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5 浏览数:471

一、单选题

1.

西周前期,通过对反叛势力的征服和方国纳贡体系的建立,周朝国家实力迅速发展,影响波及山东、辽河、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为外缘的广大地区。这客观上促进了(  )

A.周朝疆域的扩大B.中央对地方的垂直控制C.华夏文明的认同D.宗法分封制的全面推行

2.

根据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记载统计,孙吴时期临湘县乡吏总数的26%、县吏的40%,县卒的33%都出身自 姓五大家族,这说明了当时(  )

A.地方大族影响当地吏役的任用B.皇权与世家大族的妥协C.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D.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发展

3.

唐律中规定,对官吏不依国家税法, 擅有所征敛 ,要以 坐赃 枉法 论处。此外,对官吏在财政支出中的拖延行为也有 一日笞五十,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一年 的惩处规定。这表明唐律(  )

A.旨在保护小农经济的良性发展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C.杜绝了财政收支中的违法乱纪D.重视对官员行为的规范治理

4.

清代顺治前期,清廷将大部分书院改为义学, 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 。顺治后期,一些旧有书院被重新修葺加以利用,也设立了一些新书院。这些书院绝大多数都讲授程朱理学,宣扬儒家纲常伦理。清初书院的重建反映了(  )

A.政府重视社会伦理秩序的建设B.满汉民族矛盾渐趋消亡C.清朝统治合法性得到百姓认同D.经济繁荣促进教育发展

5.

严复指出, 盖母健而后儿肥,培其先天而种乃进也。 陈撷芬于1902年《女学报》上发表《论说:论女子宜讲体育》一文,指出 体育与德育智育并重,男女一样。 此观念(  )

A.反映了政府重视体育强国B.意在解放女性实现男女平等C.促进了重体轻文思潮盛行D.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6.

1919年1月10日,中国派遣陆徵祥、顾维钧等赴欧参加巴黎和会并积极参加国联的组建和盟约的起草工作;2月11日,国际联盟中国同志会在北京成立,推举梁启超为理事长,其宗旨是 主张国际联盟援助其实行,促进其发展 。这表明(  )

A.中国人民对国际联盟的理性认识B.中国渴望正义与和平的迫切心情C.北洋政府努力改变中国屈辱地位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主动融入世界

7.

《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刊物,1937年12月在汉口创刊,1938年在重庆复刊,1947年伪装封面在国统区发行,刊发了毛泽东把脉时局、提出政策的重要著作或言论44篇。该刊意在(  )

A.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B.表明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根本路线C.体现党对宣传战线的领导D.促进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8.

1953年,我国财政支出大幅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带来通货膨胀隐患。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推出优待储蓄、控制信贷规模等措施,但1954—1955年我国GDP增速均值降到5.6%。1956年财政部门增加了财政支出,GDP增速快速反弹至15%。1954—1957年,我国的GDP增速均值为9.4%。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正处于国民经济建设恢复时期B.财政政策服务于工业化建设C.经济呈现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D.经济政策已经进入成热阶段

9.

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早期, 在社会和劳动方面,蛮族人的定居造成了世界经历过的最大的一次退化 。基督教会和修道院占有大量田庄,并为体力劳动作了新的定义,把劳动和灵魂的救赎结合在一起。据此可知基督教会与修道院的最大贡献是(  )

A.树立了崇尚劳动的社会价值观B.保存了传统的生产技术C.拉近了教会与农民之间的距离D.推广了先进的农耕文明

10.

英国《大宪章》规定,建立一定机构来代表 全国人民 的意志,国王应在规定的日期和地点,召开有教俗贵族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以便了解 全国人民 对重大事务的意见。这表明英国(  )

A.代议制的建立有历史渊源B.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C.国王行政权受到严格限制D.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惯例

11.

图7是1933年中国《时事月报》上刊登的一幅名为 石油之战 的讽刺漫画,这幅漫画以当时爆发在拉丁美洲的两个为争夺石油产区的国家间的战争为背景,漫画中一个玻利维亚人和一个巴拉圭人站在石油桶上你来我往的拼刺刀,前者头藏印有美元的旗帜,后者戴着画有英镑的方旗。这幅漫画反映了(  )

图7

A.拉丁美洲各国间的矛盾尖锐B.英美两国的矛盾不可调和C.中国政府关注世界局势变化D.拉丁美洲的革命任务艰巨

12.

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形成 敲打日本 的局面,如荷兰记者沃尔夫伦发表的《日本权力结构之谜》一书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日本;美国学者约翰逊也说: 日本所需石油的55%通过波斯湾,美国和欧洲保护着这条海上通道,为什么只有日本坐享其成,日本应以某种形式负担其代价。 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阵营分崩离析B.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C.日本缺乏大国责任担当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初巴黎的基础设施残破不堪,每天都发生严重的交通堵塞,水体污染导致的霍乱夺去了数万条生命。1853年,刚刚恢复帝制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开启了一项庞大的巴黎市政改造工程。道路建设是核心使命,第一条铺设的林荫大道跨越了塞纳河并连接起几座广场与火车站,目的是疏导往返于火车站的交通流。林荫大道两旁的新式公寓住宅享有更通畅的空气。整个60年代,巴黎开发了长达26千米的林荫大道,其中最宏伟的就是为皇帝塑造的凯旋门景观——12条辐射状的街道交汇于此。巴黎还建设了饮用水系统、污水处理厂和逾60千米的宽敞明亮的新下水道。采用钢铁框架设计的新歌剧院代表了第二帝国文化上的巅峰,餐厅和咖啡馆在巴黎随处可见,大型百货公司提供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购物机会。这项改造计划不但使巴黎的面貌焕然一新,还为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树立了典范。

——摘编自(英)鲁伯特·克里斯琴《光之城:巴黎重建与现代大都会的诞生》

材料二
北京这座古城经过多年战乱已经满目疮痍。1953年6月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经多次讨论,在综合多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并上报中央。《草案》规定了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建设总方针,同时指出: 在城市性质上,北京应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特别要把它建设成为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技术科学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首都规划,1958年又提出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其中包括扩大城市绿化用地面积;解决北京水源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建电站,发展集中供热;对城市交通加以系统改造等。

——摘编自鹿璐《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的总体规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北京城市规划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北京城市规划提出的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简析巴黎和北京城市规划的共同意义。(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9:1820—2001年世界GDP的估计值(十亿1990年国际元)

图9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状况,选取某一历史时期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末,德国东部的普鲁士以其一系列的军事成就向欧洲展示了它的崛起。从19世纪30年代,普鲁士开始工业革命。在普鲁士推动下,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式启动,废除内部关税,实行自由贸易,逐渐扩大至德国大部分地区。19世纪6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削弱,奥、俄两国在巴尔干的矛盾加剧,英国支持普鲁士,牵制法国。法国则等待普奥之战,坐收渔利。俾斯麦施展外交手腕,通过普丹、普奥、普法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材料二
联邦德国1960年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疲于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对各自盟国的控制力相对下降。1989年夏秋之交,大批民主德国公民出走联邦德国。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抓住这一机遇,于1989年11月28日正式提出德国统一问题,并积极推进两德及美、苏、英、法四大国会谈。1990年5月,两德签订了《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条约》,改变了民主德国的经济基础。1990年10月,德国再次完成统一。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邢斯文《德国历史上两次统一的政治经济原因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两次完成统一的相同因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两德统一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