工业首要的销售场所。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  )

A.产业革命的动力B.圈地运动的局限性C.市场统一的作用D.自由主义的优越性

11.

1921年,俄共(布)建立监察委员会,其任务是同官僚主义和升官发财思想以及滥用职权的行为作斗争。监察委员不能兼任其他行政职务,有权出席本级党委会以及苏维埃委员会的一切会议并有发言权。本级党委会必须执行监委会通过的决议。这一举措(  )

A.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B.实现了公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有益于经济政策的长期施行D.利于维护革命队伍的纯洁性

12.

一位墨西哥学者在论述当代拉丁美洲的文化时指出: 虽然人们已不再像20世纪初那样不加批判地抄袭法兰西的文学艺术时尚,但是种种 波普艺术 北方庞然大物 的消费模式的表现已深深地渗入了拉丁美洲的文化。 这一观点体现了(  )

A.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B.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困境C.拉美文明的重大贡献D.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冲突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历代王朝在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流与冲突中,逐渐产生了 守中治边 守在四夷 的边疆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使用了 专辖之内洋 公共海洋 万国律例 等近代国际法术语。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在沿海地区、海岸带、海岛上建立军事设施并派兵驻守。民国初年,政府每交涉边务时,中方必然 查察地势,会勘情形 。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边疆教育计划大纲,明确表述 国境之边界或边缘地带,谓之地理的边疆 。由此,在国人边疆观念之中,对边疆外围的认识不再是漫无边际的空间想象,而是形成了一道稳定而明晰的边界线。

——据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美国人视开疆拓土为上帝赋予的使命,不断向西扩张,把陆地边疆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受马汉海权扩张理论和特纳的 移动边疆 理论影响,19世纪末美国依次获取了夏威夷、菲律宾、波多黎各等海外殖民地。二战后, 战略边疆 被美国纳入边疆观念的体系中,并逐步向全世界乃至外太空扩张。1960年,肯尼迪政府提出 新边疆 政策,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以此阻止其向苏联靠拢。1981年,里根政府首次提出 高边疆 战略,后将其列入国家开发太空的军事、科学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 利益边疆 概念,明确强调 商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国家利益伸展到哪里,军队就应该跟到哪里,不管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

——李朝辉《中美两国边疆观形成与演进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边疆观念的主要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美国边疆观念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边疆安全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成都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他曾在此创作了240余首诗歌。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使之成为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据不完全统计,杜甫草堂现有馆藏珍贵文献3万余册(含十数种语言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刻本120余部);各类文物2000余件,包括古今与杜甫及杜诗有关的碑刻、书画、对联、印章等,它们共同构成杜甫草堂 文本化的风景

表3 成都杜甫草堂部分文本化风景

内容

来源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北宋王安石为《杜甫画像》题诗部分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晚清名士顾复初于光绪年间题写、现代书法家邵章补书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学者郭沫若1953年题联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学者谢无量1955年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部分

对人类最伟大的诗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2004年题词

——据《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等整理

围绕杜甫草堂 文本化的风景 ,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予以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金灭辽后,沿袭以词赋为科目的科举制,既无定数,亦无定期。金灭北宋后,金太宗 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所习之业取士,号为南北选 。金熙宗即位后,实行乡、府、省三级考试制度,三年一试,由于南北士人学习内容渐趋一致,南北均以经义、词赋两科录取文士。海陵王时, 并南北选为一,命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 。其后,金世宗决定对女真学生单独开设进士科,且诏京师设女真国子学,教材以译成女真文字的儒家典籍为主。不同于中原王朝以诗赋取士,女真科考只考一场试策,五百字即可,且使用女真文字。到金中后期,女真族文人辈出,读书著文蔚然成风。此后在元、清两朝都出现过分榜取士的做法。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辽宋夏金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朝前中期科举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朝前中期科举改革的意义。(8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20世纪初期,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的观点被欧洲各国统治者普遍接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国军事领导人对战争后果丝毫没有担忧。然而,战争的庞大损失引发了各国的反思。1928年多国签署的《非战公约》宣布 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强调 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这一观念在30年代风行一时,甚至在德、意法西斯上台后,各国的和平主义者仍天真地信守着废弃战争的承诺。但事与愿违,新的世界战争再次爆发。二战结束后,法西斯的残暴统治令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原来对战争的认识:简单地否定战争并不能永久地保住和平。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正义战争论的衍生一当一个独立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主权受到侵略时,其自卫战争是正当的。

——据梁占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与衍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战争观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战争观变化的共同原因。(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宋庆龄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前驱和领导者。1913年,她在美国就读大学的校刊上发表文章论述男女平等的必然性。国民革命时期,她指出东西方妇女应为改造世界联合起来,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而战斗,还与共产党员向警予、邓颖超亲密合作,支援妇女罢工。抗日战争期间,面对国统区内对妇女运动的压制与 贤妻良母主义 的鼓吹,她号召妇女砸碎精神上的封建枷锁,积极参加社会生产,投身抗战。1949年12月,宋庆龄在亚洲妇女代表会议上倡议各国对妇女开展扫盲和技术培训,推动妇女参政,建立更多产科医院、幼儿园,让妇女从家务中解放。晚年宋庆龄依然坚持推动妇女权益保护,为新中国乃至世界妇女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据盛永华《宋庆龄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庆龄妇女解放思想的内涵。(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庆龄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原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