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四)【人民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6 浏览数:365

一、单选题

1.

商周靠 节民心,而 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主要针对异族, 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而《后汉书》说: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这反映出(  )

A.刑是维护礼的工具B.礼与刑趋向结合C.宗法制已逐渐瓦解D.徳主刑辅是传统

2.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下令建凌烟阁并为二十四位功臣作画像挂在里面,以表彰其功业。之后一百余年,凌烟阁里没有变化。到唐中晚期的代宗、德宗、宣宗时再图功臣像于凌烟阁。据此推知,唐中晚期(  )

A.藩镇割据已平定B.国力由盛转衰C.战乱与动荡再现D.皇权羸弱不堪

3.

宋太祖定下了 誓不诛大臣 的誓约。南宋时士大夫们引用的 誓约 誓不诛大臣、言官到誓不杀大臣及言事官 ,再到 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誓约的变化(  )

A.说明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B.证明宋代从不诛杀文人C.反映谏官地位得到迅速提高D.带有士大夫政治的痕迹

4.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市场上钞(纸币)价降到 每钞千贯值银四五钱 (一两相当于10钱),而官府以 每钞千贯征银五两 的标准向民众强行摊派。江南地区 每钞千贯值银一钱 ,而官府从市场收钞价格是 每千贯可值银三两 。由此可知当时(  )

A.国内贸易存在着区域差异B.政治腐败遍及全国各地C.赋役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D.国家治理存在失效风险

5.

近代早期对铁路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是督抚。戊戌变法后,清廷相继设置路矿总局、外务部考工司、商部通艺司、邮传部管理铁路。民国时期,设立铁道部专管。中国近代铁路的管理(  )

A.推动铁路建设形成路网B.向专业化统一管理发展C.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削弱

6.

许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都曾受无政府主义影响,即便是中共一大前后,各地党组织中仍有不少无政府主义者。中共成立后清退了无政府主义者。中共建立之初的这场 自我革命 (  )

A.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B.促使中共快速发展壮大C.造成思想混乱党派冲突D.使新文化运动发生分化

7.

20世纪30年代,煤、钢铁、石油、电力、纺织工业、烟草等领域几乎为外资垄断。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量依靠债券和借款,并且付给较高利息,使全国投资的70%从工商企业流向政府。这说明(  )

A.政府欠缺现代金融手段B.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C.民族工业发展十分艰难D.列强资本输出占据主导

8.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涉及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有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其中第三世界国家有50票赞成。英、法、意、加等西方国家也投了赞成票。这反映了(  )

A.美国霸主地位彻底瓦解B.中国多边外交成效显著C.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D.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9.

公元前242年始,罗马法逐步清除了形式主义、削弱了家长权(如剥夺了其对家属的生死权),否定了家长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子女的个人权利得到了国家的承认与保护。罗马法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权力的扩大B.罗马帝国的建立C.公民法的灵活性D.万民法重视亲情

10.

19世纪宣扬自由竞争的英国,在面对其纺织品与印度竞争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用入侵、压价等不正当手段,破坏印度当地棉纺织业,然后倾销商品,攫取利润。为改变入超地位,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进而发动鸦片战争。这表明(  )

A.英国自由贸易是基于其优势地位B.殖民扩张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得到有效实施D.中印两国纺织业生产方式优于英国

11.

1929年的经济危机发生后,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由此可知当时(  )

A.各国经济联系中断B.国家干预成为主流C.区域集团化成趋势D.世界经济缺乏规则

12.

某画家不太关心社会现实和社会重要题材,却对阳光下单调乏味的草垛、水面、睡莲、教堂、大厦等景物百画不厌,关注大自然中的光与色,反映自然界的真实—— 光之景 (如图)该画家在创作手法上属于(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立体画派D.古典主义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在欧洲的英国、西班牙、法国和荷兰等国,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财富,社会各阶级的生活对商业资本都有很大的依赖性。货币财富成为各阶级共同追逐的对象,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赤裸课的拜金主义成了社会风尚。社会经济的这种剧烈变化,在经济思想和政策方面,就表现为重商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者认为黄金、白银是社会财富的象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摘编自《货币的历史》

材料二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大量白银涌入明朝中期的中国,当时明朝赚走了当时世界开采的三分之一的白银,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白银储备国。这些白银除了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与中国进行的丝银贸易,也来自日本与中国的贸易。白银的大量流入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
当明朝患上了 白银进口依赖症 时,崇祯初年,原先一年之内,有60多艘货轮运送白银到中国,但在此后却骤减到6到7艘船的白银,减少十倍,明朝货币供应出了大问题,崇祯年间遭遇了银荒危机。而日本德川幕府开始闭关锁国,于是西班牙白银、日本白银,都不再运到中国。另外,明朝富豪人家,大量窖藏白银,又进一步加剧银荒。银荒的出现,使白银计税下的百姓负担大幅度加重。也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应对危机能力大幅度下降,比如崇祯时代经常拖欠军饷。令人遗憾的是,明朝政府一直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诱发一场社会危机,导致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解开明朝灭亡深层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商主义在欧洲兴起的历史背景。并指出重商主义在欧洲的主要表现。(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白银大量涌入促使明朝中国经济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 银荒 对明朝社会的影响。(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奋斗历程中,淬炼锻造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包括为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的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还包括为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弹一星 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 伟大精神 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弘扬。
根据材料内容,从民主革命时期或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选取两个 伟大精神 的内容,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45年10月,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领导的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对战后的日本进行了多方面、全方位的改革,用来根除军国主义,惩罚战犯,保证民主,建立和平政府。首先迫使天皇发布《人间宣言》,否定天皇的神权。确立立法,司法和行政的三权分立,取消贵族院,指定国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除军部影响,彻底实行文官领政;下令禁止或拆除一切有关神道教的宣传品、标志物、纪念碑和节日,以铲除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推动经济民主化,解体巨型财团势力,进行土地改革,解体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制定并颁布了《劳动基准法》等旨在保护劳动者权利、奖励和促生工会组织的法律法案;颁布新的选举法案,赋予妇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颁布《学校教育法》,撤出所有战前及战时使用的军国主义教材。这些措施为日本20世纪50—70年代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麦克阿瑟与战后的日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克阿瑟对日本进行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克阿瑟在日本进行改革的影响。(8分)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明代云南地区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兰茂从事药物学和医学,是从为母亲治病起,立志学医,一发而不可收。兰茂所著《滇南本草》是一本药物与方剂结合,便于使用,有独创性的药物学专著。《医门揽要》共二卷。上卷专论脉法,载望、闻、问、切四诊,总论及脉诀歌。下卷论方症,主张疗疾要从实际出发,诊断要全面慎思。21世纪以来,云南省内外医药学家对《滇南本草》的多种药物经临床配方应用,证明确具特效。比如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专治风湿的虎力散,祛风除湿的肾福宝,专治偏瘫的灯盏花等等,都是各医家和药厂采用《滇南本草》的药物配方研制的。兰茂还是滇地开馆教学第一人,开始在云南启蒙文化,他治学严谨,身体力行,孜孜不倦。他提倡道德文化教育,推广普通话音韵。成了当时滇中地区受人景仰的民间教育家。

——摘编自《兰茂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兰茂在医学和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兰茂取得上述成就的因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