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省义乌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5 浏览数:276

一、单选题

1.

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反映了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该遗址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猪纹陶钵B.稻谷茎叶C.石制农具D.穴居房址

2.

汉朝初年,最高执政集团多由创业功臣构成,学者称之为 功臣政治 。汉武帝时代,大体完成了由 功臣政治 贤臣政治 的转变。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转变理念的是(  )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

战国时期,七国君主都标榜是黄帝的后裔;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禹的后代;鲜卑族拓跋部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后,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后裔。据此可知(  )

A.民族关系趋于平等B.尊祖敬宗思想推广C.国家统一趋势加强D.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4.

西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一个统一的王朝,下列选项中与西晋历史相关的是(  )

A.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B.司马睿定都建康完成统一C.贾思勰编著了《齐民要术》D.高僧玄奘西行去天竺取经

5.

有学者认为: 中国的文化人较为活跃较为自由,大体上是在四个时期,一是春秋战国时代,二是魏晋,三是晚明(明清之际),四是上世纪的上半叶(民国时期)”。下列思想诞生于第三个时期的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B.知行合一 C.工商皆本 D.师夷长技以制夷

6.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堂的课程、课时(如下表)。由此可知清末教育改革(  )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学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课程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课时

20

8

8

4

3

10

A.适应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求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课程理念C.摒弃了传统的儒家伦理主张D.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7.

大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的政治符号活跃在外交领域始于民国时期。1941年,宋美龄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向美国民间机构 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 赠送两只雌性大熊猫,分别叫潘达和潘弟。据此推断,当时宋美龄对外赠送大熊猫是由于(  )

A.迎接开罗会议的召开B.感谢美国对中国的人道援助C.签订《中美关税条约》D.庆祝《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8.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随后在彭德怀指挥下连续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重创了国民党部队士气。青化砭战役发生于下图中(  )

A.①B.②C.③D.④

9.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下列毛泽东的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论联合政府》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③②①④B.③②④①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后率先培育出杂交水稻B.1996年提出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C.21世纪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D.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保证粮食供应

11.

对于欧洲精英来说,波斯会让他们想起《圣经》中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波斯还让人们回忆起了启蒙运动中被重新发现的智慧先知——查拉图斯特拉的故乡。大众对波斯帝国的浪漫记忆也被唤醒。 下列史实与波斯帝国相关的是(  )
①曾与古希腊人一决雌雄 ②王宫大门上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③最高统治者被称为苏丹 ④首次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统一起来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12.

12世纪中叶,英王颁发给城市的 特许状 有以下内容: 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12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 这反映出当时(  )

A.英国集权制度优势明显B.国王和市民的契约关系C.频繁战争影响社会稳定D.庄园受封君封臣制影响

13.

按照天主教的传统教义,劳动是谋生而不是谋利的手段,超出生存必需限度的财富,在道德上就是可疑的、甚至是可耻的,为上帝所不乐。而马丁·路德认为,任何正当的职业,在上帝看来,都具有完全同等的价值,都是为了恪尽个人在尘世的义务。据此可知,马丁 ·路德的这一观点旨在(  )

A.适应资产阶级经济诉求,鼓励人们发财致富B.深刻痛斥了罗马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
C.主张新教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D.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14.

下面为某历史教材的部分目录。这部分目录的主题应该是(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第二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

A.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5.

美国学者本特利认为: 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了,分裂了,而且易受攻击,所以白人统治者看起来不再能统治殖民地的人民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自己国家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更加不愿意成为顺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臣民。 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一战导致殖民体系的崩溃B.被压迫地区民族意识觉醒C.拿破仑战争重构欧洲文化D.欧洲中心的国际秩序终结

16.

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 该协定(  )

A.利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C.确立了美国的金融霸权D.推动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7.

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下列不属于 其他力量 的是(  )

A.欧盟B.不结盟运动C.中国D.日本

18.

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以下各朝基层组织示意图按照所属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②①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19.

日本人佐原笃介在《拳事杂记》中记载了近代某历史事件中一份代拟 和约 的内容,其中 和约 款项包括: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据此可推知该事件(  )

A.体现了强烈爱国倾向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领导阶级为地主阶级D.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20.

19世纪中期以后的巴黎有 光之城 的美誉,对国际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仅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就吸引了900万名访客,其中包括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俾斯麦和威尔士亲王。如果你在这一时期到达法国,将不能感受到(  )

A.新式百货公司为顾客提供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B.面向公众开放的卢浮宫里可以感受法国的文化
C.私人卫生间、电梯在住宅中普及改善居住环境D.欧洲便捷的水陆交通助推大众旅游浪潮的出现

21.

美国牛仔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他们是西部广袤土地上的一个特殊的劳工阶层,长途驱赶牛群是他们从事的一项艰险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工作。到19世纪90年代,人们越来越少见到他们的身影,牛仔时代一去不复返。牛仔时代终结的直接原因应当是(  )

A.南北战争的冲击B.奴隶制度的废除C.铁路干线的兴建D.大型汽车的普及

22.

