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淮安市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3 浏览数:458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 仁者爱人 宽则得众 ,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与众乐乐 。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C.强调民众的重要性D.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④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⑥⑤B.②③①④⑥⑤C.②③④①⑥⑤D.②①③⑥④⑤

3.

史学家钱穆指出: 在此制度之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 钱穆所说的制度诞生于哪一朝代(  )

A.秦朝B.隋朝C.唐朝D.明朝

4.

近代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从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出现,其最先发展起来的专业门类主要偏重于(  )

A.军事工业B.化学工业C.信息技术专业D.民用工业

5.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研究 西安事变 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是(  )

A.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B.当代著名电影《西安事变》C.文学著作中对于事件的描述D.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

6.

从1935年到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派遣张治中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带主持修筑了吴江到福山、无锡到江阴、乍浦到嘉兴三道坚固的国防工事。其主要目的是(  )

A.全力阻止红军的北上B.积极防御日军的紧逼C.谋划百团大战的推进D.扩大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果

7.

2023年4月13日至15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了盛大的泼水节系列庆祝活动,西双版纳全州放假5天,而泼水节也是展现了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基本的政治制度(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B.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C.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D.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9.

这次革命不仅结束了本国的封建统治,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体系。 此处 革命 指(  )

A.英国光荣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10.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部队C.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材料题

11.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聚为一体,一体又容纳多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内涵丰富,有大片的木结构建筑遗迹,大量的石器、骨(角)器、木器、陶器、装饰品和小玩具等文化遗物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第四层上部普遍夹有一层至数层谷壳、稻杆和稻叶等的混合堆积物,中间也有烧成炭的稻谷。

——《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

材料二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壹明之。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

材料三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

——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与他们同一时期的还有哪些远古居民?试举一例。(2分)
(2)材料二中的 皇帝 指的是谁?材料二反映了他采取了哪一措施来巩固统治?(2分)
(3)材料三中,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 成熟办法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他被各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2分)
(4)材料四是哪一王朝的疆域图?该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地位?在其统治时期,各民族不断交融形成了哪一新的民族?(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1分)

12.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10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 一盘散沙 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的部分情况简表

时间

人口数量

来源

1949

4.75亿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3

6.02亿

195411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

1957

6.57亿

1960年《人民手册》

——据谢忠梁《中国历代人口略计表》

材料四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请举一例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并用该史实说明材料一的观点。(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战役?该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2分)
(3)材料三显示我国建国后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4)材料四中的 这条道路 指的是什么? 这条道路 的实践开始于哪一事件?(2分)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1分)

13.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格局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

——(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 碎片化 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材料三  维持世界各地和平;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帮助各国共同努力,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战胜饥饿、疾病和扫除文盲,并鼓励尊重彼此的权利和自由;成为协调各国行动,实现上述目标的中心。
(1)材料一中 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 指的是哪一国际秩序?该秩序的建立有何积极意义?材料一中的 非战非和的状态 开始的标志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 过渡期 国际格局演变具有怎样的趋势?据材料二指出,在过渡期,权力出现了怎样的转移与变化?(2分)
(3)材料三是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该组织成立于哪一年?(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际秩序的因素有哪些?(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