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地点
人物
主要活动
北京
李大钊
散发《劳动宣言》,讲解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长辛店
邓中夏
出席有1000多名工人参加的纪念大会并在大会上作演说
上海
陈独秀
参加“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并就劳工问题作演讲
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情况统计表(部分)
电影公司或电视台
飞腾公司
中华电视台
台湾电视台
影片或栏目
《跨过海峡》
《返乡探亲》
《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
发源地
文字
建筑
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章文字
那烂陀寺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长城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
二、材料题
河姆渡文化猪纹黑陶钵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红山文化碧玉龙
大汶口文化白陶鬻
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
良渚文化玉琮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东亚文化圈》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绘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组别
历史现象
出处
第一组
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二组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美】查尔斯·C·曼恩朱菲、 王原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第三组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