有学者认为,有些历史学家们宁愿处理文本以及政治或经济的事实,而不愿意处理从图像中探测到的更深层次的经验。即使有些历史学家使用了图像,在一般情况下也仅仅将它们视为插图,不加说明地复制于书中。历史学家如果在行文中讨论了图像,这类证据往往也是用来说明作者已通过其他方式已经做出的结论,而不是为了得出新的答案或提出新的问题。该学者认为(  )

A.图像资料和文本资料对于历史研究有着相同的历史价值B.研究图像资料的价值已经获得了史学界的更广泛的认可
C.只有通过图像资料研究才可能得到更深层次的历史信息D.历史研究不应该忽略图像作为史料的辅助和补充的现象

二、材料阅读

23.

时代催生变法改革,改革推动时代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公之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于是 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置市易司,借官钱为本,稍笼商贾之利,即一岁之入亦不下一二十万贯。 ……本意欲以摧抑兼并,万一行之不善,而国家反为兼并之祸,则民何诉焉?而盗一臣之因缘以自肥,又无论也。故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

——改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等

材料二
伴随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嘉靖初年白银在社会流通领域形成了主币,并以赋役改革的形式迅速扩张,进入国家财政的层面。《会计录》显现出明代财政从实物折银到征银的曲折反复过程,这无疑已将原有的以实物为主的财政结构破坏殆尽,使得国家财政状况异常的混乱无序。财政危机表明,对于原有财政体系需要一个改革与重组。张居正改革正是应对这样的挑战与危机而出现的,是在白银通货的盛行中应运而生的。

——万明《传统国家近代转型的开端——张居正改革新论》

材料三
1997年初,江泽民在十五大文件起草组会议上的讲话中,着重谈了自己关于股份制和公有制的看法。他指出,不能笼统地把股份制归结为私有或公有。他向与会人员强调:第一,股份制是一种现代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或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同样可以用;第二,股份制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或资本运作的效率和竞争水平;第三,股份公司的所有制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石建国《国企改革——江泽民探索社会主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微观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 变通天下之财 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理财措施的效果。(6分)
(2)根据材料二,从国家财政角度说明张居正改革应对 挑战与危机 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简述张居正改革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共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综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三次改革的共同启示。(6分)

24.

人口迁徙带来文化重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 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 ,凭借着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闽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鸦片战争之后,时值国内经历太平天国、两广洪兵起义和广东土客大械斗之后,东南地区满目疮痍,而东南亚种植园经济发展,各国纷纷设立招工公所,以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旅费等手段吸引华工,甚至使用欺骗、绑架手段掠卖华工。数十年间,大约200万华工到达东南亚地区。他们胼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
                                                                                                            ——改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等
材料二
伍连德祖籍广东新宁县,1879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1902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出任北洋陆军医校帮办;1910—1911年间积极参与东北鼠疫的防治工作。在中国的30年间,在学术理论创新方面,伍连德与王吉民合著《中国医史》,梳理了中国自周代以来的医政、疾病史和医学家及其学派,对中医的现代性转型做了开创性的探索。在实践方面,积极投入中国的医疗事业的建设,如在哈尔滨、三姓和拉哈苏苏建立防疫医院。

——据黄丁《民族主义与现代化之间——论伍连德之中医现代性转型探索》整理

材料三
关于难民的新闻报道

新闻周刊

自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以来,短短三周多时间,波兰首都华沙已经涌入超过30万乌克兰难民。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整个波兰在三周内2022317日截止已接纳超过200万乌克兰难民。

网易新闻

2023228日,联合国难民署发布报告表示,今年非洲之角将迎来连续第六个少雨的雨季,来自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的数百万人在水源稀缺、饥饿、不安全和冲突中挣扎求生,流离失所人数继续攀升。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移民东南亚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华人对东南亚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伍连德对中国医学的贡献。结合所学,指出二战以来保障人类健康起到关键作用的举措。(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以来难民的类型。有人说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以从东方的智慧中寻找答案 ,结合所学从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方案角度简述解决难民问题的 东方智慧 。(6分)

三、综合题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是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18世纪中期,英国每年批准专利不到300项,19世纪中期上升到4500项左右。这些专利被迅速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推动了众多行业的进步。这一时期,英国大学实行教育内容改革,把科学技术引入大学教育。与此同时,大量的英国专业技术人员到欧洲留学,技术移民尤其是熟练工也从欧洲其他地方来到英国参与工业发展。

——摘编自常娜《英国应对近代大变局的经验和启示》等

材料二
哥伦布曾开创了许多 第一 。从1492年进行第一次越洋航行起,他带回了包括菠萝和木薯或树薯的描述和标本。1493年,他在第二次越洋航行中,又把甘蔗带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同样,猪、羊、牛、鸡和小麦也开始首次现身新大陆。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看法。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开拓了海上通道,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第二阶段出现在1815—1913年间,国际贸易再次大幅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 新技术 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阶段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并持续至今。与以往相比,第三阶段全球化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世界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达到了新水平,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强等。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科技创新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技术条件。(6分)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近现代的相关史实,围绕经济全球化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例清晰,表述成文。)(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