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片面协定关税和领事报关制度等。1854年,江海关(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由外籍人士监管洋货、征收洋税的海关。1858年,中国被迫签订《通商韋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任凭清政府总理大臣邀请外人
“帮办税务并严查偷漏
”。其后,各开放口岸先后聘任洋人开设新式海关,洋人从
“帮办税务
”的
“客卿
”,逐步成为主管海关事务的实际领导者。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形成了以外籍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此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委办或关乎总税务司利益的职务。至于总税务司以海关的名义举办的洋务活动和外交活动更不胜枚举,海关几成
“业余外交部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风雨兼程三千年一中国海关发展史》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签约,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国民政府用于1929年12月通过《海关进口税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其税率从7.5%到27.5% 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订货物分为12类,最高税率提升到50%;1933佯5月,再把最高 税率提升到80%,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向来占进口商品第一位的棉纺织品,在提高进口税率后,进口量锐减;印花布在1929年以后的六七年内,进口量减少了90%。1933年12月17日,公布倾销货物税法施行细则,并同财政部、实业部一同设立倾销货物审查委员会,调查涉嫌倾销的外国商品,规定对倾销最严重者,如布匹、煤、水泥等,实施反倾销税。
——摘编自宗玉梅、林乘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保护国货政策》
材料三
中国平均关税税率水平变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关税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政府海关管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的关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2年后我国调低关税税率的原因。(6分) |