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图为“引”青铜簋
隋唐
“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投卷”、“公荐”(考前请托)
两宋
“取士不问家世”(以考试成绩定去留);“封弥”“誊录”(密封和誊录试卷)
分类
经济建设
文化教育
人民生活
会议新闻
涉外新闻
公告性新闻
总计
数量
31
5
2
14
4
61
——数据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
年代
国际法内容
1648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1919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参会主权国家形成决议时实行“全体一致”通过原则。
1945
《联合国宪章》确定通过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时期
1959—1965年
1966—1975年
1970—1985年
1980—1997年
1998年至今
措施
进口替代
出口导向
技术密集型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
现代服务业
——据杨建伟《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回顾》整理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滇国相印益州太守章遗址中出土的部分简牍残片
——摘编自蒋志龙等《河泊所遗址——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西南缩影》
序号
观点
(1)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强调人们对同一历史现象,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尽相同,千人千语。
——(美)卡尔·贝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论历史与政治》
(2)
只有因果性解释可以当做严格意义上的一种解释。因果性解释是历史学家超出简单的事件描述,并且将他的研究与科学规律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的基本程序。
——(波兰)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
(3)
每一代就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看待历史和重新解释历史……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
——(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4)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摘编自《义乌县志》等
义乌模式的历史变迁过程
时间段/年
核心特征
内涵
1978—1992
市场化
通过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推动全市工业体系不断完善,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1998—2002
城市化
依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途径,促进全市由农村市场化、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城区经济主导转变。
2003—2008
国际化
包含市场提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区域分工协作等诸多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模式。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商汇天下,货达全球。
——摘编自钱泓澎《多重制度逻辑下义乌模式研究》等
三、开放性试题
时代
近似日期
信息交流方式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晚期
洞穴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
用鼓、灯塔、烟等信号进行远距离交流
农耕时代
大约公元前3000年
作为固定信息的文字
大约公元前2000年
字母文字
农耕文明时代
政府资助的或军事的通信系统
大约公元8世纪以来
木版印刷
近代以来
大约公元16世纪
全球世界体系;世界交通和运输体系
大约公元18和19世纪
印刷用于大众交流:报纸、邮政服务
19世纪30年代
电报
19世纪80年代后期
电话
20世纪
电子化大众媒体:无线电、电影、电视
20世纪晚期
因特网、即时全球信息交流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四、材料阅读
——陈香零《试论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
二战后非洲国家独立进程示意图
——摘编自齐建华《中非合作论坛充满生机前程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