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催生变法改革,改革推动时代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公之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于是
“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
“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
“置市易司,借官钱为本,稍笼商贾之利,即一岁之入亦不下一二十万贯。
”……本意欲以摧抑兼并,万一行之不善,而国家反为兼并之祸,则民何诉焉?而盗一臣之因缘以自肥,又无论也。故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
——改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等
材料二
伴随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嘉靖初年白银在社会流通领域形成了主币,并以赋役改革的形式迅速扩张,进入国家财政的层面。《会计录》显现出明代财政从实物折银到征银的曲折反复过程,这无疑已将原有的以实物为主的财政结构破坏殆尽,使得国家财政状况异常的混乱无序。财政危机表明,对于原有财政体系需要一个改革与重组。张居正改革正是应对这样的挑战与危机而出现的,是在白银通货的盛行中应运而生的。
——万明《传统国家近代转型的开端——张居正改革新论》
材料三
1997年初,江泽民在十五大文件起草组会议上的讲话中,着重谈了自己关于股份制和公有制的看法。他指出,不能笼统地把股份制归结为私有或公有。他向与会人员强调:第一,股份制是一种现代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或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同样可以用;第二,股份制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或资本运作的效率和竞争水平;第三,股份公司的所有制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石建国《国企改革——江泽民探索社会主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微观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
“变通天下之财
”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理财措施的效果。(6分)
(2)根据材料二,从国家财政角度说明张居正改革应对
“挑战与危机
”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简述张居正改革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共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综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三次改革的共同启示。(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